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其: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培养要有主流价值观引导

2023年4月12日

2023年4月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伟其在以“高等教育如何助力新时代国际青年人才培养与发展”为主题的高等教育对话上发表以下观点:

我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是一所中外合资大学。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为新时代青年国际化人才的成长提供哪些新的支持,我想说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也提供了支持的路径。

目前为止,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有两千多个,在读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有七十多万。所以,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和体量,中国学生不需要远涉重洋,不需要去啃很多面包,同样能接受很多非常好的国际化教育,成长为国际化人才。

中外合作大学是中外合作办学中,从类型上来说是比较高级的一种形态。宁波诺丁汉大学从2004年筹建,2005年设立,到今天走过十九年的发展历程。这样一所大学,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确确实实形成了在中国大地上提供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非常好的平台,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来为受教育者提供非常好的教育机会。

跨境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为新青年的成长提供一种最好的、最佳的生态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在有别于国内传统大学的平台迅速成长为有国际胜任力、有多元文化认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

至于怎样让新时代的青年在国际化发展同时又不失去本土特色,我想起温家宝总理曾经到我们学校视察访问时,送给我们学校的八个字,我记忆犹新,他说宁波诺丁汉大学一定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他也是回应了刚才主持人提出的,怎样使得本土化和国际化有非常好的平衡。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实践中,我们体会比较深的是在中国大地上办的高校,还是要党建引领发展,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立德树人,真正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方面从我们的做法上看,最重要的还是在他们就读期间,能够有很好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特别是要开好思政课,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年轻人的这段时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成长阶段,还没有完全定型阶段,必须给他们非常正确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所以,我们以历史和哲学作为思政课的两个学科依托,按照“多元互贯,中国立场”的思路开设思政课,是大思政的理念,与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三位一体构建整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一种国际化人才。宁波诺丁汉大学经常说要培养国际化人才,但这样的国际化人才一定要有一颗中国心。

来这里之前我参加了在重庆的高博会,高博会上有一天的论坛,把国内最有名的大咖,像北大、清华、华师大,各路人才都在那里研讨ChatGPT,看看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大学管理有什么影响。

我向大家报告一下,当ChatGPT刚发布的时候,诺丁汉大学首先告诉我们的是,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拥抱新的技术。因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一定会不时地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从广播出现、电视出现、电脑出现,到互联网、人工智能出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大学管理都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对我们带来挑战,这是肯定的。

上星期诺丁汉大学表示在教学领域暂停使用ChatGPT。英国所有大学现在都等待有一个大学牵头对ChatGPT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估,等整个评估出来以后才能确定到底怎样来拥抱这个新技术。他们不是很冒进,也不是一味拒绝,只是说我们要评估。ChatGPT是一个生成式的人工智能,是被训练的一种人工智能。对某个问题的答案,如果训练的人带有主观的倾向,训练出来的答案也同样带有主观的色彩。所以内容的公平性、内容的公正性绝对是一个问题。

在我们教学过程当中一定会有考试,一定会有作弊的问题,怎么解决?ChatGPT一出来以后,或者类似的人工智能的东西出来以后,你怎么知道你这个东西不是作弊、不是抄袭过来的呢?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听了一天的论坛以后,我总体上感觉这个新技术带来的伦理方面我们如果还不清晰,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建立之前,请不要太盲目地去拥抱它,因为它是一个双刃剑,它有好的东西,但是它同时带给你的也有不良的东西、不好的东西、欺骗性的东西,这个叫作隐私保护的问题等等。因为ChatGPT现在是一个多模态的,它不仅对文本会识别,它还可以对图片进行识别,它还可以对视频进行识别,而且可以生成。会上有两个专家两个观点完全相反,一个说ChatGPT、人工智能首先淘汰的就是那些靠想象力吃饭的人,绘画、写诗、创作,他说肯定第一批被淘汰的是这样的人,因为ChatGPT现在拥有的参数,ChatGPT-4现在已经可以达到100万亿的参数,这个参数量相当于人脑100万亿的触角。而且这100万亿,不像我们100万亿的触角大部分是处于休眠状态,我们真正用起来的没有那么多,而ChatGPT是真正能用起来的。你想象一下,它的想象力,它甚至是说哪一天是不是它也有意识、它也有情感,每天为你服务、每天为你批改作业的ChatBox,一个人形机器人辅助你教学,他哪一天说我为什么要辅助你做作业?而不是他帮我做作业?这样的问题都提出来了。所以ChatGPT一定是一个新技术的革命。那天论坛上大家都谈到,它很有可能是一个基点,很可能是一个拐点,这个拐点拐到哪里去?到现在为止,不管是在美国还是正在热烈讨论的中国,都还不能完全清楚地认识到它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它的利在哪里?它的弊又在哪里?利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职业会被淘汰,它为你辅助带来的那种效应,很大一块工作都会消失,它提供的东西一定比人提供的要好,不知疲倦,而且速度又快,然后质量又好。所以我也说不好。

至于对我们人才培养这一块,直观地看,刚才两位会长提出的几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也就是说在新的技术面前,我们到底培养怎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以后才能去面对这种挑战?一些最基本的、永远不变的,可能首先他一定要有正确的伦理观、价值观,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要学会学习。ChatGPT现在是零样本训练、小样本学习,它很灵光,它学习的能力比你强。如果我们以后培养的人才,既然学习能力跟不上,肯定会被人工智能所淘汰的。所以学会学习、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会答问题。学问学问是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会答问题。因为现在答案太容易找到了,你只要有正确的问题,它马上会给你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这块是特别重要的。

另外,要学会批判、质疑、选择,这个我觉得肯定是永远不变的。ChatGPT会输出很多很多的答案来,你只要问它、你只要提出要求,它会提供很多很多的答案,但是你要学会选择,学会对这个答案做识别和思辨,那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新时代面对新技术的挑战,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学会合作和交流,这个合作既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包含人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也要提升,不会问问题肯定是一个问题,怎么样能有更友好的、更OPEN的、更拥抱世界的态度,在正确的伦理观、法律法规下能够充分地合作、充分地交流,这样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新技术才能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带来新的体验。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伟其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