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抓住关键时期把中美关系改善的期望转变成现实
2022年12月16日2022年12月15日,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举行。会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发表以下观点: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今天的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相当重磅,我特别高兴能看到这么多朋友,这么多同仁,以及来自不同智库的专家和领导人。我特别赞同前面几位嘉宾所谈的想法。巴厘岛峰会非常重要,但坦率地讲,把期望转变成现实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我不是研究国际政治的,所以我将更多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过去几年,我们有过不少机会,我们有过很高的期望,但随后也有着较大的失望。因此,怎样能够抓住目前这个时期并把期望转变成现实非常重要。我们要处理这么几个关键点:
第一,最关键的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就是管控风险。我们希望规避掉最坏的情况,目前来说,中美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其中包括涉及到台湾的问题,两国领导人对此都有高度的认知,而且也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但我下面提到的两个问题可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所以重点说一下。
第二个关键是需要管控相互矛盾的或者相互规制的问题。过去几年,中美两国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性的文件,如果仔细分析它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相互矛盾的东西。如果不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很多会面以及谈判可能就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大家会说,你在互相交流中表达的意思都是矛盾的,我怎么知道你今天说的是对是错?因为我是研究科技政策方面的,所以我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如果分析美国政府的各种讲法和文件,可以发现中国把美国看成是竞争者或者是竞争对手,但美国科技领域的政策简直是把中国当成敌人,而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美国现在对中国日益严格的技术管控几乎就是希望把中国从耗费多年精力才融入进去的世界经济产业链、经济链中完全赶出去,并且不惜对美国自身产业界造成沉重打击。任何理性的人来看,都会觉得这完全是把中国当作敌人来看待了。以前还会做一些成本效益分析,现在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就是双输,无非是中国损失更多一些,美国损失少一些。这样的政策也能够得到接受和实施,这是实际说法和做法之间相互矛盾。这种情况下,互相之间很难理解对方规则上的矛盾,有时候是真诚的意图也得不到对方的认证。因此,需要管控相互矛盾的问题。
第三个关键是管理“裂痕”。我认为,现在我们在逐渐破坏二战以来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可能到哪一天又会因为某件事情就发生冲突。二战以来,形成了过去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各种经济社会体系,但近几年这些体系在不断地受到削弱,不管是WTO还是SWIFT系统。原来没有人知道SWIFT系统,但今年俄乌冲突之后这一系统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老百姓而言,很难相信现行的全球体系,因为所有东西都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发生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陷入两难困境。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要采取措施,尽量建立自己独立的系统,而越是这样做,这种脱钩和裂痕就会进一步加深。如果进行仔细分析,像WTO这样的系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如何管理“裂痕”。
关于建议,首先我完全同意需要进行对话交流这一点。我们未来要培养年轻人,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每年有80%-90%的国际学生会到中国来,和我们生活一年,一起上课交流,深度体验和接触中国社会。我们没有把任何中国意识形态强加给他们,而是由他们自己来观察体验。我们的教师是全球化的,50%-60%的教师都来自于世界各地。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这批年轻人在未来形成共识,因为从长远考虑,他们的很多看法对改变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不光是美国和中国之间要进行对话,还要把全球相关利益者和国家机构拉入到对话中来,很多事情大家可以一起来商量和决定。
此外,不仅仅在行政层面,我们还要在官方层面特别关注拜登、布林肯的动向。在美国政治当中,议院非常重要,很多参议员、众议员对政策的持久性影响远远超过行政层面,现在很多法案从议会中产生,所以要稳定地把控机制,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关注科技政策领域。我非常同意丹尼尔?罗素提到的几个领域,我也简要提几点,就是气候变化领域。气候变化领域确实是美国和其他国家有共同利益去做的事情,有研究显示未来几年的全球气温或将升高1.5℃,全球人类社会要做好应对的准备。现在负碳技术是有很大潜力的,我前不久遇到了特斯拉的前高官,他正积极推动这个事情的发展。美国已经有了这个技术,特斯拉有1200万吨的实验场,如果能和中国合作、聚焦去碳技术,对全球而言将一个很大的贡献,前提是中美要进行合作,互相信任。
本文依据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