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重启全球增长,中国作出表率
2023年7月1日朱民,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面对多重挑战,世界经济如何重启增长?日前,在天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球化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推力。重启增长的关键在于推动全球化,促进各方打破壁垒、共商合作。在这方面,中国的倡议和行动为全球作出表率。
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民间和公共部门首席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由于存在通胀压力、金融风险、供应链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低迷。朱民表示,全球经济处于下滑态势,背后既有短期问题,也有长期挑战。短期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冠疫情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仍在持续;二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冲击供应链,一些国家鼓吹“脱钩”导致供给侧产生较大波动;三是多国央行针对通胀的加息政策抑制了总需求,使贷款放慢,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全球经济下滑还反映了一种长期趋势。在IMF工作期间,我观察到,一场疫情或危机过后,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往往进入低增长轨道。经过新冠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的冲击,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长或将放缓。”朱民说。
近期,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寄望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对此,朱民表示,中国经济今年逆势而上,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一季度中国经济保持4.5%的平稳增速,预计二季度表现还会更好。如果全年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将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今年前5个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2.8%;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在绿色转型领域,中国也走在前列。新动能逐渐显现,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中国已经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历史性的40%左右。同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来自中国的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也将极大支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下一步,中国在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等方面的动能转换经验,也有望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树立良好样板。”朱民说。
“未来,要重启增长,关键在于加强合作。”朱民表示,经济全球化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把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接入全球价值链,搭上全球经济增长快车,实现自身增长,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支持。“一段时间以来,美方持续鼓吹‘脱钩’‘去风险’,对全球生产力和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冲击。”朱民说。越来越多发达国家也意识到,“脱钩断链”不可能实现。
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各方可在多个产业领域达成合作。朱民认为,包括新能源、光能、风能、氢能、储能、电动汽车及由此形成的基础设施等在内的绿色产业,有望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得益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也有望对全球经济产生强大推力。各方有必要通过开放合作,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刺激全球总需求、总消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朱民表示,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还需各方共同努力。“首先,各方有必要加强沟通,抵御保护主义冲击。第二,要推进现有国际机构改革,推动资源公平分配,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让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发出更多声音。第三,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这一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因为南北鸿沟正变得越来越显著。在这些领域,中国的倡议和行动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为全球带来稳定性和正能量。”朱民说。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