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发展和全球经贸新格局 | 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2021年11月5日

当前,气候议程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不断加快,贸易投资模式、产业升级方向加快演进。论坛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发展对全球经贸发展带来的影响,邀请各界嘉宾,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望贸易投资发展新图景,促进全球气候议程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以及贸易投资增长更好协调落实。

2021年11月5日,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发展与全球经贸新格局”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 图文直播 

(文章根据新华网的速记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主持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本场分论坛议题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发展和全球经贸新格局”。

昨天晚上第四届虹桥论坛和第四届进博会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回顾了中国加入WTO20年的辉煌成果,提出要进一步开放,要加大开放,包括在气变领域还有很多合作。所以今天很高兴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议中心承办的第四届虹桥论坛,这场论坛分量是非常重的。特别是现在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还在举行。本议题将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发展对全球经贸发展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邀请到官产学界嘉宾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望未来的贸易投资发展新图景,促进全球气候议程目标,包括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习近平主席在去年联合国大会上承诺,我们要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在全球气候格拉斯哥大会正在举行的背景下,今天是一个非常及时的论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气候议程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关心的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领导人峰会书面致辞中提出,要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今天,就让我们聚焦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对全球经贸格局带来的新趋势、新变化,分享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展望未来全球贸易投资发展新图景,促进全球气候议程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以及贸易投资增长更好协调落实。

首先,让我们有请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女士致辞。

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

各位上午好。诚挚感谢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委会邀请我参加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国际贸易中心与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十分牢固的合作关系,我也很高兴与各位共同见证这一场合。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贸易体之一,是后疫情时代下迅速恢复重建秩序中的核心角色。

四十余年来,国际贸易中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长期伙伴关系。国际贸易中心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官方合作伙伴,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参与这场规模盛大的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和2019年,来自22个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130家中小型企业与中国签订达成了超3000万美金的预期出口订单。今年,国际贸易中心很高兴能支持65家企业在进博会期间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电商形式探寻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一直以来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体量巨大的出口商机。

对于一个位于岛国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来势凶猛的飓风、干旱、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水资源短缺等都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然而,随着地球人口增长不断逼近90亿,全球资源的开采消耗已接近极限,若不做任何挽救措施继续下去,全球温度的上升将不再仅仅是1.5摄氏度这么简单。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意味着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并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和生产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可再生的经济模式,能够真正让经济增长不再依赖过量有效资源消耗。

贸易通常被认为与可持续性是不能相兼容的。举例而言,与购买海外进口产品相比,购买国内产品通常被认为是更有助于地球气候和环境的。然而,这类想法并非总是正确的。

新冠疫情的发生提醒了我们,全球性问题显然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系统性的可持续性,那就需要全球层面的努力去实现这一可持续性。仅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生产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都涉及其中。我们需要向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消费模式转变,而贸易恰恰能使这一转变过程以对所有人都更为公平的方式实现。

根据气候议程重新思考全球贸易意味着反思我们的种植、生产与运输产品的全过程——这些反思对于确定绿色贸易的发展方式至关重要。举几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支持推行采取可持续种植方式和低碳运输方式的贸易;我们可通过创造对发展中国家中小型企业产品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它“人人享有体面工作”的目标;通过对中小微企业向可持续商业模式转变过程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生产过程的发展目标。

国际贸易中心秉承着环保才能提高竞争力的初衷,直接与小型企业合作并鼓励企业寻求更为环保的经营模式。可以肯定的是,走环保道路是有经济层面依据的,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冲击的抵御能力。

从实际生产角度来看,绿色科技和气候环境友好型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接受环保法规、增加进入日渐扩大的可持续市场的机会和获得绿色融资的资格,它也同时为新的出口机会打开了大门。

政府和可持续价值链的消费群体可以帮助供应商实现这一转变。从全球角度看,对于可持续产品和生产端可持续的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这已经不再是大环境中的一个缝隙市场,由于消费者对于环保可持续的化妆品、视频、服装与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小型企业供应商不可避免地会参与进气候转型的过程中。

