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美国金融动荡仍会持续

2023年5月7日

沈建光,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前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新货币理论的致命伤就是通胀。美国本轮通胀跟70年代相比,看似比70年代低,实际上权重改变了,美联储做过研究,按照原来的权重,现在的通胀就是历史最高通胀。”5月6日,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美国为摆脱疫情影响,采取了相当于GDP25%的财政刺激措施,其力度相当于08年金融危机时的5倍,这是美国当前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他同时提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是消费,虽然一季度餐饮、出行等领域反弹明显,但汽车、通讯器材、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仍是负增长,建议短期可以采取对低收入人群发放现金补助和消费券、家电下乡等促消费。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非常高兴来参加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今天早上几位嘉宾讲的非常吻合,美国接下来金融动荡还会持续,对全球金融市场或经济都会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这点我是非常同意的。我近两年关于美国经济做过一系列研究和文章,主要讲美国的通胀。美国通胀绝对不是暂时的,而且会持续时间很长,影响会非常深远。

大家看到最上面的图,美联储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表现,在08、09年美联储翻倍资产负债,就是量化放松之后,这次速度扩张资产负债表印钱的速度规模超过07、08年,现在大规模印钱,印的钱通过财政法给老百姓,这是这轮美国为什么造成目前这么多问题的根源,其实是非常有深厚的背景和原因的,就是新货币理论的实践。

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国对这次疫情冲击采取的财政刺激跟08年金融危机比,基本用了5倍的财政刺激力度,大家看到左下的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的数字,美国这次为了脱离疫情影响,25%的GDP的财政刺激。我们知道美国财政赤字也很高,靠什么呢?就是靠中央银行印了钱给财政发钱,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一个原因,新货币理论致命伤就是通胀,这次通胀跟美国70年代相比,看似比70年代低,实际上权重改变了,美联储做过研究,按照原来的权重现在通胀就是历史最高通胀。记得周小川行长一直都说,美国的做法叫天上掉馅饼,你印了钱给老百姓好像经济就复苏了,但实际上有后遗症,后遗症就是通胀,通胀造成什么结果?就是大幅加息,我们看到美联储大幅加息,是历史上同样时间内加息次数最多、最快的,造成结果很明显,最后银行受不了了,银行定价都会按照利率不会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就说接下来继续爆发,还远远没有完,我们看到一方面银行不断破产,第二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成交基本断崖式下降,这两个叠加起来整个金融动荡,接下来看肯定远远没有完,接下来进入一半。

这次因为美国救助资产规模已经超过08年,感觉比08年影响小,因为当时是不救助,让雷曼倒闭,这次一下子全部靠财政支撑,靠其他大银行,最后摩根大通接管背后也是有美国财政做担保,这个影响不光是美国,国际上的影响也非常大。

举个例子,瑞典政府养老金的总裁被撤掉了,芬兰的房地产出问题了,很多影响交织在一起。所以对我们今年和明年的金融市场、宏观经济、海外的负面冲击还会持续不断,对中国来说,前两天我在中国香港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亚洲的经济展望,IMF预测今年亚洲对全球增长的贡献达到70%到75%,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只有这两个大经济体的增长被上调,欧美增长都被下调,当然中国今年一季度4.5%的增长也是好于市场预期,最主要是第三产业,大幅的反弹,这个跟疫情后的恢复是很有关系的。

当然,数据当中也有好有坏,好的数据就是,我们看到GDP数据,还有出口,3月份出口14.8,当然这里边还有一些具体的因素,因为跟海关公布的出口交货值数据有点不匹配,这里面出口很多靠库存积压、订单释放。

今天上午讨论了很多消费,我觉得消费是中国经济今年的关键,表面上看一季度零售大幅反弹,但主要风向当中主要是餐饮、出行这些,因为这个是很明显的报复性的反弹,但是主要的零售产品,比如说一季度的汽车,通讯器材,家电、零售,仍然是负增长,所以耐用消费品还是表现并没有明显复苏,居民储蓄大幅上扬,说明储蓄意愿还是大幅上升。

