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抑制通胀,对美国来说有点“救命”的感觉

2022年5月17日

丁一凡,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为遏制40年来最高的通胀压力,美联储宣布自2000年以来首度一次加息50个基点,同时宣布缩表计划。在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走高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多国货币进入贬值模式。

美国能否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降低通胀?美联储加息如何影响亚洲市场,亚洲货币贬值压力如何评估?观察者网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


观察者网:目前美国国内货币超发接近9万亿美元,这一轮加息缩表能否抑制美国国内的通胀,去掉其接近巨额的货币超发?

丁一凡: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是肯定的,但是也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货币超发但未出现通胀的情况,不能说收回之前超发的近9万亿美元,通货膨胀就会下降。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货币超发只是其中之一。这次不同于以往,过去海外投资机会多,美元作为全球货币,超发的货币可以流到其他地方,造成其他市场的表面繁荣,鼓吹新兴市场的金融资产泡沫崛起,等到美国资本退出的时候,这些国家的表面繁荣支撑不住泡沫破裂,就出现了危机。这也是美元收割其他市场的原理。

过去很多次危机都是这样造成的,但这一次美元外流的趋势受到限制,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很多国家都加强了对资本的管制,用美元推高别国经济泡沫的事就减少了很多。从这个角度上看,美元如果不能在其他地方释放出来的话,就会集中在国内,出现的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产泡沫。

美国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资产泡沫的破裂,多发的货币进入市场,使得上一轮金融危机还没消化掉的垃圾资产又重新作为泡沫发起来。如果股市再次破灭的话,会造成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对于美国来说更担心资产泡沫会不会破的问题。

同时,美联储还进行了缩表,缩表就是在释放货币的时候,从金融市场买入债券,等于“印票子”释放出新的钱,别人需要用现金买这些债券。但是缩表有风险,往外吐货币的时候,有一个供给过剩的问题,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卖太多债券,市场上债券会供过于求,引起价格的暴跌,可能提前引爆危机。对于投资人来讲,收缩货币,可用的流动性少了,通货膨胀就会下降。

通货膨胀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留钱,但是一旦利率升高,大家就开始存钱,这样流通的货币就会减少,物价就会回落。这是美国想要做的机制,所以除了缩表以外,还有一个很大问题是升息。

但升息也是一把双刃剑。升息以后,所有债券的利息都会上涨,让人觉得债券更稳定,就会进行套利(arbitrage)。大量的投资从股市转到债市上来,股市将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价格,股市也可能出现危机。现在美国股市的价格明显特别高,泡沫很大,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使得美联储在现有的货币政策上如履薄冰。

观察者网:5月10号,拜登表示应对通胀是优先事项,要评估削减对华加征的关税,如果取消对华关税能够多大程度上降低美国国内通胀?

丁一凡:我觉得取消对华关税会对抑制通胀起到帮助。中国货物价格确实便宜,而且美国对中国基本货物的需求非常大,所以这对美国来说有点“救命”的感觉。

在削减对华关税方面,主管财政和主管贸易的官员存在观点差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很早就提出要减少对华关税,但贸易代表戴琪想跟中国斤斤计较,拿取消关税作为资本,希望从中国获得些博弈谈判的筹码,这也是拜登上任没有立刻取消特朗普加征的关税的原因,他也想利用关税对中国讨价还价。

但是中国已经看透了这个问题,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最后都由美国企业和美国消费者承受了。中国做了一个计算,对华关税里,中国承担的部分只有8%,92%都直接或间接地转移给美国普通的消费者,而且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增长,中国并不会让步。理论上把这些关税去掉,美国可以减掉20%-25%的成本,会对压低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产生作用。

观察者网:历史上美国收紧货币大多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危机,您觉得这次是否也会一样?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可能会进入什么样的状态?

丁一凡:目前全球经济风险不断上升,正如刚刚讲过的,美联储在紧缩货币的时候,首先是引起外币回流,因为这一次并没有敞开让美元流进来,规模并不大,反过来会让美国市场很危险。在过去这会引起别的国家美元短缺,引起汇率危机,进而发生金融危机。

在美元特别便宜的时候,美元会大量流入新兴市场,而且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本身也会去借美元来搞投资和发展。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利率降到零,美国花旗银行的商业贷款到3%,中国能够在海外借债的机构就贷到美金,回国内做投资和生产,赚到钱后去还贷款,中间的收益率可以达到10%以上。

这些资本流入市场后,会提升本国的汇率,宣布加息后这些美元则流通回去。美联储升息,导致一些国家无法支付商业贷款的利息,没有足够的外汇来还美元的时候,就出现了汇率危机,银行的贷款可能会成为坏账,银行倒闭变成金融危机。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么发生的。

