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乌克兰战事久拖未休,不妨一试中国和平方案?

2023年3月7日

■ 怀疑北京动机,西方以没有可行的解决途径为由驳回方案。

■ 但凭借影响莫斯科的能力以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没有其他国家(比中国)更适合调解斡旋。

 

作者 王辉耀 |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


 

战争基本上以两种方式结束:全面胜利或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战事经过一年后,越来越多人一致认为双方均无法于短期内取得全面胜利。

西方持续力挺情况下,俄罗斯似乎缺乏战胜乌克兰的能力。但是俄罗斯军队已经进驻,即使拥有来自西方更好的全套武器装备,乌克兰似乎越来越不可能将其驱逐出境。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不会放弃,他认为战败是一种生存威胁,且拥有资源打一场长久消耗战。如被逼入绝境,普京可能会诉诸核选项,此种噩梦般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与此同时,制裁并没有削弱俄罗斯经济,也没有实质努力推翻普京政权的迹象。任何政变更有可能来自极端民族主义右翼,而且不太可能结束战斗。

战争越久,受苦越多。很有可能明年我们将迎来又一次周年之殇,谁知道之后又有多少。无数百姓将遭戕害,受伤或无家可归。粮食、能源流动中断将使脆弱地区饥饿情况恶化,加剧全球通胀,孳养不稳定因素。

如果双方均无法获胜,结束流血的唯一途径在谈判桌上。诚然,这似乎也不太可能——但绝非不可能。

中国两周前发布的和平方案立遭欧盟美国否决。但重要的是,俄罗斯或乌克兰均未否决方案。联合国称该方案为“重要贡献”,虽然并非完美,但它是在桌面上的唯一选择。

战争没有结束迹象,此方案值得适当考虑,但愿作为停火及联合国框架下七方和谈的踏脚石,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乌克兰与欧盟。

北京提案主要来自两方面批评。但两者均不足以立即拒绝接受它。

首先,文件没有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的确,它主要是重申原则,没有解决关键问题。而文件应为起点,中国或任何其他方无法提供现成答案。具体细节必须通过主要参与者之间谈判敲定。

第二,更强烈的反对意见是,许多西方人并不认为北京是可靠的调解方。战争开始,北京就在乌克兰问题上处于尴尬境地。中国拒绝谴责莫斯科入侵意味着许多西方人将中国立场视为“亲俄中立”。

然而应予肯定,中国一直很谨慎,避免越过西方制裁底线。中国向乌克兰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但无证据表明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中国拒绝加入反对莫斯科运动在西方可能不受欢迎,但仍为其他地区的多数立场。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不愿干预的态度,使北京处于协助调停的独特地位。

许多人怀疑北京现在介入的动机。毫无疑问,如果中国能够帮助促成这场战争结束,会大有收获。

国际贸易受到冲击。中国是俄乌两国最大的贸易国与最大的贸易伙伴。争斗扰乱了“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走廊以及与欧洲的陆路贸易,同时加剧了全球市场波动,损害了能源粮食主要进口国的中国。

从战略上讲,充当调解人将帮助中国,尤其在全球南方提升形象,维护战略伙伴俄罗斯,同时结束有损西方关系的冲突。促成和平可能不会减少与美国的竞争,但肯定会帮助北京修复与欧盟的关系,使欧盟抽离华盛顿。

撇下愤世嫉俗的动机,中国仍处调解的最佳位置——也是唯一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莫斯科的国家。北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只会增加成功机会。调解并非一定是利他主义行动方能奏效。

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中国劝和助谈的想法“完全不合理”。而在我看来,这种反对更多出于情感与道德愤慨。

北京自身利益与其未能反对俄罗斯并不能否定和平将使所有人受益的事实。让我们专注于其他多方面挑战。如果西方仅因为橄榄枝来自中国否定通往和平的潜在途径,那就是割掉鼻子与脸作对——自讨苦吃。

此外,如果北京真要促和,就必须解决对其公平调解意愿与能力的质疑。例如,自危机开始以来,中国领导层一直与普京保持联系,但尚未与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交谈。方案发布后,泽连斯基表示希望与习近平主席见面。此种场景发生将是良好开端。

敲定乌克兰危机多边解决方案遥遥无期。中国将不得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愿意承担风险,才有成功的机会。但没有哪个国家更适合这样做。西方应给中国一次机会。(全球化智库 张睿君 译)

文章选自南华早报,2023年3月7日

 

关键词 王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