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我国外贸面临风险,但韧性强劲
2023年6月10日霍建国,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5个月的外贸进出口数据,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这一增长总体是符合预期的,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但如果细观其发展变化和特征,我们会发现出口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正在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变化,有些变化是积极的,有些则是消极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今年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把握新形势下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努力克服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我国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欧美经济面临增长困境,需求不足、订单减少,这对全球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的最新预测普遍下调了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2.8%。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将尤为明显,从2022年的2.7%下降到2023年的1.3%。欧美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将成为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一大矛盾,今年年初我国对欧美市场的出口转弱即反映了这一客观现实。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上升将进一步阻碍贸易的发展。WTO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将增长1.7%,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弱的年份。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贸易保护政策不断涌现。美国先是拿中国贸易顺差说事,不断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又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等,对中国发起“301调查”,随后又单方面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加征关税。现在甚至发展到以“国家安全”为由随意祭出“保护举措”,建立“小院高墙”,联合盟友共同对华限制,导致正常的贸易投资遭到冲击和破坏。
三是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政策已对外汇市场和交易结算形成冲击和破坏。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一年时间利率已经提高至5.25%,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多种货币大幅贬值,严重冲击了国际贸易的正常交易和结算。理论上,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扩大对美出口,但剧烈的汇率震荡给企业结售汇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四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的调整重构。目前美国单方面对华打压,且不断加大力度。这些举措包括通过立法形成长期的制度型约束,如芯片科技法案、反通胀法案;寻求与盟友建立各种对话约束机制,甚至组建联盟,如美日印澳四方机制、美英澳三方安全联盟、美日荷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协议,以及美国在印太推行印太经济框架机制等。这些机制基本都针对中国,虽然对现有贸易格局的冲击还不算大,但其制造的混乱氛围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当前形势分析,虽然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且不利因素有所增多,但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和潜在的竞争优势。
外部来看,东南亚经济体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且RCEP协定的全面生效将产生新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扩大我国与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投资规模。中国同中东主要国家的贸易关系将提供新的潜在增长点。拉美市场和非洲市场继续保持稳定,仍具扩大出口的潜能。随着“一带一路”市场贸易投资的活跃发展,中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新的出口增长点正快速形成。
国内层面,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快速恢复阶段,企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出口的韧性和竞争力的提升将成为支撑我国出口基本盘的重要因素。相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今年外贸出口一定可以克服困难,保持一定的增长规模。
此外,从政府的角度看,努力构建多元、稳定的对外经贸关系仍是当务之急。美国和其盟友构建的所谓“联盟”难以持续,正所谓以利合者,利尽则散;以势交者,势尽则疏。这种松散的聚合,一旦遇到利益纷争,必然是各奔前程。我们要坚定自己的道路,稳住自己的节奏,着眼于中央提出的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主动。
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23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