这次美联储加息是否会和之前一样造成全球经济动荡,我觉得几个因素使得这种事情发生几率比原来小了一点。第一,各个国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在美元开始不断流动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实行了管制,没有让大量的美元流入。

第二,为了应对美元快速大量流动的危机,很多国家专门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救助机制,也就是外汇储备库。当危机发生的时候,机制会起到一定预防缓冲作用。

例如,金砖国家除了新开发银行以外,还成立了紧急救援机制。当金砖国家里出现短期的流动性债务问题,可以求助于该机制来应对。

这个机制过去只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但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例如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韩国出卖很多自己的企业来获得紧急贷款,所以今天很多韩国企业虽然还是韩国的品牌,但资本已经是欧美集团的了。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措施,如果再出现危机的话,可以先互相援助,如果自己能扛过来,就没有那么大损失了。

观察者网:对此,很多新兴市场都开始了“突袭式”加息,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开始了加息周期。

丁一凡:加息是为了让本币货币利率跟美元利率不要差太多,否则资本外逃会更厉害。但是升息对本国的经济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害。升息使得投资成本高,消费下降,流动性变差,导致经济萎缩。

前段时间,俄罗斯央行为了防止资本外逃,把利息提高20%,商业利息永远在央行利息之上,这样一来,没有企业去贷款,经济就会萎缩。

观察者网:今年,亚洲货币贬值压力特别大,比如日元对美元已经跌到20年以来的最低点,韩元、印度卢比、泰铢等都明显贬值,亚洲货币集体承压,在这种情况下亚洲货币有没有可能抱团应对贬值压力?比如在大宗商品结算的时候,可采用其他手段,或者换用其他非美货币来解决。

丁一凡:我认为不太可行。长期的话,亚洲各国确实在考虑一种摆脱美元的做法,但恰恰在现在这个环境是不可能完成的。现在这种情况大家都缺美元,就不会出现抱团摆脱美元的趋势。而且由于货币投机,美元紧缺会更加严重,最后就造成了货币危机,引发地区性的金融危机。

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开始反思亚洲经济合作,在东盟和中日韩“10+3”财长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即《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是一个外汇货币互救机制,一旦亚洲国家出现外汇资金短缺,可以动用协议中的外汇货币安排,也就是“共同外汇储备基金”,这是从上一次危机以后做的准备,但是这个制度性安排还没经过考验,这次若是发生金融危机则有可能让它经受考验。

观察者网:借贷能力有限的经济体,受美元加息冲击的风险不断加大,越南和印度就非常明显。越南和印度开始尝试用人民币和本国货币直接结算,美联储加息缩表是否会推动全球各国进一步去美元化?

丁一凡:现在各国确实有去美元化的趋势,但与美联储加息并无直接关系。长期来讲,能观察到大家不太愿意用美元,这是因为美元不太稳定,美国债务比例迅速上升令人担忧。如果爆发债务危机,美元肯定受到影响,所以其他国家不愿意持有美元。

加息会使事态更严重,美联储升息以后,美国国债利息随之上涨,面对庞大的债务,美国政府的财政开支就很困难,债务利息的支付会成为政府财政里最大项支出。

还有这次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实际上作为抵押品放在美国各大银行,美国有可能将其冻结没收掉。俄乌冲突发生后,很多有贸易盈余的国家会考虑是不是将贸易盈余尽快转移出来,放在美国太危险了。

现在美国这样肆意对其他国家开展制裁,对声誉损害巨大。别的国家过去之所以愿意存储美元,是因为是相信美元,相信美国会保护私人资产。现在发现美国并不是那么信守承诺,就不愿意持有美元了。

观察者网:最后想谈一下目前国内经济状况,如何评估4月疫情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是否会开启贬值周期?

丁一凡:国内经济与疫情导致的生产停滞直接相关,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影响到了人民币汇率,特别是离岸市场的汇率下跌比较快。我觉得还会有一段时间,因为疫情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控制住,但是疫情在不断好转,疫情完全控制住后,经济情况就会不断好转。因此,我不认为人民币会进入贬值周期,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和市场信心。

观察者网:今年经济增长5.5%的目标是在疫情爆发和俄乌冲突前制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额外的经济下行压力,未来是否要采取刺激措施?

丁一凡:从受到冲击来看,我觉得这个目标困难很大,但是还是有办法解决,下半年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有很大的促进空间。

观察者网:中美政策相反,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市场带来潜在风险。如何提前布局和防范?

丁一凡:这个情况肯定会发生,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制度性的安排了,是否有效防止资本外逃,还有待于观察。我不认为中国经济有那么大的风险,因为外资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投资量特别少,而且我们的市场对资本盈利有一定对管控。

 

文章选自观察者网,2022-5-17

 

 

关键词 丁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