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字实录】辜学武:市场经济是全球化的动力
2022年6月21日
2022年6月21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德国波恩大学全球化中心主任辜学武在以“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的全球化30人圆桌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全球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全球化是不是彻底的终结了?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首先回答全球化的主要的动力来自哪里?我们不知道动力来自哪里的话,就没办法回答是否终结,我跟其他几位老师关于全球化的理解还是有些区别,全球化从语义上来讲,一定是一个东西在全球的范围内有地域的概念在里面,也传播实践实施了,我们反问一下,有什么样的东西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共同认可实施了呢?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如果说有的话,只有一个东西,牵扯到一个东西全球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谈到咖啡的全球性很高,臭豆腐的全球性很低,iPhone的全球性非常高,小米的全球性就差一点。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真正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东西具有全球性,也就是以资本为导向的,以盈利为终极目标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从这种角度讲,全球化是非常新的概念,在苏联解体之前,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前,这个全球性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在这两个事件发生之前,以资本为导向的,盈利为目标的现代市场经济还只局限于在西方世界,这只是半个全球化,以前的东欧地区,苏联地区,中国的地区,全都不是这样,都是计划经济。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全球既然中国抛弃了计划经济,那就意味着我主动的融入了全球化,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经济体系,这才是唯一把大家联结在一起的东西,所有的企业,不管你是在古巴,还是在孟加拉国,或者在德国,企业唯一的(共同之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讲的东西,无止境的追求你的利益。
在这样背景下,我想要讲一下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相对来说指经济的全球化,因为它是唯一的全球化的东西,英语没有全球化,作为母语没有全球化,所谓西方民主体制也没有全球化,只是局限在某些西方国家。唯一全球化的东西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以资本为导向、以盈利为目标的现代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才是全球化真正的动力所在。从历史上看,也只有三个经济体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计划经济,再一个是以资本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如果我们说全球化进行不下去的时候,那一定就意味着这样经济体系彻底终结了,也就是美国、欧洲或者中国一旦放弃,那就意味着全球化终结,动力没有了。但我现在看不到任何一个趋势,包括中国在内,有意要放弃这样以资本为主导的,以盈利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体系,所以它内在的逻辑一定是会持续下去,尽管碰到了很多的障碍和反复的民主主义的打击。
所以全球的动力一定来自这里,它不会终结,除非美国放弃它的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体系,走向社会主义体系,除非中国重新走回头,才出现全球化彻底终结的局面,但这个局面我现在看不到。
第二点,全球化天然的敌人就是民族国家,因为民族国家最担心三个事:国家安全、主权、特权。而全球化要做的,恰恰是推翻这些东西,实现全球自由地配置我的资源,配置我的人力,配置我的技术,配置我的资本,它必然要冲击到民族国家的利益,所以全球化自然就是民族主义的天敌。从这种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民族国家跟全球化之间的矛盾。由此而产生最后一点:互信不复存在,如果互信存在的话,根本不是问题,在过去的40年里,国家之间达成了很多的默契,很多的机制,多边、双边机制都非常好,现在互信不存在,所以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很大。
中国要做什么,我想可能有三个方法,第一建立多边机制,中国重新构造,第二双边利益平衡和价值观念平衡,第三是单边开放,宁可要多做一点,自己吃亏,重新赢得大家的信任,这样可能才能保证全球化真正的持续向前发展。
(本文依据德国波恩大学全球化中心主任辜学武在全球化智库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