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成都大运会举办将成新起点,成都“朋友圈”会越来越大

2023年8月1日

于洪君,CCG顾问,中联部原副部长。


 

通过赛事展示城市形象,是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

红星新闻:新冠疫情平稳转段后,我国举办这样一场综合性体育赛事,对于展示我国的国家形象,展示成都的城市形象,有何意义?成都大运会应该向世界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于洪君: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是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成都自身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距离大赛开幕还有十几天的时候,巴西代表团首批运动员就已经抵达成都。这说明,国际社会,特别是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们,对成都大运会寄予厚望,参与度很高。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历史不是很长。自从1959年在意大利首次举办,到现在也就60多年。但有的国家,例如日本、意大利,已举办过三次。成都大运会是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所以影响是很大的。

关于举办成都大运会有助于展示我们国家,特别是成都市的良好形象,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外开放的步伐和力度越来越大。但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包括人文领域在内的对外交流比较少。现在一下子有那么多人,特别是青年学生来到中国参加赛事,这无疑会大大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了解,增进各国家和地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了解,增进他们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了解,意义非常大。

成都是我国一个文化历史底蕴异常厚重的城市,也是一个非常包容、非常宜居的城市,现在又是一个现代化建设步伐很快、各方面成就十分显著的城市。在成都举办大运会,首先有助于展示一个文明传承生生不息的文化名城形象,同时也有助于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友好形象,有助于展示包容开放的天府之国形象,更有助于展示成都以及整个四川与时俱进、踔厉前行的现代化发展形象。

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对外展示这样几种“形象”,绝不是一般的外交辞令,也不是简单的粗放概念。整个四川省,包括成都市,有着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比如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都江堰、三苏祠等等,还有宗教文化胜地和著名旅游景区,例如青城山、乐山、峨眉山、九寨沟等等。此外还有大熊猫保护基地、汶川地震纪念馆、城市数字化建设成果等等。总而言之,成都和整个四川能够展现给世人的东西太多太多。通过成都大运会展示自己卓尔不凡的历史风采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风貌,无论对成都还是对整个四川,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机遇。我相信,成都大运会一定会非常成功地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美好、开放、包容、进步、繁荣的大都市形象。

成都举办大运会,会让城市“朋友圈”越来越大

红星新闻:人们传统印象中,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东部地区有一定差距。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后,中西部地区也获得了很多发展机遇和红利,成都大运会的举办,是否可以看作是中西部地区深化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的表现?

你曾担任过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你对中西部城市参与国际交流,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有哪些建议?成都大运会是否会成为中西部城市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新起点?

于洪君: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确实有一种感觉,即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不同步。事实的确如此,但这是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不过,我们也看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速度整体上不断加快,质量不断提升,四川尤其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成都开设领事馆,就是一个突出例证。另外,我们也看到,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包括成都在内的大西南地区,内引外联步伐加快,同外部世界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高质量合作持续推进。特别是近几年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四川省、成都市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积累不少独特经验。

成都大运会的举办,可以说是整个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交流的重大举措。以前这个地区没有举办过大型国际赛事,成都大运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开端,也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此举既可以为四川省未来的对外交往与合作开辟新的路径,也可以为其他省份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特别是文化、艺术、体育等人文领域交往合作提供经验。

成都举办大运会,可以说有助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今后如何总结成就,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扩大朋友圈,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觉得,成都大运会搞得丰富多彩的系列配套活动,扩大交流面,拓展互动面,实际上是打造了宣讲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的大舞台。这个做法好,一定要认真总结。相关国家和地区某些非体育类组织,甚至也不是大学生组织,请来参与成都大运会配套活动,也是一个创举。对于这样的经验,也应推而广之。还可以借助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的“东风”,搞一些有吸引力的“后续”活动。

现在,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平稳转段。这为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交往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四川省和成都市对外开放、对外合作的条件会更好,走出去请进来的诉求也会更加旺盛。我们要大力倡导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引导并推动各国家和地区青年共同探讨人类社会命运与共之路。

我期待也相信成都大运会的举办能够成为一个新的起点,使四川省的“朋友圈”、成都市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四川省成都市打造的“朋友圈”,不仅要面向东南亚、南亚,还要面向西亚、非洲和拉美,面向欧美和整个世界。四川省和成都市有能力把对外开放的“朋友圈”做大做好。

通过运动会吸引青年人、展示中华文化非常有意义

红星新闻:大学生运动会更多是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今天世界的青年有着怎样的特征?这对于成都的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城市文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古蜀文化如何吸引世界青年人的关注?如何与现代文明交融?

