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2023年8月22日于洪君,CCG顾问,中联部原副部长。
序言一 《大国智库 2.0》
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改变,世界多极化进程曲折发展,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推进,完善全球治理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在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并肆虐全球的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关系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人类社会的统一性与矛盾性,不同文明的互鉴性与差异性,合作共赢的可能性与冲突对抗的危险性,全球治理进程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乃至某种不可控性,得到了特别集中的展示。
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当口,致力于全球化问题以及中国与全球化关系问题研究,首先是世界格局基本态势和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研究的高水平智库,已经成为观察思考现行国际关系变革方向,探讨构建均衡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推动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和安全架构,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服务于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进而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事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有鉴于此,看到王辉耀、苗绿两位博士伉俪所著《大国智库》修订再版,我感到十分欣喜。我和王辉耀、苗绿两位博士认识多年,亲眼见证了他们带领全球化智库快速成长进步的发展历程。这些年,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全球视野,努力发挥社会智库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与全球化问题研究,殚心竭力地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建言献策,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为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成果可见,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高度认可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王辉耀、苗绿两位博士同是对外传播战线的优秀代表。自全球化智库成立时起,他们就一直奋斗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诠释中国理念、推介中国经验的第一线,为引导国际社会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现代化发展方向,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树立我们党和国家开明开放的良好形象,做了很多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尝试。他们的对外交流与传播,为新时代中国的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开辟了新路径,为我们国家民间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表率。我期望也相信,中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类似于CCG这样的民间智库,中国民间智库的对外交流与对话,一定会更加积极和活跃,一定会有更多成就和建树。
中国现在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迅速上升。任何重大国际问题,包括政治与安全问题,没有中国参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能力仍相对较弱,对外发声的机制和平台亦相对较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建成一个能够有效参与国际交流的智库体系。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不但拥有丰富的国际问题研究经验、对外交流与对话的经验,同时还拥有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对外传播工具和超现代化技术手段。相比之下,我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并鼓励支持智库开展对外交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更确切些说,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近几年来,主要是2015年关于建设新型智库的“两办”文件发出之后,我国的智库建设,包括民间智库建设,才出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当然,由于起步较晚,经验有限,我国的智库建设总体上还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中国智库,包括民间智库,到底如何发展,如何规范,如何引导,如何兼顾研究与传播两大职能,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
我认为,中国智库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牢牢树立服务意识。我们搞智库是为了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服务于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的对外战略。因此,智库的建设与发展不是智库自身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事情。只有基于高水平的站位、高规模的设计、高质量的指导,中国的智库才能越办越好。
中国智库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始终注重自身建设。自身建设主要是能力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处于第一位的,是研究能力建设。智库是思想之库、智慧之库。智库要产生有价值的思想主张,提出可以付诸实践的意见和建议,给社会以启迪,给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以启发,研究能力建设始终是第一位的。智库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要以现实问题研究为前提,不断加强和深化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智库只有不断取得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才能直接而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服务于我们的国家,服务于内政外交”两个大局”。
智库的建设和发展,还必须高度重视交往能力建设。我国智库要广泛参与国际交流,要和国际同行进行多领域深层次的对话,必须建立既符合国际交往规则与惯例,同时又具有我国特点的机制和体制,实行既管理有序又灵活适用的对外交往方式。要通过对外交往,学习借鉴国际上一些重要智库的成长经验,其中包括某些国家官员与学者适时换位的“旋转门”模式。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中国与外部世界双向互动的实际需要,我国智库对外交往的对象要相对宽泛一些,交流的内容也要更丰富一些。只有这样,我国的智库才能在激烈的思想对撞中开阔视野,博采众长,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略胜一筹。
三是传播能力建设。我国智库产生的研究成果,形成的思想观点和意见建议,最终都要提供给社会,提供给国家,提供给方方面面的政策制定机构和具体执行部门。有些甚至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给外部世界,提供给国际社会。除此之外,我国智库还肩负着对外宣传党和国家内外方针政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任务,包括民间智库在内的各种智库,都必须努力解决好怎样传播、对谁传播、研究与传播相统一、传播手段现代化和传播语言国际化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本《大国智库》修订版中,读者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两位作者与包括美国智库在内的全球智库,建立了非常广泛的交流与对话关系。尤其是在近几年中美关系出现重大波折的特殊时期,他们大力开展和参与“二轨外交”,积极主动地寻求两国关系“破局”。为此,他们走出去请进来,广泛接触美国各大智库,多次举办中美关系研讨会,推动两国各界人士开展交流与对话。在中美关系阴霾密布、前景不明的复杂形势下,他们为疏通两国智库乃至政商各界人士的沟通与对话,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书中,作者还对几十家全球知名智库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总结了这些智库在研究、交往、传播方面加强建设的做法经验,为中国智库,特别是民间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有裨益的独特借鉴。
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中的世界,呼唤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对话和政策沟通。政府与民间齐头并进、智库与媒体深度参与的国际交流与互动,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2013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做出重要批示,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战略性任务,强调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王辉耀博士和苗绿博士2014年于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大国智库》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因而成为中国智库建设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八年之后,在中国全力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争取建立新时代国际话语权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时刻,作者对《大国智库》进行修订再版,一定会引发国内智库研究新热潮,助力智库建设与发展进入新阶段。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
于洪君
2023年1月于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