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50人(富春江)论坛圆桌思想荟成功举办 共话技能人才培育与供给能力提升
2023年11月12-13日,为深入实施“聚人兴城”战略,持续擦亮“君山引凤”品牌,由杭州市委市政府指导,杭州市委人才办、桐庐县人民政府、全球化智库(CCG)共同主办的中国人才50人(富春江)论坛暨第十二届杭州桐庐“君山引凤”科技人才周开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商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世界青少年安全联合会会长何济海,中国组织人事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张宝忠,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桐庐县委书记夏积亮,杭州、桐庐相关领导及负责人出席活动。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刘亭,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首席经济学家大卫·布莱尔(David Blair)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莅临中国人才50人(富春江)论坛现场,围绕“共同富裕视角下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与青年人才支撑”进行演讲或研讨。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创造更多经验。”在此背景下,20多位资深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与青年人才支撑”主题,结合“如何构建县域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技能人才培育与提升县域产业人才供给能力”“桐庐国际组织人才小镇建设展望”等话题献计献策,掀起强劲“头脑风暴”,为加速桐庐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归属的梦想城市注入强劲思想动能,助力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该环节由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原《经济日报》驻联合国首席记者张伟主持。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刘宏作总结发言。
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原《经济日报》驻联合国首席记者张伟主持
桐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人才办主任丁立燕,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并欢迎专家学者们共同为桐庐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在发言中,她分别介绍了桐庐近年来在发展民营经济、生态经济、人文经济和数智经济等四个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所获的成果。通过回顾习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对人才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杭州市委提出的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丁立燕表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十分关键,桐庐应把握好发展机遇期,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资金流入和杰出人才,绘好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组织人事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张宝忠表示,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强调创新推动发展,并依赖人才谋划未来。他以华为、宝钢等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为例,强调在新发展阶段,“人才引进重要,人才培养更重要”,指出应尊重实践式培养人才的规律,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在创新创业中锻炼成长,同时既要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也要重视技能性人才,鼓励发挥团队创新作用,增进人才交流协作。张宝忠认为人才工作任重道远,未来桐庐应遵循产业发展及人才成长规律,长期构建适应高端产业发展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
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从人才自身、政府部门及整体环境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了对于人才工作的看法观点。首先,他认为青年人才应主动了解地方概况,尽快融入当地环境,并能够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在实践中摸索未来发展方向,积累工作经验。其次,他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定期对新近引入的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更好了解地方特色或历史风俗。最后,他指出,政府可以邀请成功成熟的创业者进行经验心得分享,为青年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提供指导借鉴,营造互助共进的创新创业环境。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振,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出现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向外扩散现象,即产业链从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向周边地区延伸,研发创新型机构向郊外、县域迁移,人才向乡村流动。王振在发言中特别区分了创业、就业、柔性和定居等四种类型的人才,并强调政府应从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吸引政策。
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特邀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为发展县域经济,各地应主要引进与县域产业结构匹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而非仅适合高新技术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各地还应立足自身实际为外来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物质待遇,以吸引并留住他们。最后,左小蕾还特别推荐了定向培养这一人才引进模式。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桐庐产业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桐庐应结合自身“好山好水”但面积有限的地理条件,打造快递物流行业的数据、人才培养中心。其次,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桐庐可以塑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构成同周边地区的网络化衔接,应成为桐庐促进发展的优先事项。最后,桐庐应考虑将自身建设为联通国内外箱包市场的国际性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贵,将桐庐发展所需考虑事项总结为“格局”“需求”“供给”“环境”“个性化”和“诚信”等六个关键词。他指出,政府首先要为发展构建一个宏观而长远的格局,在此格局下创造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并制定个性化的政策来确保人才供给。同时,也要坚持诚信,如此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投资。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秘书长朱明荣,结合自身在政府和汽车行业的工作经验,强调地方政府可以为推动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他指出,政府既要在宏观上解放思想、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争取国家支持,又要在微观上明确本地产业定位,并致力于解决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环节中的细节性问题。
昆山杜克大学原校长冯友梅,称赞桐庐在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差异性竞争、汇聚人才、构筑生态、赋能人才、全面保障留住人才以及以服务社会成就人才等人才领域所做出的卓越工作,并强调“教育引领发展”的重要性,在高校和地方互动中应关注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而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才国际化培养与人才的引进就业与定居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营造良好的人才保障环境,打造完整人才需求链,才能助力人才政策真正落地。
