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人才需求与国际人才政策创新 CCG全球人才流动与发展论坛对话一
2022年11月7日2022年11月7日,由商务部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秘书处共同承办,联合国妇女署支持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2022全球人才流动与发展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在以“跨国企业人才需求与国际人才政策创新”为主题的对话一上,多位跨国企业负责人围绕跨国企业人才需求、国际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中外企业关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研讨。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DXC科技有限公司原大中华地区总裁刘宏:人才对机遇和市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进博会既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就机遇和市场而言,人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地领导应具有更好的国际视野,要持续学习、创造更好的吸引力,以便同世界的其他合作伙伴和同事一起进行更好的交流。同时要注重如何将风险和危机转变成为一种成长的机会,可以“一不做二不休”,把新冠疫情当成一个新的成长机会,永远不间断尝试的脚步,这是带领各位领导和企业基业长青非常重要的战略。
中国乐购仕总裁傅禄永:市场收缩背景下需引进专业人才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数据显示,疫情三年在上海的日本人走的很少,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日本的公司审批体制比较长,而某种意义上这也反映了由于日本的企业和文化进入中国的时间较长,其从业人员已经完全融入进了这个社会当中。
去年年底,乐购仕开始酝酿把各个事业部在中国的业务同在日本的业务进行切割,如果没有疫情,可能永远不会有类似的交叉点,这对于企业的中国员工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机遇。
在过去,商品的流通是最值得关注的部分,目前,由于整个消费品的市场环境正在收缩,需要更加注重商品的差异化,即把商品的特色体现出来。从人才政策的角度出发,要想提供原汁原味的服务,便需引进经专业培养的人才。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Jonanthan Woetzel):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具有可持续性
从个人角度而言,人力资本非常关键。技能对人力资本而言至关重要,可以从变更工作的过程中获取经验。换工作时需要考虑三点因素,一是看企业是否以人为本,二是要有尽可能高的目标。
从企业角度来说,需要考虑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否能够创造价值和利润。实际上,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可以盈利的,尽管财富汇报会有些许波动性,但总体而言具有可持续性。对一个企业而言,能够将人和理论结合起来是最为理想的情况。
博禹人才招聘咨询集团公司(MPG)亚洲区董事总经理黄振福(David NG):人才可持续化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实现人才可持续化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内部挖掘人才,由内进行人才的增长培训将更加有效;二是调整人才标准,组织机构需调整标准以适应人才流动和人才工作方式的改变;三是从竞争对手那里寻找人才,可以从同行业中挖掘和找寻可以带来新想法的人,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
人才短缺问题包括成本增长问题,这也和通胀相关。有几种方法可以让组织和公司优化成本,使投入更加有效。方法之一是优化流程,二是找寻解决方案,三是建立平台价值。很多时候需要把服务打包提供给市场。但是作为雇主,也要建立起自己的平台,这可以说服更多人相信品牌价值,这一点也可以成为招聘人才的助力。
ETS中国区总裁王梦妍:国际化人才流动评价体系见证中国人才发展趋势
在全球人才流动迎来高潮的背景下,托福考试等帮助判断海外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全球化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得到了开发,其进入中国至今已有41年,可以说伴随了中国国际化人才流动的评价体系,也见证了40年间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以及人才的发展。
近年来,人才市场存在两大趋势:一是全球人才流动受到了很大阻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的人生规划发生了改变,教育行业也因此同时面临挑战与机遇;二是就业率受到了很大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因此学生会选择进一步提升学历,政府也需要出台更多政策以吸引人才。目前,上海、广州、北京、海南等地均有推出相关措施,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将人才强国战略具体到每一个市的政府,包括小到公司、单位等的力度较强。
米其林中国区总裁叶菲:年轻员工越来越看重企业的使命、价值、文化、社会责任感
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变化、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新形势叠加,使得如今员工的心态和追求都发生了变化。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越来越看重一家企业的使命、价值、人文文化、社会责任感。在疫情之后,居家办公、灵活的办公机制、灵活的办公时间都将是新的人力资源话题。
米其林公司在过去经历了很多起伏,如何能够增强平等以及多元性,提高所有员工对企业的敬业度,是其重点考虑的话题。现在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蓝图,但是蓝图是需要实现的,实现是需要领导力的。目前米其林公司推荐的是领导力模型,该模型绝对不是只用于管理者身上,而要用于全员身上。
雅保公司中国区总裁徐旸:疫情给人才带来远程管理和数字化挑战
人才是企业运营中的基础,在疫情当中可以观察到两大变化。首先,国际旅行、国内旅行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很多公司选择了人才本地化,即给予本地团队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授权、更大的赋能。同时,国外总部也在调整与中国团队之间的沟通和管理方式。
其次,在疫情期间,很多数据手段被大量应用,很多会议转为线上。有人沟通能力比较强,非常善于把数字能力利用起来;但也有人在这方面不那么强。对于远程管理者而言,如何做到相对公平、公正地看待一个人才,是一个挑战。同时,人才、员工们也要努力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素养,以适应最新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