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西蒙:希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恢复人文交流的“强音”
2022年12月16日2022年12月15日,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举行。杜克大学校长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感谢苗绿、辉耀组织这次论坛,我们要牢记人文交流在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文交流。人文交流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中美两国政府以前的设想,这需要利益相关方、学界、智库、相关企业与国务院保持良好的关系。
我想谈谈合办大学的问题。因为我曾担任过5年的常务副校长。首先,我要感谢中国教育部于2005年左右做出了要建立中外合办大学的决定。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中外合办院校,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决策。大部分西方教育者曾认为无法预见这样的机构能在中国建立,而现在中国已有十所官方的中外合办大学,学生可获得中国国内和海外两个学位。其中有四所是中美合办的大学,包括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国王学院以及天津茱莉亚学院。目前中外合作项目有2600多个,其中有1200个是涉及到大学的项目,还有一些是单独的硕士学位项目,如匹兹堡大学和浙江大学有一个合作的学位项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南京大学也有过合作项目,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先驱,不仅是因为其组织结构,还因为其主题涉及到了国际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尽管存在着种种困难,但许多现在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或中国驻美国使馆工作的人员都接受过南京-霍普金斯项目的培训。到了2022年,当时的时代背景已经不存在了,那时的主要推动力是全球化的发展、国境的放开,很多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流动,而今天人们主要是讲全球化的分裂甚至是去全球化。
疫情之后,很多学校看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中国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有大约五十万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留学,未来这一人数还会更多。还有三十万国际学生参加过合作办学项目。像中国与英国之间有很多双向交流的项目,福州、西安等地也有友好城市项目,其中包含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许多合作领域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也建立了很多双向交流的实体,这些实体的领导人由中国和外国的专家组成,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都是非常著名的大学,它们是人员交流的先驱和范本。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同也无所谓,我们都可以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这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的人员尤其特别愿意参加这样的计划,中国的高校非常乐意让他们的教师和职员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带来了学生生源,还带来了自己的国家背景和文化,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在课堂上我经常会问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问他们会如何思考某个问题。在像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这样的学校中,我们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中文,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你们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以及这种思考方式是怎么建立的、你们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就经营问题而言,这不仅关乎中方,也关乎外方。比如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学,需要有一个领导来调度学校中的各种资源以保证人员之间的交流。美国国会中有人说要减少这种资源对外国留学生包括中国学生的给予。事实上,我觉得这是与大趋势相悖的做法。先前有专家说过,国际学生会在疫情过后回流。目前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分别有50%和30%的国际学生回流。在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就开始考虑这些中外合办学校的生存问题,也考虑到了学生的问题,我们也做了很多的调查和研究。杜克大学在这场疫情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在中美关系的运作遇到了许多问题,问题不仅在中国一方,在美国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因此我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大家可以探索一些更好的模式。
在疫情期间需要解决学分认证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些海外分校,让这些分校做一些本校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很多学生距离遥远,不能直接飞到本校来学习,所以我们更多在外部机构和分校安排工作,让学生获得同等的学分和一致的文凭。我觉得要让学生重返校园是困难的,但好消息是,从现有的数据来看,中国学生想加入纽约大学或杜克大学合作办学计划中的意愿越发强烈,有更多的人想在不背井离乡的情况下体验一下美国的教育方式和英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学生希望在中国获得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学分,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正如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 Price)所说:“杜克大学是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生活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我了解了许多事情,并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我们也希望人文交流的“强音”可以再次出现。这些尝试非常重要,各国的青年应该团结起来,在未来十年里他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在他们二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不论他们具体做什么,无论是在外交方面,还是在自己的国家发展方面,他们都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合作。
我知道我们的挑战还很多,我也期待着我们之间的交流能得到更多的回馈。这需要中国和美国双方的合作推动。谢谢!
本文依据杜克大学校长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