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20199544
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1~2022)

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王辉耀,苗绿

发布时间:2022-05

点击封面查看大图


 

《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1~2022)》蓝皮书由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共同研究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报告显示,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2020-2021年是国际经贸领域极为不平凡的年份。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兴起,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国际投资、贸易活动遭受重创,全球经济面临空前下行压力。中国企业正在面临一个变化的国际环境,正在适应一个不同的全球化。在国际投资领域,中国的双向投资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以高水平双向投资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中国企业“走出去”呈现出新的特点,外商在华投资经营也获得了新的机遇。

企业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在当前形势下对企业全球化进行具体研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本年度研究报告对数字经济、中美关系、碳关税、跨国企业社会责任、上市公司“走出去”、跨国企业国际人才培养、全球价值链的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还对若干典型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自2014年研究编写以来,CCG已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七部《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蓝皮书。本年度的蓝皮书聚焦于国际双向投资,研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在华跨国公司,同时还涵盖世界华商。全书由总报告、榜单篇、调研篇、专题篇、案例篇和附录六部分组成。

■ 以下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2021)》蓝皮书报告要点:


■ 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萎缩、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增长,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第一,受新冠疫情等影响,国际间投资交流减少,使得2020年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至暗时刻”。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下降35%,从2019年的1.5万亿美元降至1万亿美元,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甚至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低谷还低20%。

第二,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逆势增长,首次位居全球第一,达到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全球份额的比例达到20.2%,占比较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2021年,对外投资增长势头持续,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1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同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领域广泛,越来越倾向科技领域的对外投资,银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进入2022年,从第一季度情况看,根据国家商务部数据,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342.9亿美元,同比增长7.9%,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同期总额的19.5%。

第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国际经贸合作迅猛发展。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达到2002年的57倍,年均增长速度25.2%。在全球位次也从2002年的26位上升到第一位。

第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带动中国产品出口,还促进了投资所在地税收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2020年中国对外投资带动出口1737亿美元,同比增长48.8%,占中国货物出口总值的6.7%。2020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缴纳各种税金总额445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从业员工总数达361.3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218.8万人,占60.6%。

第五,中国的对外投资政策不断健全,近年的政策还契合了全球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趋势。CCG研究分析,近年中国对外投资政策侧重于优化投资方式、投资结构和投资布局,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根据全球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出台相关领域的对外投资政策。2021年,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两个政策文件,一是《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二是《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指引》。

第六,中国企业投资的海外政策环境出现分化,欧美发达国家收紧投资政策,而新兴市场国家政策总体放宽。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1-2022)》,早在2018年美国就通过了《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法案),2021年又发布了对FIRRMA的实施细则。美国的“长臂管辖”也对中美两国企业的国际投资合作造成负面影响,频频把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与欧美不同的是,东盟、“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在疫情爆发后放宽了对外商投资的限制,还采取了减税、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外资。而且随着RCEP的生效,将为地区投资带来消除经贸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与投资便利化等利好。

■ 中国经济“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进外资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

第一,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逆势增长,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达到1493.4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全球比重达到了创纪录的15.0%。根据全球化智库(CCG)研究,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4万余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2.44万亿美元。2021年,外商投资中国实现了大幅增长。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15万亿元,为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达到14.9%,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占比首次超过30%。进入2022年,使用外资增速大幅提高,从前四个月情况来看,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4.7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同比增长26.1%,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高达45.6%。

一些落地的重点项目反映了中国吸收外资势头。例如,在节能环保领域,霍尼韦尔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旗下的上海宝氢气体工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上海宝氢提供先进的氢气净化提纯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氢能在中国市场的生产与开发。仅2021年上半年,新设和增资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就达到602个,同比增长了81.3%。

第二,外商投资行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企业外资占比快速提升,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密集落地中国。CCG蓝皮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外商投资企业中的高技术企业占有较大比例,企业数量占比28.3%,实际投资金额占比28.6%。同时,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例如,得益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020年,高盛集团将在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摩根士丹利公司也已控股旗下合资券商摩根华鑫证券,拥有90%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股权,并将名称变更为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第三,以法律的形式促进、保护和管理外商投资,持续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落地实施。2020年1月1日,中国《外商投资法》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初期出台的“外资三法”废止,标志着中国迈进了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中国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为核心推进投资自由,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进一步将全国和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缩减至31条和27条。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开放,自贸试验区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已清零。在自贸试验区探索持续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

第四,外商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经营实现了双赢。外商企业投资中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首先,外商企业充分享受了中国市场的红利,不仅赚得巨额利润,还实现了多方面战略目标。首先在营收方面,中国市场营收占据外商企业全球重要份额。例如,从2020财年年报来看,必和必拓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营收265.8亿美元,占其全球营收的61%。二是在利润方面,大量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收益率高于其全球平均水平。例如,即使在全球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2018年,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仍达到11.2%,较其全球8.9%的投资收益率高出2.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外商企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成为了中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企业以占市场主体2%的比重,带动了约4000万人的就业,占中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0,贡献了中国1/6的税收和2/5的进出口。

■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重点关注如何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通过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1~2022)》蓝皮书,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造成了投资的不确定性,疫情防控带来了人员流动、货物流动的限制,引发了供应链危机,投资目的地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停滞和贸易保护主义,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外资的审查力度加大。此外,2022年2月份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冲击。

