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20位世界著名学者、意见领袖推荐这本书
2022年2月11日当前,全球化面临十字路口。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重构,机遇与风险并存。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使多国遭受重挫,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兴起,多边主义陷入危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多种全球性危机对人类的未来构成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中美的合作,而形成合作就需要理顺中美关系。
《中国的选择》一书正是为了理顺中美关系而生。作者马凯硕是一位中立的第三方观察者。作为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曾两次担任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并自2001年5月~2002年5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他与华盛顿及北京的资深内部人士保持着长期联系,对两国的政治现实有着深刻把握,同时又保留了局外人的清晰视角。在外交生涯结束后,他投身学术界,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成为亚洲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也是就当今时代的重大问题发出最富见地、最雄辩声音的人物之一。
该书得到了世界顶尖专家和政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自英文版出版以来,该书已在全球产生巨大影响,被译成阿拉伯语、荷兰语、法语,以及德语、葡萄牙语和越南语等多种语言版本。全球化智库(CCG)承担了该书的翻译工作,使得该书中文版能够及时在此关键时刻出版,从而让更多读者从中有所得,并对当代最重要的问题获得新的解读视角。
《中国的选择》得到了20位世界著名学者、意见领袖的推荐,包括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道格拉斯·狄龙政治学教授、《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等。
该书为理解中美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该书最大的优点之一是中美两国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对比贯穿全书。这些清晰对比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中美关系以及其所处于的国际和历史背景。马凯硕不仅分析了两国的优势,也分析了两国的弱势与战略失误。书中,马凯硕用第三方视角看待中国发展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这一成就的背后是稳定的、充满活力和弹性的政治体制,开放的社会,以及中国共产党融汇几千年政治智慧的执政能力。这使中国孕育出强大的文明力量。反观美国,“9·11”后20年,美国出现了重大的战略失误,缺少全面的对华战略,这导致它在国内存在种种问题的情况下,在国际上粗暴插手他国事务,将冷战思维运用于中美关系中。
马凯硕剖析了中美双方竞争的本质与核心问题——中美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小,未来谁将主导世界经济的走向?中美之间是意识形态之争吗?文化软实力如何融入各自的战略思维?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何应对美国的军备扩张?单边主义与多边体制的未来前景如何?马凯硕在书中一一进行了分析解答。
该书的目的之一是澄清中美之间沟通的误区——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要回答好的世纪之问。马凯硕认为,要避免竞争,两国需要就各自核心利益寻找交集,如抗疫、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等全球性挑战。
《中国的选择》从第三方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态势。美国的一言一行都暗示着它想达成以下目标:阻止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遏制或限制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该书解释了美国不可能实现这些目标的原因。书中强调,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但中国的崛起并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作者向拜登政府提出了如何构筑良好的中美关系以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建议。
贯穿全书的是作者始终如一的观点:中美应将两国间的竞争限制在良性的范围内,为应对疫情与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开拓合作空间。《中国的选择》英文版书名是“Has China Won”,意为“中国赢了吗”,带有挑衅意味。但书中最终得出了一个乐观却或多或少令人惊讶的结论——我们应该问的问题不是中国或美国是否赢了,而是人类是否赢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后,全球正在挣扎着复苏,同时面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威胁。“人类是否赢了”这个问题切中了要害。作为该书策划方,CCG希望该书能够唤起人们对共同命运的思考。
文章选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