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博:推进人才国际交流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3年4月12日

2023年4月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在嘉宾致辞中发表以下观点:

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强调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和创新驱动能力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国际人才是我国参与和服务全球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不可或缺的知识资本流动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大合作力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政策吸引国际人才。大学是国际人才培养的沃土,是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我们要注重让本土人才走出去,积极了解国际学术前沿信息,与世界一流大学机构开展实质性的交流学习,探索内外兼修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加强与国际组织深入合作,注重全球胜任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国际化办学,将国内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与国际接轨,促进本土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培养出立足本土、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为国家发展做好充足的国际化人才储备。此外,随着数字化和共享化成为国际人才交流和流动的典型趋势,教育资源、学术资源、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共享,信息化技术为全球配置人才资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国际人才不仅是各国教育界为实现本国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应是国际社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倡导的努力方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国际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中国教育界开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全国性组织,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推动师生流动、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除了与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和国内外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外,交流协会还致力于打造国际师生交流中心,通过知青中国、国际理解教育和全球胜任力等旗舰项目为全球青年提供多元的展示和交流对话平台,促进青年思想碰撞,增进文明交流互鉴,通过中外青年深度合作,为全球一体寻找解决方案。全球化成为国际人才培养理念中的高频词,因为我们深信国际人才不仅要关注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还要关注全球性难题,如贫困、饥饿、气候变化、疾病、环境生态等,以国际合作助力全球人才互学互鉴、共同成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愿与各位加强合作,共同助力培养高层次国际人才,为积极参与和服务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为解决世界性难题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