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汪怿提出,社区建设要同步关注人才发展,以人才生活需求为导向,应建设友好型的人才社区,而不仅仅是国际人才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年轻人居住配套问题,更要有关注核心人群,着眼多维需求,保障“安心、安生、安业”三安环境,给予充分交流的空间,让人才在在社区当中能够快成长,慢生活,好发展。
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丽君,分享了研究院成果,研究表明社会需要的是全普系人才而非单一人才,全普系金字塔中“底塔”人才比“塔尖”人才还要重要,同时青年人才是重点生力军。桐庐发展优劣并存,优势是特色产业丰富,后发空间从充足,劣势是对人才的赋能和公共服务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在后续发展中扬长避短,政府要有为,市场要有效,社会要有利,三方合作,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有效联动才能做好人才工作。
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罗逾兰,同样分享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基于推拉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新经济迁移理论,研究把影响人才集聚的因素归纳为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扎实人才理论的学理基础。而在人才集聚方面,杭州和桐庐被赋予了不同职能,但两者都要在当前处理好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破冰之行,处理好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帽子人才与无冕人才待遇、人才与事业聚财之间的关系,布局新的人才项目和政策,真正做到县域省域协同发展。
《亚省时报》时评专栏作家、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特约研究员江峡,围绕“如何把桐庐建设成为国际人才小镇”提出几点建议。他认为,首先桐庐需要顺应全球趋势,建设优秀的市场团队,面向全球打开宣传推广通路,从而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中外大学假期差异之便,邀请外方专家驻华讲学,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与人才国际化水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捷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张海燕表示,在县域发展的广阔空间当中,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任重道远。怎样能够把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起来,从源头上解决人才培养、服务产业的问题?首先是整合力量,依靠政府、园区、龙头企业、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形成合力。其次是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创新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推动产业二级学院探讨现代学徒班、校企合作等形式;最后是构建人才终身成长的培训体系。
广东省博士博士后人才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郑厚明认为,人才建设可以发挥桐庐人文精髓高地的价值依托,打造高通沙龙论坛,垒起人才交流、思想特色的创新灯塔。而CCG 在国际人才建言领域屡办高端沙龙,人才交流国际事业积累丰厚,品牌宣传渠道众多,桐庐的未来人才发展与CCG携手将是一场强强联合的合作。
携程集团浙江省市场总经理李贵阳认为,应激活存量人才,大力创新来吸引增量;改造开发农村,同高校进行课程共建,组织产业联盟人员的人才培训,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设立培训基地,比如乡村振兴学院、露营培训学院以及民宿大学等;关注以浙江杭州为代表的数据游民,用好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目的地政府进行数据合作,开发乡村数据中心,帮助高校做关于市场的精准判断和分析。
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提出,学校要对接产业,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现有专业升级或新设专业,打造产教融和校企合作的新样板;开始数字化转型,教师在车间,车间是学校,参照德国的工学一体化模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卓越的技能型人才来为本地区招商引资;要给努力认真的技能型人才创造机会,提高待遇和社会地位,让他们增强自信心。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研究总监郑金连认为,伴随数字化转型,新职业和新业态会不断涌现,青年人是从业者主体,个性化和较灵活的就业特征引领未来职业体系变化,推动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我们首先要明确准入资格,其次是推动技能和大学教育的内容与新职业所需的技能相匹配,最后是要为从事新职业的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配套服务。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更新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加强职业教育管理,推进产教结合,改革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证体系,使大家能更灵活地应对新的就业形态。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刘宏表示,从产业的角度来讲,要保证新旧平衡,尝试把新产业建起来后,嫁接在老业务里以创造机会,用成熟的业务来孵化新业务。从转型的角度来讲,传统业务要占到现在业务的80%,如果花太多的力量做新业务,会影响大局。他强调,不要在一个笼统的层面去竞争,而是在竞争时一定要有独一无二的亮点。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桐庐作为诗乡画城,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灵秀之地,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人文经济、生态经济、民营经济与数智经济协同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在人才工作方面,他们强调,桐庐应继续精准发力,务实打造一流人才生态,注重构筑一流创新生态,强化人才培养,提升人才质量,既能引得来人才,也能留得住人才。专家们指出,桐庐在发展物流快递等主导优势产业的同时,也需着力赋能技术人才,高瞻远瞩,解放思想,发挥政企研学联动作用,帮持青年才俊得到全面锻炼成长,激发他们在桐庐安居乐业、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论坛期间,包括中国组织人事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张宝忠,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特邀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秘书长朱明荣,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捷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张海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文静,广东省博士博士后人才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郑厚明,广东省博士博士后人才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谭湘宁,广东省博士博士后人才发展促进会秘书邱晶晶在内的多位专家实地参访了全球化智库(CCG)长三角研究中心。CCG副主任刘宏、郑金连,CCG长三角研究中心经理傅煜鹏,CCG媒体部总监罗艳等参与接待。
“中国人才50人论坛”是全球化智库(CCG)响应中央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国内对人才理论发展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具有长期研究与思考的资深人才专家提供的高端交流平台,是国内人才研究领域和人才研究工作推广的长效机制平台。论坛坚持深入优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焦中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架设起学术研究、企业人才与公共政策之间的沟通桥梁。
全球化智库(CCG)作为中国领先的世界智库,在国际人才、全球化、全球治理等领域持续深耕,长期致力于人才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并常年积极开展多种人才相关活动,并成功参与推动了多项国际人才吸引和流动的相关中央和地方政策。其中,“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是集国内人才理论研究专家、政府人才工作政策制定者和中国企业界精英人才而搭建的高层次跨界交流平台,坚持深入探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推动中国人才建设、提升中国人才理论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智库的积极作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