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商务部欧洲司前司长孙永福:非经济因素不应干扰中欧投资协定

2021年12月9日

“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空间很大,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双方务实合作不应受到所谓人权问题等干扰。”12月7日,商务部欧洲司前司长、CCG高级研究员孙永福在CCG(全球化智库)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说。

今年5月,由于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价值观问题,欧洲议会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并对中国有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单边制裁,受到中国反制,中欧关系进入困难时期。欧洲议会称中方不解除制裁措施,就不启动批准程序。孙永福表示,对投资协定近期解冻感到“不乐观”。

孙永福认为,中欧投资协定无论对中方、欧方都非常重要,双方应积极推动。他说:“这是在取得中国制度性开放承诺方面,欧洲首次走在美国前面。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货物贸易,而且体现在服务贸易,不仅体现在劳工标准,而且体现在环境标准、国企改革等方面,中国在这些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承诺。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对欧洲是一个重大损失,也不利于中欧务实合作的发展。”

据官方统计,2020年中欧贸易额同比增长4.9%,达到6495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月至10月,中欧贸易额超670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贸易额。孙永福说,虽然中欧之间政治关系遇到一定困难,但中欧务实合作没有受到根本性影响。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中欧经贸关系是仍在发展的。

2020年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孙永福表示,其中原因并不是中欧贸易萎缩,主要是英国退出欧盟,使中欧贸易额在计算时直接减少了一千亿美元左右的数额。

中国与欧盟1975年建交,46年来,中欧关系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广泛的,而且深入的双边关系,中欧之间的对话有几十种之多,既有政治对话,也有经贸、科技、人文、智库、教育等方面的对话和交流。欧盟在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对中国实施制裁,但制裁很快解冻,之后双边关系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孙永福认为,中欧贸易往来仍然存在持续增长空间,双方优势互补效应明显,在多边合作、WTO改革、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特别是在国际事务中,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中国连续五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经形成,很难被打破。

“不应该把政治关系、价值观和务实合作混为一谈,新中国1949年成立以后,政治制度就没有变,这并不影响中欧之间的务实合作。但是现在国外有些议员很少参与这些务实合作,被一些所谓人权观点所左右,对中欧发展务实合作产生了一定干扰。”孙永福说。

文章选自北京日报,2021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