然而,仅靠市场驱动机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强烈的政治意愿。所有的全球贸易参与国应积极主动地倡导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对我们贸易、生产和消费真正有影响的贸易协定中。各国政府必须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齐心协力,从机制、法规和提供支持帮助等方面帮助小企业更好向绿色商业模式的转变。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汉密尔顿女士。贸易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经济复苏的重要性,包括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贸易也离不开法律方面的支撑。下面有请国际发展法律组织总干事简·比格女士致辞。

简·比格:

尊敬的各位代表,很高兴今天能代表国际发展法律组织——全球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政府间组织出席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本场分论坛的主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发展与全球经贸的聚焦,当下看来既及时又至关重要。

我们有各种各样需要兑现的承诺,但是具有说服力的科学和实际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处在非常紧要的关头,当前选择和决定会决定气候是否会继续恶化。同时也会决定我们能否缓解气候变化带来最糟糕的影响,实现真正的绿色贺客持续发展。当我们面对严峻挑战的时候,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共同可实现的目标。纵观全球,我们在司法和法治原则方面有一个特别的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都是和司法和法治原则息息相关的。我们的组织在战略规划中倡导的正是气候正义的概念,并且以法治为基础,推动变革气候的行动落实落地,实现更加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目前,不管气候的变化诱因、影响还是采取哪些行动,都和这一问题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气候正义的根据所在。

首先,公平公正、行之有效的法律政策对于全球发展和全球贸易至关重要。尤其是我们要有一个有效的贸易合投资框架,为气候友好型技术提供便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支持向低碳经济过渡,同时还能鼓励绿色投资,其中包括了投资可再生能源,投资气候适应性比较强的基础设施,才能促进绿色发展。有了这样的健全法律和政策框架,会有更多的私人投资涌现,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IDO强化法律政策,从而吸引更好的投资,同时对这些投资进行管理,帮助合作伙伴改善投资环境。对于法律组织来讲,其实就是通过一些像肯尼亚的2016法律法案优化法律环境,吸引更多的私人气候资金。

第二,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弱势群体和边缘化人群,我们必须让他们成为决策者,减少不平等的现象。所有的法律赋权都应该以人为本,鼓励群众和社区参与我们的气候行动,让那些走在最前面的人,他们作为制定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相关政策的决策者并且能够发表间接,因为他们就是最先受到这些冲击的弱势群体。同时我们一定要有一些包容性的政策,当然我们目前国际发展法律组织支持各种各样,包括妇女、女孩以及当地社区群众、气候移民等等这些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比如说在萨赫勒地区就有一个卓有成效的模式,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推动与支持。社区领袖和当地政府官员共聚一堂,确定基层重大挑战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能够人人都尽力应对迫在眉睫的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官员和所在社区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就加强了。最后也离不开各国家之间、社会之间、经营部门、私营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才能共同扩大我们的绿色发展规模,各个利益相关方一定要在国家行动和全球行动之间建立一个紧密的纽带,激发我们的政治意愿,打造治理的机制,创造资源,才能让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真正落实成为气候行动。当然,多边框促进了国际合作,让各国一起应对气候变化和相关挑战。国际发展法律组织在格拉斯哥COP26会议上大胆倡导了这样的行动,甚至在冲突、移民、粮食、性别健康等方面,我们都需要互相学习,探索最佳目标的方式,彼此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创造一个更加绿色、公正的世界。

我们今日举办这个论坛就是彼此交流的一个宝贵机会,我也希望各位能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且取得更多成效。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比格女士。下面,请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先生发言。

韩慕睿:

上午好。很荣幸参加本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我要特别感谢王辉耀先生主持本节讨论,也要感谢所有发言嘉宾。

