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大变局下的国际形势与对外合作大趋势

2021年11月2日

近日,由全球化智库(CCG)、桐庐县委、桐庐县人民政府主办,全球化智库(CCG)长三角研究中心、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桐庐县富春山健康城管委会承办的“首届富春江国际论坛”在杭州桐庐举行。

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CCG顾问于洪君在致辞时表示,桐庐重视文化,重视开放,共同交流,共同合作,并且具备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信仰背景下的人在这里碰撞思想,一定能够迸发出积极的意义。

以下为于洪君先生的发言实录:

近些年来,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改变,地缘战略格局深度调整。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发展道路多样性与文明进程多元化同步推进,人类生活数字化与全球治理民主化提上日程。去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人类社会安危与共的统一性与国际关系的矛盾性分外凸显。不同文明形态的互鉴性与差异性,国家间合作共赢的可能性与利益冲突的现实性,人类未来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某种不可控性,得到进一步展示。在这种形势下,以美国为主要操盘手、西方国家几乎全部参与、部分发展中国家被裹挟的阻止中国和平崛起的统一阵线,正在形成。面对这一特殊局面,中国是否要开展对外合作,如何开了展对外合作,对外合作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决定着中国对外合作的历史必然性

人类为了和平生活与进步发展,确立共同的合作规则和行为秩序,并非始于今日。虽然人类自古以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争夺与对抗,发生过无数次残酷而血腥的大规模冲突,甚至还爆发两次世界大战,但总体上说,谋和平、争发展、图合作、求共赢,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诉求,也是当今世界锐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1648年诞生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人类社会以主权平等为首要前提,以互不干涉内政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为基本准则,以多边条约和国际会议为协调机制与合作平台的集体安全架构,初步形成。1863年诞生的国际红十字会,后来陆续诞生的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世界气象组织、国际议会联盟、国际旅游同盟、国际航空联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公共卫生局,等等,都是人类社会在战争苦难无法根除、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带来的利益纷争急需协调的形势下,寻求谅解与合作的有效尝试和重要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主导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以及随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和国际联盟、世界劳工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等等,虽然带有大国政治遗痕,并且大都很不成功,但终归是国际社会寻求交流对话协商合作的重要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雅尔塔会议为基础、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得以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海牙国际法院、海关合作理事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妇女组织等等新的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成立。所有这一切,反映了人类社会渴望沟通与交流、期望协商与合作的普遍意愿和永恒诉求。

中华民族是国际大家庭的最重要成员,是近现代几乎所有重要国际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的参与者,包括1919年的巴黎和会,甚至是二战后诞生的联合国这一最大的政府间合作平台的创始成员国。总之,无论历史上发生什么情况,无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中华民族参与国际交流对话与协商合作,个别时期有过例外,但总体上从未缺位,只是到位时间早晚有别,发挥的作用大小而异。坚持开展对外合作,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珍惜友情、注重建设、渴求发展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为人类社会谋发展的先进政党。它所领导的新中国,参加了二战后一切可以参加的多边活动,譬如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的万隆会议、1957年的莫斯科会议,意在通过广泛的了国际交流与对话,拓展对外合作的空间与舞台。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后,特别是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组织和机构的各种活动,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不断提高,经验也在不断积累。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重新组合,各国的交流对话需要新的制度性安排,全球治理从理念到实践需要更加广泛的协调与合作。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不同治国理念之间,形成了深化交流,增进理解,拓展合作,共生共荣、互学互鉴的历史大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高姿态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APEC、G20等新型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导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两大区域性跨区域性合作机制,同时积极参与东盟加中国(10+1)、东盟加中日韩(10+3)、东亚峰会、欧亚峰会、中非论坛、中拉论坛以及世界气候大会、世界核峰会等各种各样的多边对话平台与合作机制的活动。