CCG研究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应重点关注如何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通过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通过“走出去”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弥补技术薄弱环节,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在自身优势产业领域,以“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国际供应链市场份额。

■ 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正在重塑;建议中国在加入CPTPP问题上加强与相关方接触沟通,建议推动“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

当前WTO谈判停滞不前,而区域经贸合作机制加快建立,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正在重塑。蓝皮书建议中国可以在WTO改革的进程中积极作为,以诸边主义协作,推动多边主义合作。中国可以就加入CPTPP进程与成员国进行更多沟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对WTO改革自下而上的推动。中国加入CPTPP也将进一步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中国和亚太地区国家带来巨大商机。另外,“一带一路”倡议诞生八年多以来,一直以双边合作为主,应该考虑推动“一带一路”多边化机制化发展,鼓励第三方甚至更多参与者跨国参与“一带一路”项目。

■ 数字经济领域的全球投资合作兴起;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抓住海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机遇,并争取参与国际数字规则制定。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1~2022)》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是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先行者,且拥有发达的数字基础设施,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成了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医疗、新零售等得到了广泛应用。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北京、上海的数字经济在地区经济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占GDP比重已超过50%。

CCG建议,在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可抓住海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机遇,重点关注光缆、宽带网络、卫星通信、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关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力度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通过研发中心汇聚全球创新要素,推动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产业化优势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规则制定,并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密切跟踪全球数字经济反垄断及加征数字税最新政策动向。

■ 与不同区域的投资合作新机会正在出现;建议加强中美欧在基础设施和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合作,加大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深耕对东盟的投资。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建立了基本的共识,为各方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领域带来了投资合作的可能性。中美在绿色低碳领域有共同点,在此领域可以开展合作。

英国脱离欧盟可能标志着中英贸易和投资新时代的开始。英国将经济合作的注意力从欧盟投放到全球,这给予了中英之间开展新型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CCG研究指出,RCEP的生效为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合作带来了机遇。中国企业可利用中国与东盟在RCEP框架下的合作机制,深耕在东盟的投资,可投资东盟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汽车、计算机等产业。

中东欧国家在产业链、物流和人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在中国与匈牙利经贸合作深化的背景下,中企投资匈牙利前景广阔。建议企业重视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

■ 中国鼓励外资加大在服务业、数字经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建议外商企业将部分管理能力转移到中国,并加大在该三大领域的投资。

全球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据世界银行统计,2019年全球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9.7%。中国在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成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跑者,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而中国是这一转型的先行者。新能源项目成为投资的新领域。

为此,CCG建议外商企业可以加大在服务业领域的对华投资,服务业外商企业可以在中国设立运营总部、研发和设计中心以及采购物流中心等。对于外商企业,当中国业务占据其全球业务一定比例、重要性大幅提高后,将部分管理能力转移到中国,而不是维持在总部,可以确保中国业务与企业总部之间良好的沟通,维持对市场的深入认知。在服务业、数字经济、新能源领域,建议外商企业可以与中资企业合作“走出去”,到第三国发展,比如到非洲、拉美和中亚发展。

■ 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建议鼓励外商企业向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建议提升在华美资企业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CCG研究指出,当前世界保护主义严重,全球经济下行,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跨国企业的全球投资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外商投资热情,消除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困难,助力其在中国的投资经营活动尤为重要。

建议外商企业在中国拓展下沉市场,以更多地接近目标客户和市场,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契合了中国的产业转移趋势。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从目前情况来看,外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分别为85.4%、5.9%和5.4%,比例差异极其明显。建议以政策措施或平台建设等手段,鼓励外资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同时也可实现产业转移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在中美经贸关系紧张的当下,建议在华美资企业继续发挥中美关系“压舱石”的作用,通过在华投资,增进两国对彼此的正面认识。建议在华美资企业结合自身在华发展经历,讲好中美合作共赢的故事,做中美友好的传播者、推动者、实践者,为促进中美关系及两国合作贡献力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 全球化智库(CCG)企业全球化研究课题组连续多年对企业全球化发展案例进行跟踪研究,在研究基础上,通过数据资料分析、走访调研、组织专题研讨、媒体新闻监测等方式,评选全球化企业榜单。2020-2021年,课题组评选出“2020-2021年中国创新型企业海外投资十强”和“2020-2021年高科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十强”两大榜单。

榜单主要聚焦于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以契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引导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研发。“2020-2021年中国创新型企业海外投资十强”聚焦于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海外投资,综合考虑2020-2021年的投资总额和投资频次、影响力、突破性等因素,行业领域涉及到新能源、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社交、信息与通信、金融、互联网等。“2020-2021年高科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十强”聚焦于在华高科技跨国公司,考虑其市场规模、贡献力、影响力等因素,涉及到通信、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化学品制造、车辆制动系统、计算机软件等领域。

2020-2021年中国创新型企业海外投资十强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美团)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赤子城网络技术 (北京)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库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Shein)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0-2021年高科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十强

宝马集团 ( BMWAG)

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

丹纳赫公司 ( Danaher Corporation)

高通公司(OuaIComm)

克诺尔集团(Knorr-Bremse AG)

默克集团 ( MerCk KGaA )

陶氏化学公司 ( Dow ChemiCaI Company)

特斯拉公司 ( Tesla)

微软公司 ( MiCrosoft )

西门子公司 ( SIEMENS AG FW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