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靓丽出口数据背后的隐忧和亮点
2023年5月20日
2023年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增长将从2022年的3.4%放缓至2023年的2.8%,其中美国和欧洲经济的降幅明显。全球经济的下行将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关总署公布的我国3月出口大幅增长,4月也有8.5%的同比增长,一扫1—2月负增长的阴影。那么,应如何判断中国的出口形势?
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3月和4月出口增长数据都不错,尤其是3月,出口金额(以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增长达到14.8%,较1—2月回升近22个百分点,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一季度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0.5%,避免了负增长。4月出口尽管环比3月有所下降,也取得了接近9%的同比增长。
透过数据可以发现,3月出口超预期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和春节过后的积压订单释放,以及产业链和东盟协同加强,而4月出口增长更是因为2022年的低基数,未来出口仍面临压力。
一方面,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出口交货值(统计局口径,反映当期生产)与出口(海关口径,包含当期生产和前期库存)增速背离。3月份,海关口径的我国出口总值31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但统计局的3月出口交货值同比不升反降,为-5.4%。而之前这两个数据的同比增速高度一致。可能的解释是,3月出口高增可能受前期订单产品积压随新冠疫情防控放松和春节后运输恢复所带动。随着前期积压订单和库存产品履约完成,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或将反映在今后的数据中。
另一方面,中国出口数据与部分地区进口数据分化加大。例如,一季度中国对越南出口与越南自中国进口金额相差近100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新高。具体来看,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对越南出口金额为340亿美元,越南口径越南自中国进口金额为230亿美元。除统计口径、计价规则不同外,可能与部分商品留存在越南保税区等有关,并非体现实际最终需求。
此外,2—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新出口订单改善幅度有限、一季度央行调查出口订单指数仍处低位,以及越南、韩国出口延续弱势,均表明外需并未出现显著回暖。这意味着,出口超预期大概率与前期积压订单集中释放以及区域内产业链整合有关。综合考虑到美欧经济滑向衰退、积压订单释放完成、新兴市场需求不稳等因素,出口前景依然面临一定的压力。
但与此同时,出口数据超预期也反映出中国出口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有两大亮点。第一个亮点是中国出口区域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对东盟、非洲、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明显加快。3月我国对东盟、非洲、俄罗斯、拉美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速同步上升,合计贡献了当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的七成以上,抵消了对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出口负增长的拖累。
尤其是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高达35.4%,是3月出口快速反弹的最大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一季度对东盟出口占我国出口份额已经攀升至16.9%,东盟跃升为我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欧盟(15.3%)紧随其后,而美国(14.0%)已经跌到第三位。
第二个亮点是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汽车和新能源产品出口高速增长为出口注入新动能。3月机电产品出口继续改善,同比增速由1—2月的-7.2%回升至12.3%,拉动出口增速上涨7.2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链日益完备、自主品牌不断成长,汽车相关出口表现强势。3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增速高达123.8%,整个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81.6%,延续了2022年以来的增长势头。3月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速也达到25.3%。
从政策层面看,稳出口仍需扩大开放和加快转型:第一,继续加大区域一体化合作,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第二,持续扩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对外资企业的准入限制,多措并举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第三,坚定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持续强化中国在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的比较优势。
文章选自《中国外汇》,202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