于洪君: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往往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感。但无论何时何地,年轻人归根到底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我们要客观、理性、全面地看待当今世界的青年一代,包括我国的青年一代和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一代。现在的青年一代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时代发展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任何国家和地区、任何社会,都要顺应时代潮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寻找和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年一代学习、生活与交往的新路径与新方式。我想,成都大运会的意义就在于此。

当然,本届大运会和以往历届大运会有很大不同。成都大运会的技术手段更先进,组织方式更现代,赛事表现更新潮。因此,这届成都大运会一定会更适合当代年轻人的特点,一定会成为当代中国青年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青年进行情感交往的平台、切磋体育技能的平台、增进友好合作的平台。成都大运会就有这样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城市形象、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打造友好交流坦诚合作的多边平台,必须充分考虑当代青年的生活喜好、文化取向、审美情趣、价值观特征,充分考虑他们的语言、文化、宗教、历史背景和文化素养。

古蜀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但把古蜀文化说清楚、讲明白,要做很多工作。我们可借助现代化传播手段,向参加本届大运会的全世界大学生和朋友们诠释古蜀文化,也可组织他们实地参观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都江堰等,或者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文化产品。这些与古蜀文化、四川文化以及整个中华文化密切相连的文化产品,本身是中国故事、四川故事、成都故事的重要载体。

通过成都大运会诠释古蜀文化、四川文化和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关系,广义上说,本身就是推动人类文明互学互鉴的一种方式。这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

办赛对城市要求很高,相信成都能交出满意答卷

红星新闻:成都市为办好本届大运会,在确保赛事侧和城市侧高效平稳安全运转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成都大运会是否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个契机?

于洪君: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对主办城市的要求是很高的,挑战是巨大的。本届大运会,各项准备工作未雨绸缪,做得非常细致和周到。首先,成都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整个四川省,这方面做得都不错,这是保障赛事期间城市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当然,这也是成都展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契机。

我们注意到,为了开好本届大运会,成都一开始就把绿色发展理念、环境友好理念和最新的碳中和理念融入到筹备筹办全过程。特别是数百辆新能源汽车为成都大运会提供高品质交通服务,会给国际社会留下非常深刻和良好的印象。这也是展示成都追求绿色发展、谋求环境友好的最好方式之一。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成都市为办好本届大运会,组织并培训了大量志愿者。这些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礼仪文体的践行者。他们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完全能够接待好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这也是成都展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整个赛事进行期间,市民生活要平稳运行,社会治安要井然有序,方方面面都要统筹兼顾、密切协调、便捷高效。这也是体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管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注意到,成都市和整个四川省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成就有目共睹。包括参与成都大运会的各代表团运动员和嘉宾在内,人们普遍相信,四川省和成都市能够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利用成都大运会推动公共外交,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红星新闻:大型国际赛事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渠道。民间外交或者说公共外交对于当前中国融入世界,建立更多对话沟通渠道,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于洪君:公共外交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个新概念。一般说来,它是相对于国家外交或政府外交而言的。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非常重视以非政府方式开展的对外交往,当时称“人民外交”或“民间外交”。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就是一种“民间外交”,用现代话语来讲,就是“公共外交”。当然,人们对“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也有不同理解,两个概念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它是有别于国家行为的一种对外交往方式,其着眼点是增进民间友谊,为国家关系发展注入动力。

近年来,跨国赛事、戏剧演出、艺术展览,包括旅游活动,都被纳入公共外交范畴。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在利用这样的交流交往方式,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拓展和提升影响力与感召力。公共外交已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补充。

当前,国际体育赛事名目繁多,其主要特点:一是参与度越来越高,水平也越来越高;二是影响面越来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大;三是竞技性越来越强,时代感也越来越强;四是举办方投入的技术装备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利用国际赛事开展公共外交越来越有普遍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国际体育赛事,特别是我国主办的赛事,大张旗鼓地开展中国特色公共外交。

通过成都大运会这种国际赛事开展公共外交,要与我国各种对外友好组织和机构所开展的大量的、日常的、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协调起来,还要与企业或其他机构以商业活动方式开展的民间交往结合起来。近些年来,我们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除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外,还把“民心相通”纳入“一带一路”合作进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四川省成都市可以充分利用成都大运会提供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大体联的联系、交往与合作。还可以和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体育组织建立联系,在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赛会之后,重点要放大它的社会效益

红星新闻:成都大运会的举办只有短短十多天,准备工作却有足足几年。如何把赛事带来的社会效益持续下去?对于未来成都把“大运之城”、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招牌擦亮,有哪些建议?

于洪君:成都大运会之后,自然会有不少后续工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放大本届大运会的社会效益。众所周知,通过举办国际赛事获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这是不可能的。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国或举办城市,追求的首先是政治—社会效益,即扩大本国、本民族、本城市的对外影响力,争取赛事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等等。但这方面的收益不是数字或金钱能够衡量的。本届大运会后,成都在这方面显然还要做许多工作。

红星新闻:赛事结束后,会给成都留下丰富的场馆和赛事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是一笔丰富的财富。这些资源如何更好地和城市生活相融合?

于洪君:这是一个需要有关部门全面考虑、从长计议、统筹规划的大事情。近些年来,我们普遍感觉城市体育设施不充足,大众体育设施不完备。成都办大运会,修缮并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高水平的体育设施和场馆。成都大运会后,通过合理方式,把它们转交给社会,供广大市民使用,无疑是最好的出路。

当然,这些“高大上”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实行“社会化”必须考虑市场因素,考虑经济效益。建议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借鉴北京、深圳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办过大型国际赛事的城市的经验和教训。要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这些宝贵财产的可持续运营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理所当然要加强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相关单位和具体部门要妥善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进各方面资金和技术,确保这些“老名片”不断闪烁新光彩。

文章选自红星新闻,2023年8月1日

 

关键词 于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