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俄乌冲突局势如何演变?智库报告分析三种短期可能
2022年3月18日
2022年3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研究报告《乌克兰危机对全球供应链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报告指出,乌克兰危机的本质既包括美国霸权需驱动北约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也有俄罗斯从传统地缘政治观触发寻求在周边建立“缓冲地带”等因素,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将发生战略性改变,其影响长远。
目前,俄乌谈判相关工作仍在推进。当地时间17日,乌克兰方面表示停火协议达成仍需时日,两国总统或将在停火协议文本确定后会谈。整个局势处于胶着状态,且升级危险远大于缓和前景。
报告称,乌克兰危机处的危急态势,在战场上,俄罗斯并未像普遍预料的迅速打垮乌克兰并占领基辅。乌克兰军队也没有迅速崩溃。俄罗斯除了拿下赫尔松外,没有攻下一座主要城市。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伤及平民和对城市的大规模破坏,主要想以大军压境,摧毁乌克兰军事设施后迫使后者屈服。
乌克兰在美国和北约支持下强硬抵抗,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共28国火上浇油,不断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和药品。美国已在国会推动通过对乌军援及物资援助100亿美元。德国提供了1000枚反坦克导弹和500枚“毒刺”地对空导弹。荷兰提供了200枚“毒刺”地对空导弹。法国提供了3亿欧元军事物资并派1500名军人到北约东部前沿地带。捷克、立陶宛等也纷纷提供武器。来自英国等国的“志愿军”也纷纷抵乌。因此,战争很可能持续。
报告指出,谈判桌上,俄方三个条件非常清晰: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和乌东两州独立;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实现中立化。乌方底线则是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因此,尽管双方都有谈判愿望,而且达成了人道主义通道的共识,但在根本问题上,立场对立。即使能达成协议,其落地和维持还存在众多问题,规模不一的交火和动荡可能会持续。
报告还对乌克兰危机的三种短期可能结局进行了分析。其一,在国际社会持续斡旋下,在中、法、德、土参与调停的情况下,俄乌在较短时间内停火。虽然并未解决问题,但将战事缓和下来,双方继续谈判。谈判将持续较长时间,期间打打停停。最后达成全面和平协议。这种结果最理想,也存在现实可能性。但需经过艰难努力。
其二,随着战争烈度和深度的延续,乌克兰政府与俄方达成协议,双方在官方层面达成停火,普京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这意味着战争将不再延长。这种可能性存在,但鉴于目前战场形势和美国、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大力支持,俄方要达到目的有一定难度。
其三,双方相持较长时间,数月、半年甚至更长。乌克兰尽管可能丢失部分领土,但泽连斯基政府并未选择妥协;俄罗斯占领了部分重要城市,但受乌军和其他反俄武装力量的袭扰,战事将会持续。在这一背景下,由于俄乌矛盾未能解决,战事延伸可能导致周边国家卷入,或决策者出现非理性决策情况,甚至导致核战争风险。
双方冲突发生后,北约表示没有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的计划,并拒绝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随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承认无法加入北约并愿意讨论在乌不加入北约情况下的安全保障问题。这说明谈判协调的基础面出现好转。如此时各方加紧沟通协调,将有可能使当前冲突得到缓和甚至平息。
文章选自封面新闻,202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