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存:中国智库能否成功走出去是衡量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准

2023年10月10日

2023年8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大国智库2.0》图书发布会暨CCG15周年中国智库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发表以下观点:

我首先要表示对CCG的真诚祝贺,一是祝贺新著出版,第二祝贺CCG成立15年。15 年CCG从无到有慢慢发展壮大,越办越好、越办越大,不仅是规模大,而且是国际影响大。CCG可以说是中国最有影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社会智库之一,它的使命是推动全球化,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相比于体制内智库,它的运行体制和治理机构很灵活。尤其是在国内社会智库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土壤不是那么良好的情况之下,CCG能够走出来,这个历程确实不容易。特别是从我自己开始创办社会智库的经历来说,社会智库在财政方面的确面临着一些困难,因此CCG作为一个社会智库能走到今天确实值得祝贺。

王辉耀理事长早就在国内智库界非常有名了。我认识他还是在一次会议上,众多欧洲国家的学者参会,他受邀参与“一带一路”的讨论,我看到他一支笔、一篇纸都没有,却能应对自如,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人才,是一个人物。

后来我们深入交流以后也曾一同参加过一些会议,规模较大的比如2020年参加一次气侯变化的主题会议,当时还请到了美国的气侯特使克里。我在很多场合都曾提到,中国智库缺少西方那种稳定有影响力的讨论平台,比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今年已经开了第58次会议。

下面我想分享一些我对于中国智库发展的观点。

首先,现在我们国家进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智库的年代。现在的国际环境现在不太好,我从今年2月参加慕安会开始到现在一共出国五次,德国、菲律宾马尼拉、新加坡、美国等。在美国我参加了一次闭门会议,我发现在这种国际场合,中国被无端指责已经成为常态了,而且纯粹是胡说八道。所以国际环境恶化带来的国际舆论环境的被动,导致在中国舆论场合“挨骂”现象。我们需要中国的智库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国的声音。

中国智库包括智库学者、领军人物能否成功有效地走出去是衡量中国大国地位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习总书记从2015年甚至更早就在很多场合表示了对智库建设的支持,2020年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公开文件,总书记也曾在内部讲话时鼓励中国智库走出去。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政策上的不配套等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的来说,我们和很多优秀的国际智库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发展之路还比较遥远。如果我们不及时赶上去的话,这个差距还会越来越大。

本文依据嘉宾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大国智库2.0》图书发布会暨CCG15周年中国智库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吴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