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巍:没有开放就谈不上现代化

2022年12月16日

2022年12月15日,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关于这个题目,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任何形式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开放,没有开放就谈不上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当然也需要开放,道理很简单,只有开放才能带来长期的经济增长;封闭,生产率会下降,创新会放缓。这样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当然需要开放。

第二,过去中国一直讲开放,过去我们是在开放的世界秩序中开放,全世界在开放,中国想开放,西方也推动你开放,所以,我们越来越开放。现在问题是,全世界都在讲安全的开放,或者有条件的开放,有选择的开放,中国和西方国家都在做有选择条件有选择的开放。刚才陈老师讲到的芯片,都是很明显的例子。现在全世界面临的和平问题是安全与开放之间的关系,全世界都在向安全方向流转,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保持开放,我认为是很难的,因为安全逻辑一启动,必然会不断地加强,国家之间就会彼此加强。因为美国讲安全所以封闭,我们也讲安全我们也封闭。安全是彼此加强的东西,当然开放是彼此加强的,现在我们都朝着安全的螺旋在走。所以,都说应该开放,这当然没错,但是我看世界会越来越走向封闭,至少在中国和西方之间。西方内部开放问题不大,但其实他们也有他们的问题,只是和我们的性质不太一样。

第三,在这种安全化的基础条件下,怎么样开放?当然在我们安全化没有强烈需求的地方尽量开放,这是肯定的,核心还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评估一下有多少领域人家对你开放,还有多少领域已经不对你开放了,下一步还有哪些领域要关掉,怎么保护那些还在开放的地方,让他“小院高墙”这个“院”不要再往外挪了,有本事的情况下可以让这个院越缩越小。我认为,关键的核心是我们多大程度上能接受不安全,如果很大程度上加强安全,就要加强逻辑,要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脖子”被别人“捏”着发展的状态,这个问题恐怕是一个常态,你在更加安全的条件下,没有哪个国家的血管流速能像以前那么畅通,哪个国家的呼吸像以前那么通畅。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展,我认为,我们一定程度上要接受某种程度的不安全。当然,这是个“度”的问题,看你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如果接受程度高,可以用中国的市场规模、经济规模来吸引别人,让别人更大地开放。总之,如果我们总是被动的,跟着美国走,也一定是越来越封闭,这是肯定的。中国作为大国,怎么样主动选择,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关于中美关系,目前还很难说有好转,确实巴厘岛会议之后,中美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稳定的窗口,就是2023年,如果我们双方都努力相向而行,一些积极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但现在这种稳定首先建立在中方努力的基础上,总书记在巴厘岛做了很大的努力,也释放了很多的信号;第二,我们也看到美国和我们有点向稳定发展的方向走,也是建立在美国中国目前国内形势判断上,美国认为中国形势非常困难,中国不得不调整对外战略的方向。因此,他对中美关系焦虑感是在下降的,认为对华战略是比较成功的,这时候说和你谈谈护栏,这也是美国长期的做法,中美现在出现了似乎“企稳”的态势。

我认为明年有两个挑战:第一,中美的想法可能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谈战略框架/宏观,美国在谈护栏,大家一错位,车就过去了,2024年就开始了。其实错位也没有关系,我们明白他们在谈什么,他们也明白我们在谈什么,我们双方让一让,上面谈一谈,下面也谈一谈,明年有可能还有空间。第二,不要有太大的冲击,这是2023年要应对的。如果这两个方面都能够管控,在2023年有可能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这个进展会是什么样的态势尚不确定,有可能在2024年还是会出现比较多的挑战。

本文依据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达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