基建,今年可能促消费的空间比投资更大,因为现在看起来投资去年也是基建投资10.8的增长了,现在关键是企业投资。

所以我的政策建议,上午其实谈到很多关于促消费,包括稻葵教授谈到关键一点消费,而且短时间可以促消费的措施,比如说对低收入人群发放现金补助和消费券,家电下乡,发放采购券,对一些在大规模雇佣劳动力而且积极合规缴纳社保的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社保、公积金费率,可以鼓励企业增加员工,特别是在香港明显看到,虽然早晨谈的时候说,现在疫情过去了不需要,真正疫情过去之后刺激消费消费券才发挥作用了,因为疫情期间发消费券也没有作用,所以香港政府连发三年消费券觉得效果好,还是有刺激消费的手段,而且效果可以体现出来,我就先分享到这里,谢谢。

问答环节

彭文生(主持人):您所在的公司京东在消费方面有一些高频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快的、及时的跟踪和分析消费的演变,这方面可不可以分享一点分析和研究?

沈建光:大的消费形势在3月份的宏观零售数据上体现的非常充分,整个一季度汽车、家电、家用电器、装修等大件销售还是负增长,复苏动力还有待改善;出行,包括餐饮、服务性、接触性消费反弹特别明显,但是真正核心的一些零售指标其实现在还没有看到复苏,这个宏观数据跟微观数据其实都差不多。

到底什么原因?第一个是收入,经济学家做消费模型肯定第一考虑收入,收入性的增速也是没有以前快,增速好像比去年4季度有一点上去,但是还是相对比较慢,第二,我们看到今年一季度新增居民存款9.9万亿,创历史新高,大家储蓄意愿很强。

彭文生(主持人):怎么解释这个呢?

沈建光:我后面几个数据就是说明这个,第一个是就业情况,一季度也看到企业,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规模以上利润是负20%,这种背景下对就业、收入的预期不稳。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政治局会议也提到要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是很关键的,所以我看最近国家也采取措施,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大量的要招人,而且国家也给出100万个实习岗位,这些其实是有针对性的措施。

就像早晨谈到的一样,要让消费短期内有一些触发,我觉得现在就缺把需求推到正常轨道的措施,比如说消费券、现金券,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是说一次性消费券、现金补贴就能把经济弄到持续的轨道上,但是可以把它推到正常轨道上,附加其他的措施,才能为今年的复苏打下基础,这是我的观点。消费券大家讨论了很多,但是总觉得消费券是一次性的,但实际上你也知道香港发了消费券之后,中小微企业、商铺、饭店就有需求了,有收入了,其实在供给侧也帮他们存活下来,再加上我们之前政府喜欢采用的减税降费政策,就有抓手叠加起来,这样对双向的需求供给同时发力。

彭博士刚才讲到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就是美国的监管政策完全不同。最近美国摩根大通的总裁也开始反思,他认为很多银行问题其实就是监管问题,整个美国的监管框架都有问题。国债是无风险的,但硅谷银行就是因为持有政府债,其他的资产不多,所谓的无风险,其实风险很大,这是非常大的教训。

再深入一下,最近美国安全顾问沙利文对美国的产业政策,对华盛顿共识进行了反思,我觉得这代表了一个新的方向,就是美国现在包括金融政策也好,监管政策也好,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也好,其实有一点认为过去传统的理念还是有问题的。这一点向我们中国在靠拢,特别对产业政策的重视,特别对监管、政府兜底。中国就是监管机构兜底的,所以大家不慌,从来不会出现恐慌性的,美国现在都在学,这一点我觉得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中国这些监管也在演进,但实际上美国现在越来越多在反思他们的问题,在学我们的监管框架,我就补充到这里。

文章选自财经,2023年5月7日

关键词 沈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