我是必和必拓集团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必和必拓是全球领先的跨国综合性资源企业,主要产品涵盖铁矿石、炼焦煤、铜、镍、钾肥等矿产资源,我们的运营资产和办公室遍布世界所有六大洲。必和必拓创建于135年前,而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已经有了13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必和必拓与中国的客户及业务伙伴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如今,中国企业已成为必和必拓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必和必拓矿山设备和服务的重要供应商。中国也成为必和必拓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必和必拓致力于发挥企业责任担当,专注于为客户服务,为世界造福。因此,我们必须面向未来,深刻洞悉绿色发展和脱碳进程将如何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的发展进程步伐矫健,前景广阔。中国在世界实现气候目标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的持续增长必将伴随更低的环境足迹。电气化进程正在加速,能源结构也将从煤炭主导向低碳能源转型。建筑、交通和工业领域也将纷纷踏上低碳减排的转型之路。这些新趋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和必拓致力于积极携手中国的客户和供应商,共同为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贡献力量。必和必拓有能力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为世界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为未来数十年的持续增长和脱碳进程注入动力。

根据必和必拓的研究,按照符合《巴黎协定》的控温情景,即将全球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未来30年全球对铜的需求量将相比过去30年增长一倍以上,对镍的需求量则将增长三倍以上。铁矿石和冶金煤将继续助力钢铁生产,为全球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建设保驾护航,而钾肥则将在提升农业耕地效率和降低环境足迹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上述各类资源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脱碳转型的基石。必和必拓顺应时代要求,积极重塑资产组合,以满足世界对这些面向未来资源产品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与此同时,绿色发展对贸易的影响之深远,已超越了产品需求的单一维度。

企业必须大力推动全生态系统的脱碳减排,携手价值链各方促进环境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围绕共同战略愿景,开展广泛多元、富有意义的合作。在价值链减排方面,必和必拓采取的有效策略包括:实施合作项目,推动排放量的削减;开展联合研究,面向未来发掘客户业务及我们自身业务所面临的新契机;在战略重点领域构建行业联盟,与业界分享我们的真知灼见和前沿洞察。

显著的案例包括:大力支持钢铁行业开发先进技术和路径,旨在削减传统炼钢工艺的碳排放强度。我们与中国宝武以及河钢集团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总计承诺投资5000万美元,用于共同探索低碳减排技术。我们将与行业各界分享相关技术成果,推动钢铁生产整体流程走向低碳化。

必和必拓还与中汽数据达成合作协议,聚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着重围绕电池效率的提升以及电气化远景展望等主题开展研究。相关成果将为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电气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今年九月,必和必拓有幸携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助力中心开展有关“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战略及全球展望”的重要研究。该项研究汇聚了众多知名的跨国公司、国有和民营企业,合力探索中国能源全面转型的有效路径,以及建筑、交通和工业领域低碳减排的可行之道。

与此同时,必和必拓始终走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数字化变革的前沿,积极推动电子交单和区块链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今年八月,必和必拓携手五矿有色,开启行业首单铜精矿区块链交易试点。该试点旨在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结算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并通过实现品级测定交换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铜精矿品质的透明度。

今后,双方还将探索在国际贸易中运用区块链技术报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数据,实现供应链减排在国际贸易中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必和必拓高度重视与中国客户、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这些战略合作。我们秉承着共同的战略愿景,齐心协力推动价值链的绿色转型,引领国际贸易走向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世界的低碳转型道路上,必和必拓可以在三个重要领域作出贡献。我刚刚也对此进行了深入阐述。

第一,负责任的采购。必和必拓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于采购和物流的全流程,严格把控包括海运在内的原料和成品运输供应链的环境绩效。

第二,企业生产流程尽职管理。我们不懈努力,确保所有矿区以负责任的方式开采矿产,达成国际市场对产品来源可持续性的期许。

第三,产品延伸责任。我们积极协助价值链下游各方提升可持续发展绩效。

必和必拓将坚定不移地携手志同道合的客户及供应商并肩同行,共同推动全球低碳减排进程,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作出贡献。

纵观全局,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已不仅仅是绿色发展和脱碳进程将如何重塑贸易格局,而是我们作为全球性的跨国企业,能否抓住绿色转型的契机,顺势而为,引领世界贸易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必和必拓真诚期待与中国的客户及商业伙伴携手同行,共同寻求应对这一重大全球挑战的解决之道。

