冯国经:发展中国家应利用全球供应链碎片化趋势加快发展
2023年11月18日2023年11月6日,由商务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会上,冯氏集团(Fung Group)主席冯国经(Victor Fung)发表以下观点:
感谢主持人,我很开心来到这里,也很开心能够见到您,很开心见到各位老朋友,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这次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我其实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源远流长的关系,我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也是有源远流长的合作,我想借今天的机会讲几点。
我想从行业的角度来切入,会议主办方也请我去讲一讲现在当今世界上的供应链的现状,我们要去看看供应链会如何发展,如何从中抓取机会实现SDG可持续发展目标,我认为每个人都知道,供应链现在是受到了很多的中断,尤其在过去三年,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事件包括新冠疫情还有非常不幸的贸易战,都是中断了供应链,我在这个行业已经有30年的职业经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去三年这么惨烈的供应链中断情况。
很明显,万事万物都受到了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看到其实从行业角度来看,第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已经开始认为全球贸易被划分成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必需品其中可能就包括了跟国防相关的商品,跟个人防护PPE相关的商品还有食品、水等等,我认为这是一个类别,很多国家都关注于必需品的贸易,这些必需品有各种友岸经济,我都不知道最新术语叫什么了,但是它都受到各种干预,受到各种主权国家干预。
非必需品就是我们每天生活当中所需要其他的商品,包括了服装还有家居用品,诸如此类。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什么?必需品他们可能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和控制,还有政治力量干预,我希望这些非必需品能更多的全球化,我希望它有更高程度的全球化。
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这些地缘政治的影响也可能会波及到非必需品,任何发达国家他们都会受到通胀的影响,一旦有通胀我们就需要平衡它,一旦去控制了必需品,不管怎么去定义必需品,只要我们有控制不管是友岸经济还是怎样,我们就要确保它一定会带来通胀的,为了平衡通胀,我们就需要把这些非必需品推向更高的全球化水平,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去把更多的通胀通过进口导入进来。
当前世界的另一个关注点也很简单,我们都看到了在过去的20年当中,自从中国入世以来甚至说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制造业其实是聚集到了中国,我们看到有些人说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我认为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新趋势。大家可能觉得“中国+1”是希望把一些以上提到的或者一部分生产制造给移出中国,这是正在发展当中的趋势,可以看到我们公司其实在50多个国家运营,在市场上很多公司都采取这样的战略,这个战略叫做“中国+N”,这个“N”可能是5-10个国家,不仅仅是中国加一个国家了,更多是中国加N个国家,所以需要更多元化,把生产分散到更多国家当中,非必需品方面尤其如此,很多时候,如果都是在中国制造,再运送到美国、欧洲,一般这种都是全球贸易当中主要市场,贸易通道几乎已经被主导了,都是这样的贸易路线。
正因为目前地缘政治压力逐渐增加,对于这些非必需品的贸易各个公司都已经是出现了很多的新趋势,比方说生产搬到越南,我们都知道供应链的尾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受到WTO规则规定的,尽管有些原件或者上游可能来自于中国,但是根据WTO规则,如果劳动力是越南的,它也可以运到欧洲和美国。
所以我们看到了全球供应链越来越碎片化,我们看到了越南的产能可能又会搬到柬埔寨、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等,所以这就是出现了“中国+N”的原因,所以看现在全世界供应链已经是非常碎片化了,现在生产制造是分散在很多不同国家,我认为这些对于SDG目标达成是有好处的,因为当我们供应链延伸到这些国家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劳动力人口基数巨大,我们在这里面设厂、招人,有出口,有外汇的交易,我们看一下这些发达国家之间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如何贸易的,这个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一直会在发展早期去试图能够沿着整个供应链往上攀升,我们到1960年代,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亚洲的工业化是从日本开始,那么在它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有一些这种产能是扩到亚洲四小龙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日后他们又继续去拓展和延伸。
我们看到了发展中国家不断在攀升这样的阶梯,再把落后产能给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其中要考虑一点就是效率,在中国过去20年当中,有很多公司在中国设厂,中国一直希望能够在供应链的阶梯上向上攀登,达到更加有附加值的行业和链条,更多以技术为主导的链条,生产原件、原材料、加工、机械、制造等等一直往上去攀登到产品的创造阶段,甚至到整个品牌建设的阶段。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最终阶段的劳动力密集度,在过去10年国家政策其实已经开始越来越离开这个领域,并不是说我们不仅仅有更加高效的生产,而且也是能够更加有利于我们供应链发展中国家的福祉,涉及到劳动密集型方面,我们其实对于全球来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真正发生的情况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说我们可以构建这些崭新碎片化的供应链,并且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我也愿意分享更多,希望之后还有机会和大家进行讨论。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商务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