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中国区总裁傅潇霄:混合式教育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主流的教学模式
2022年9月14日2022年9月14日,全球化智库(CCG)长三角研究中心与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共同在杭州桐庐举办了“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发展圆桌研讨会”。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中国区总裁傅潇霄在以“新时代人才雁阵格局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发展展望”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会上发表以下观点: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美丽的桐庐。昨天晚上苗绿秘书长把CCG的公众号推给我,我说我已经关注了很多年。CCG在智库外交和民间外交上做得非常好,非常有影响力。另外王理事长也是我们曼彻斯特大学非常优秀的校友,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博士,是有这种特殊的缘份存在的。2008年的时候我们在北京曼彻斯特大学的晚宴上提出要办这样的智库,同年曼彻斯特大学也在上海设立了中国中心,我也是中心的创办人。15年以来看到CCG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刚才很多教育专家和领导更多谈到的是基础教育这一块,但作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来讲,我们关注的是高等教育这一块。今天参加这次研讨会,我对吴校长早上的演讲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讲中国国际化人才,其实就是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结合。我想要说的是,能够进入杜克大学或者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同学们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学子,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怎么样让这些人才变得更加的国际化。
谈到这个话题,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对于未来教育形态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考。早在30年前,包括曼彻斯特大学在内的许多英国的大学就已经是非常国际化的学校了。我们在讲国际化的时候,真的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出来。首先你的领导班子是不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教学团队是不是高度国际化的团队。比如说,我们有60%左右是非英国籍的老师。另外,你的学生是不是来自于全球。我们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到学校共同学习。另外我们今天谈到的教材、案例等等,这都是需要长期建立的系统化工程。
另外,30多年前我们在香港建立了第一个海外中心。当时创立了叫online and blending learning这样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我们今天叫做混合式教育。其实是打破了学校的围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让全球的学子,只要他愿意学习,就能够通过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来接受教育。疫情之后,我们整个世界格局在发生变化,教育在发生变化,我们之前提到的online and blending learning将会成为后疫情时代主流的教学模式,包括人才的培养。
今天讲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时候,我们跨越了时空的边界,打破了学科的边界,以及各种意义上的边界。人才培养从传统的教育到整个数字化:整个学校没有一本纸质的教材,所有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和教材全部数字化,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都可以进行学习,这就是我对未来教育的新的形态的畅想。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