当今时代,从任何单一视角看待贸易活动和贸易关系都势必片面。所有排放主体、资源企业、客户和消费者都必须各尽其责,这一点至关重要,而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也将成为企业的关键竞争优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唯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世界才能迎来绿色低碳的美好明天。

谢谢。

主持人:

感谢韩慕睿先生。刚才韩先生谈了气变、可持续发展、全球贸易格局未来得发展,未来可持续发展要紧紧依靠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都会做出非常独特的贡献。下面,请百事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集团事务官罗伯特·阿泽维多先生发言。

罗伯特·阿泽维多:

很荣幸能代表百事所有同事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其实过去三年我都参加了进博会,并留下良好印象,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收获,让我非常开心。

进博会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态势非常好,为全球贸易、投资、文化和人文交流提供了新机遇。可是如今我们却迎来了一个极具挑战的时刻。面对新冠肺炎,我们需要追求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社会,但前提必须是确保经济发展更具包容性、更有弹性。

在此背景下,本论坛选择主题为“气候变化下的绿色发展与全球经贸新格局”恰逢其时,且意义非凡。

中国高度聚焦绿色发展和气候变化,旨在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国家之一,有此愿景,可圈可点。中国固然国力雄厚,但单独应对这一挑战肯定还有困难,各行各业、包括企业应该共同应对挑战,而我们百事公司责无旁贷。

40多年前,百事可乐开拓中国市场,自此,中国成为了百事最重要的全球市场之一。过去40年,公司一直加速投资和兑现地方承诺,推动可持续发展。

最近,公司宣布了一项重大倡议,名为“pep+”,以变革业务运营,包括改变原料采购和产品制造方式,以及利用品牌力量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让人类为自己和地球做出更好的选择。

“pep+”是端到端的战略转型,象征着企业未来。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运作“pep+”,促进社区积极变化,从而提振经济、创造价值。彻底改变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聚焦三大支柱,就是积极农业、积极价值链和积极选择。

首先谈一下积极农业。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购作物和原料,保证土壤更健康,实现碳固存,改善生物多样性,以及壮大农业产业。百事已宣布一个目标,即所及之处一律推广再生行动,种植约700万英亩农田,包括在华种植约7万英亩马铃薯。同时,百事与逾1万名中国农民合作,助力其节约用水,并化沙漠为高产可耕地,为中国“共同繁荣”和“乡村振兴”计划作出贡献。

第二,积极价值链。百事制造产品时采用积极价值链,从而实现可循环,且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我们希望到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比《巴黎协定》要求时间提早十年。为此,要在价值链中引入更多可持续包装。使用食品级RPET(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是百事公司可持续包装目标的核心所在,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和建立循环经济。RPET已在欧美广泛使用,百事最近宣布要将其推广至全球。希望中国也能尽快批准使用食品级RPET瓶,如此一来,百事公司和饮料行业便能为中国的碳中和事业提供更好地帮助,能够作出更好的贡献。

此外,中国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生态系统建设工作,并率先在可持续发展和价值链的数字化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可敬可叹。百事希望在数字市场更好地连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以此加速发展可持续生活方式,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最后一点是积极选择。要发扬品牌优势,激励人们为自己,为地球做出更佳选择。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要融入当地生活,真正提高中国公民的幸福指数和营养水平。

百事转型产品、强化创新,让消费者满意,此外还与中国政府和行业伙伴通力合作,推动“健康中国”倡议,造福社会。我们开展“百事营养行动”,帮助云南和贵州农村儿童改善营养,还推出“平衡膳食计划”,已经造福逾300万中国公民。

与此同时,百事也在努力扩大商业新模式,希望能够弃用一次性包装,例如,在全球开展SodaStream业务,SodaStream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气泡水品牌,也是“积极选择”的标志。

我们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深融入商业战略和品牌中,同时也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政策,推动“pep+”等战略发展,鼓励再生农业、促进可循环和包容性经济增长、实现碳中和,为人类和地球创造更佳选择。

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共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打造繁荣社区,同时与地球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论坛意义非凡,感谢邀请。在此我要讲出所有百事人的心声,就是要在未来的许多年里继续在中国发光发热,与中国合作,为中国服务。

谢谢!

