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
2022年9月14日2022年9月14日,全球化智库(CCG)长三角研究中心与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共同在杭州桐庐举办了“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发展圆桌研讨会”。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在以“新时代人才雁阵格局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发展展望”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会上发表以下观点:
首先非常高兴,我和王辉耀老师初次见面是在哈佛的一次会议上,后来全球化智库(CCG)当初建立的时候我被邀请做理事,现在想来已经过去了很久。
我觉得CCG成立之初的站位非常重要,即从人才全球化战略出发。CCG此前出过好几个有关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回国情况、人才交流情况、统计数据分析的报告,这些数据非常宝贵。中国曾在过去长期封闭发展,鸦片战争时被欺负,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真正打开了全球化的大门,但是许多思维依然很陈旧,因此非常需要CCG这样非官方的重要智库力量来推动全民对全球化人才的认知。
在聆听各位嘉宾发言的过程中,我罗列了几条观点。首先第一点,我们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崛起的每个时代都有国际化的人才在其间发挥作用,像我党建立初期便有留法、留苏的人才,这是一种全球视野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引进,从中可以看出全球化对中国的促进作用非常大。
我主要讲认识时代的需要。近段时间,习总书记在讲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全面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今天我们探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应知道世界科技的进展、成果和前沿。现在中国也逐渐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因此有很多人才来到中国探索发展空间,寻求新的发展。
以浙大为例,在疫情最高峰时,我们的海外留学生人数超过五千人,是全国最多的,规模非常大,全世界各国学生都到中国来学习。浙大的外籍教师也非常多,在上海就不用说了,可以看到这些人才进来以后同时参与我们的科研工作,这非常重要。
在这个时代人们越发感觉到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对海外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呈现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起到的作用更大。几年前浙大曾创办过一个创新创业与全球领导力项目,每年我会为他们讲第一堂课,主要关于中国的崛起跟世界的发展,以及全球格局的变化,特别是顶尖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科学杂志》在2005年曾列出125个问题,其中有一个关于社会的问题,即为什么一些国家会前进,而更多的国家会停滞不前。上一个100年当中,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原因是什么?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人们很快看到了中国的崛起,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创新的作用。创新更加是一个全球化的事情,因为创新把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从GDP来看,五六年前开始过拐点,我们增长的速度逐渐减缓。这是一个表面的现象,但是背后非常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即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而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前期比较早的外企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非常大,它们不仅带来了机器设备,也带来了人才,同时培养了中国的人才,这种溢出效应也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自主力量也开始兴起。大约从十年前起,自主创新的概念开始提出。中国面临新的发展与挑战,我们自己自主可控的科技水平也在提升,同时也不能把它封闭起来。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打压非常厉害,包括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去美国留学,有很多专业学习不了,比较典型的是拿到了Offer却拿不到签证,但是长期来说的话,这是止不住的趋势。
我觉得发展很重要,我观察到中国企业所雇佣的海外人才有越来越多的增长。我们雇佣的日本和欧洲国家的人才比较多,表面原因可以说是日本和欧洲制造业的相对萎缩,他们前期高速增长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制造业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因为年纪大而丢掉了工作,我们鼓励很多企业家引进这批人,现在也确实引进了不少。
在这个过程当中延伸出来一点,即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千万不能忽略民间的力量,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力量。民营企业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有非常灵活的方法和手段,能够用更多国际高端人才所接受的方式来引进人才,这是很重要的。
引进的人才应跟中国人才的培养更好结合起来。真正的高端人才培养方式是什么?就是他们一起来创新,在一起创新的过程中,大家共同提升。我前段时间去了吉利研究院杭州湾院区,他们有很多国外的人才,也雇佣了不少国际化人才,他们在哥德堡建立研究院,把我们自己的研究人才派出来,几年下来,中国人的成长学习能力、学习当中的创新能力都普遍增强。沃尔沃公司是吉利的独立运营的公司,但是研发这一块经历了从过去不相信中国人,到现在非常相信中国人,同时非常依赖中国人的过程。现在新车的研发基本都放在杭州湾这个地方,这也标志着我们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叫做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支持,大学和科学机构共同参与,其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往高端产业发展。北航在杭州良渚有一个研究院,也是国企合作,包括跟俄罗斯的合作等等。因此人才全球化从表面上来看,最近几年对中国来说阻力很大,但是我们看到发展的速度很快,其中有显性的公司受影响比较大,比如华为20多个研究所是真正的全球化,现在受美国的打压还是比较厉害,但是他们依然在开展工作,并且做得非常不错。
据我了解,桐庐一些企业利用了非常多的国际化人才。我知道的有力高,他们收购了澳大利亚的一个知名品牌,在海外也有机构。还有快递,圆通快递在东南亚的发展非常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包括浙大跟青山实业合作,青山现在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雇佣海外人员最多的。在长三角里长三角研究中心跑在前面,像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国内包括政府部门的重视。以日本的经验来说,政府支持不仅仅是口头上面的支持,还要成立委员会,让银行跟着跨国公司一起走,日本的运行模式是日本国际化成功非常重要的基本模式。吉利牵头商务部参与、在海南召开全球企业论坛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我们都在向上走,向上更新,如果在更新的过程当中可以找到更多的方法和途径去促进人才的结合,让人才在一起奋斗、一起工作当中实现他们各自不同的价值,得到价值的承认,这就可以。
在这其中,CCG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我关注到CCG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如果是政府机构,要想派出去不太容易,交流很麻烦,人家不进行交流,但是作为第三方机构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我个人来说,我们向省政府提出建议,我们要更加开放,鼓励第三方机构的发展,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而且对一个国家来说,一个国家越是发达,第三方力量也越是发达。希望我们今后能有更多的合作,可以共同努力做得更好。最后提个建议,后续出报告的时候,可以分析一下中国企业所雇佣的全球化的人才和海外人才的情况,这值得我们关心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