(二)中国开展对外合作始终兼顾各方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普遍关切

在国际战略格局由两极转向多极、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社会制度与道路选择日益多样化的历史大过渡期,世界上一度形成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一超独霸”的特殊局面。国际社会共同构建的多边合作机制,受到美国霸权主义的野蛮践踏。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事业,险象环生。现行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组织体系,受到剧烈冲击。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迫使各国政府按下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的暂停键,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治理方式和国家的管理方式,改变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方式与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面对经纬万端、变幻莫测的世界大变局,中国开展对外合作,要有高尚的时代站位、宏大的观察视角、深遂的历史思考;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政治耐心,善于展示丰富的对外合作经验和娴熟的对外博弈技巧;要充分利用双边多边各种合作渠道,就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和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事务展开政策性沟通和协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对话。这种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对外合作,必然是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这种合作涉及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境、军事、安全、人权事务、妇女问题、网络空间,等等等等。

这种新形势下的对外合作,同时也是开放的、包容的、建设性的和可持续的。合作对象,既可以是主权国家,也可以是国际组织;既可以是政党和政治组织、也可以是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既可以借助传统手段,采取传统方式,也可以运用新技术手段,动用新媒体等现代化传播工具;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我们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也可以是执政党及其机关机构。我国的军队、群众团体、社会机构、经济组织、大众传媒以及拥有合法身份的智库,也可根据国家实际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开展对外合作,中国既要考虑自身发展利益和安全关切,还要兼顾世界的发展利益与安全关切;既要考虑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与地区组织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要考虑传统对外合作方式与非传统对外合作方式的关系,还要考虑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与人文领域安全领域的问题;既要考虑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引发的法律伦理问题,也要考虑数字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生活数字化、共建人类卫生安全体系等新的议题。合作领域之宽、难度之大、形式之复杂,前所未有。

(三) 新型对外合作是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走进中国相统一的互动过程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国际关系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时代。人类社会既相互联结、彼此依存又严重分裂、激烈对抗的复杂现实,呼唤各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对话和政策沟通,开展政府与民间齐头并进、智库与媒体深度参与的交流与互动,共同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和普遍诉求。中国对当今世界发展进程拥有重大而独特的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必须在坚信制度优势、理念优势、国力优势的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带头倡导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交流,率先开展引领时代潮流的深层次合作。

在当今世界面临美国“一超独霸”局面、美国的单边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对话、严重挑战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进程、中美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和危险的情况下,我国总体外交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以大国关系均衡协调为依托、以全面可靠的睦邻友好关系为支撑,以多边交流机制和共同行为准则为保障,既符合自身发展与安全利益又能吸引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的国际合作大格局。这种国际合作,与我们大力倡导和推动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一脉相承,与我们积极奉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相得益彰,也与我们全力实践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型国际合作进程相辅相成。

鉴于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极为复杂,努力在世界上树立我国我党开明开放的建设者形象极为重要。因此,高水平的对外合作,必须以高质量的对外交流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改进对外传播方式,建立可以影响世界舆情的话语体系,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舆论引导力。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让国际社会异口同声,与我们保持一致,用我们的声音讲话,更不是要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取向的国家,简单照搬中国模式和经验。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国际社会切实感受到:中国引领时代潮流,是要做对外开放的楷模,做互利合作的典范;是要做平等相待的表率、相互尊重的榜样;是要做谋求共同安全的中坚力量、推动共同进步的时代旗手。总之,我们向世界各国寻求合作,与国际正义力量开展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是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我国自身的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同时为建立普遍安全的世界秩序、维护共同进步的发展进程、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从来都是曲折而复杂的,中国的和平发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受意识形态差异、发展模式竞争、地缘战略博弈、现实利益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世界上某些势力对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与和平崛起严重不适。但全面地看,发展地看,人类社会谋求共同进步普遍安全持久繁荣的根本意愿和本质诉求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人民关于“世界好中国才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只有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才能走向世界”的坚定信念,以及国际社会早已形成的“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广泛共识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合作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维护世界和平进而促进共同发展的神圣意志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换句话说,离开广泛深入高质量的全面对外合作,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的发展,甚至也没有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联合国大会、第四届上海进博会以及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再一次雄辩证明:中国通过不断扩大开放拓展和深化对外合作,是不可逆转的永续行为,是中华民族融入世界与世界拥抱中国密不可分的互动过程。

关键词 于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