主持人:

谢谢阿泽维多先生,他从很多方面谈到了百事可乐对未来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很多好的建议,很有见地。下面,请路威酩轩集团安托万·阿尔诺先生发言。

安托万·阿尔诺: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表达参加本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喜悦之情,能够加入绿色发展这一重要议题的讨论中,我倍感荣幸,中法两国在绿色发展的合作非常重要。

我们当下经历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提醒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多么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它还警示我们,人类的命运与大自然紧密相连;同时我们也从中认识到,建立一个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LVMH集团也想走上这条发展道路。事实上,创意和自然的联盟已经成为我们新一轮“Life 360”环保战略的关键词。我们拥有雄心壮志,高质量的时尚、皮革、香水、美妆、手表、珠宝等产品也应该高度环保:不仅要在设计和生产环节限制对环境的影响,还要努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为实现这一雄心壮志,集团努力使LVMH的产品成为循环经济的一环。既发展经济又重视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一大重点。LVMH集团则强调创意循环,并将其作为新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模式。

创意循环意味着从有机生物原料、回收的旧物或替代品材料中获取灵感、设计新产品,同时,生产产品要限制水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通过赋予产品二次,甚至第三次生命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奢侈品的“DNA”就是设计经久耐用物品的能力,这一点令人惊讶,客户的关注点和价值观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与我们产生了共鸣。我们正是想进一步加强产品的耐用性,为我们旗下的其他品牌提供像路易威登或伯尔鲁帝提供的维护服务,伯尔鲁帝就是我所管理的品牌,其特点是古色涂料服务,不仅延长鞋子的寿命,还能使其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口味。

尊重自然和环境现在成为了LVMH全体设计师新的灵感源泉:维吉尔·阿布洛在路易威登新系列作品中使用了往期作品的材料,品牌Céline和Patou推出“永恒”产品,上新了用皮革废料制作的手袋。

在产品吸引力和尊重大自然之间寻求平衡,这成为了奢侈品的战略支柱,我们要打造全新的奢侈品。

在气候问题上,奢侈品行业要成为模范行业:尽管当前LVMH的碳足迹相对较小,相当于48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但是作为一个世界领军奢侈品集团,我们在推动和影响方面可以发挥作用,我们尤其希望能够影响到我们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此外,我们的循环经济模式也能实现低碳发展,我们也通过给产品标识环境表现指标,从而让客户看得见。

所谓新奢侈品,就是将曾经从大自然借来的东西归还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奢侈品。我个人非常钦佩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宏伟计划,赞赏中国已经取得的进展,中国的植树造林政策促进了世界森林资源最大幅度的增长。LVMH正加倍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在集团的主要供应链周边发展再生农业,动员、资助森林再生。

希望在座的话题能够各方代表机构探讨交流,并且分享我们在促进生物性保护的经验。

主持人:

感谢阿尔诺先生的发言。主旨演讲环节告一段落,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发言。下面我们进入讨论环节,有请各位讨论嘉宾入席。

讨论环节的嘉宾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先生;米其林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伟书杰先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李平先生。此外,线上出席的讨论嘉宾还包括联合国经济发展助理秘书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埃利奥特·哈里斯先生、3M公司董事长迈克·罗曼先生、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先生以及阿泽维多和阿尔诺先生。

我们知道,中国已经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和1+N的政策体系,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讲的是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全球各国也在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特别是刚刚举行的格拉斯哥第26次气候变化大会。气候议程、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包括信行业新领域的出现,将对全球产业发展、规则标准制定、国际治理合作产生怎样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首先请余淼杰先生发言。

余淼杰:

感谢论坛的邀请。我对这个话题的理解是,我们知道气候变化对国际贸易将会产生深刻影响,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几点:一是从国家层面,一是从产业层面,对企业也会产生影响。先说从国家层面的影响。我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其实环境也是类似于一种要素禀赋,在国际贸易中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劳力丰富国家出口劳力密集型产品,环境保护比较好的国家或者环境资源禀赋优越的国家会相对出口环境密集的产品。如果说现在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对理论产生具体什么影响?体现在不同的国家和行业是不一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先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到一定程度以后,会通过节能减排来让经济持续发展,污染不断下降,是倒U型的体现。我们所讲的碳达峰,某种意义上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从国际贸易来讲,还有污染天堂假设是否成立的问题。原来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讲,它对产业要求相对管理比较严格,一些污染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就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管制相对比较宽松,所以就会造成这样一个态势。随着全球气候环境方面的合作,碳达峰碳中和在各国的不同落地,可以看到污染密集度比较高的产业或者高污染产业不仅在发达国家难以生存下去,对于发展中国家也难以生存,对于这个行业或者行业里面的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通过绿色创新、绿色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强度,这是总的理解。

绿色低碳如何对国际经贸规则产生一定影响呢?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类似于多边经贸合作的框架,比如对贸易而言有WTO,对绿色发展来讲就是之前所讲的京都议定书,再到现在的巴黎协定。如果结合国际贸易最近的发展,现在全球化出现了一些回头浪,全球化还是正在继续,但是出现新的表现形式,就是现在全球经贸格局三足鼎立,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亚太经贸圈,以美国为核心经典的北美经贸圈,以德国为中心节点的欧盟经贸圈。三足鼎立的背后是彼此经贸协议,比如我们是RCEP,欧盟是欧盟一体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三足鼎立不仅仅是简单的分立,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东盟RCEP,东盟经贸圈和北美经贸圈合作是全面进步跨太平洋合作协议,再比如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气候变化或者低碳发展在这方面也会跟这三方面的发展紧密相关,或者体现三足鼎立并且相互联系的过程。

哈里斯:

我想我们现在这样一个转变会大大影响到整个全球的发展,比如说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有一些全球密集型行业,如化工、钢铁、水泥、纸浆和造纸以及制铝业等,减少这些产业的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做出更多投入: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将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生产的转型方向,降低生产的资源消耗强度等。事实上,这也是当今时代产业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如何在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的同时,运用碳中和新技术向低碳经济转型。

我们应当意识到,传统意义上处于产业政策的重心的制造业,与二十年前已大不相同。今天的制造业越来越依赖服务业,如在研发、产品设计、物流、营销和销售等领域。这意味着服务产生的价值将在产业活动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制成品出口的竞争力将愈发取决于能否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提供更多样化的优质服务。

各国政府都应开始思考,如何将优质多元的服务业作为 21 世纪的产业基础。服务业必将成为未来所有产业政策的重要部分。

推动产业向服务业转型将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是因为相比于生产制造,服务业的碳排放量更低。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一转变,并在国际合作中努力促成这一转变。

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向可循环方向转变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环节。这要求对能源和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并在提高能源和资源效率、加强废物管理、提升生态设计和促进“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提升产业技能,开展跨产业合作。

各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应树立低碳意识,深刻认识循环经济的优势,以及循环经济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贡献。还要将低碳意识融入商品的设计、生产流程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开发之中。

全球循环经济标准的使用也将有助于这种转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目前正致力于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如ISO 14001/14006 和 ISO 50001)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在国际合作中使用全球标准,也有助于确保将可循环原则纳入全球价值链。

为推广低碳经济、实现碳中和目标,相关产业政策必须明确地针对其阻碍因素,包括缺乏产品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以及对新材料和技术的风险规避等。我们还应致力于出台适用于整个价值链的低碳激励措施,例如征收碳税,或在公共采购中指定要求或设置碳中和材料配额,以此提升对气候友好型产品的需求。这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参与,还需要加强不同领域在国际合作中的协调。

尽管产业政策主要由各国制定,但国际合作却在促进产业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和各产业中依赖碳基资源和碳排放量较高的经济活动,能够通过国际合作摆脱困难,实现向碳中和的转变;通过国际合作,这些国家和产业能够接触到新的低碳材料和技术。

最后补充一点:符合碳中和理念的21世纪产业政策不能孤立存在。行之有效的一揽子产业政策必须考虑投资、贸易、税收、知识产权、竞争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整体环境、社会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等因素。

主持人:

绿色发展新趋势对国际经贸格局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将出现什么新的变化?对跨国企业全球布局有何影响?

罗曼:

大家好,感谢为我提供机会参与这个重要话题的讨论。全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挑战虽然是严峻的,但是可以解决的,特别是通过协作和科学的方法。我们呼吁政府的贸易政策支持绿色经济转型,鼓励可持续、具有弹性的和公平的国际产业链。好消息是,人们对国际贸易和环境政策协同的必要性越来越认可。

欧盟正在加倍努力将其贸易政策与环境方面的目标相协同。中国对绿色发展非常重视,正如习主席在公开场合所承诺的,这也体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早在2006年,十一五规划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此后的每个五年规划都把环保作为重点工作。中国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向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是环境和贸易政策高度契合的最佳范例。

在政府和企业打造现代化供应链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要务。比如说,3M公司致力于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最近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并将在全球所有运营场所减少水和塑料的使用。这些由技术创新所驱动的举措将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的绿色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包括节能降耗、资源优化、污染防控和碳管理等。3M一向认为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冲突。我们可以在服务全球客户的同时,保持供应链的精益。我们将会继续与政府、决策部门及企业通力合作,为创造更加清洁和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

主持人:

谢谢罗曼先生,他从制造业角度谈到了这个话题。今天现场请来非常资深的企业家,比如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李平先生。宁德时代在国内这些年来异军突起,特别是清洁能源汽车等方面的电池生产,已经全球领先,已经是中国制造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包括特斯拉等企业都在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我也去看过,非常震撼,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李平:

谢谢主持人。这个挑战不仅仅是针对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挑战是对全人类的挑战。大家在理解上可能要更深一些。绿色发展只是碳达峰碳中和必有手段。碳中和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指的是以二氧化碳包括甲烷等六种温室气体的净排放为零,它是涉及到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讲,可能今后人类的首要食物来源、主要动植物蛋白来源不是传统方式,可能类似于化学合成方式来提供。这个挑战有多大?最近大家都碰到一个现成的事例,全球出现了电荒、煤荒、天然气荒,也就是说绿色发展的愿景和现有生产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矛盾的。

回到企业来看,绿色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挑战,绿色发展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供应链、生产方式等各方面会有颠覆性变化,原来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支撑。另一方面,现在全球新的百年变局、国际政治变局,包括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加持,会造成整个全球化分工的完全变化,也就是说过去的全球化分工、过去的世界性企业是不可能适应今后15年形成的新的全球化、新的世界性企业。比如西方发达工业体提出来,他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回到本国本地区,也就是说产业链供应链会走向区域化布局。所以新的要在全球竞争的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变化,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具体对宁德时代来说,首先我们从事的行业,储能电池客观讲,本身就是绿色发展中非常关键的技术手段,所以对于我们的挑战,也就是我们怎么样再去不断的提升技术水准、降低成本,为中国也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同时,我们自己怎么样实现?首先是低碳,最终是零碳排放的电池全产业链体系,这对我们本身来讲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电池制造85%的碳排放是反映在供应链,所以我们接下去要集中全力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和研发,包括直线制造,帮助供应链首先低碳,最终是零碳生产模式,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第一,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布局,现在对供应链系统尽可能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制造。同时,我们在老的基地大规模引用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的生产。同时在新的生产制造基地选择时已经进行了统筹考虑,包括当地是否有可持续的能源共赢,是否有适应我们的低碳经营环境,甚至今后能走上零碳,包括建立真正的回收体系,这是目前我们在做的事情。谢谢。

主持人:

谢谢李总,从龙头企业角度谈到了气变对企业的影响,我特别同意,环境不光是企业,而是人类社会对这个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下面请跨国企业的代表,来自米其林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伟书杰先生。您在中国实践非常长了,如何看待全球供应链、全球企业布局价值链的影响呢?米其林在这方面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伟书杰: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在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二氧化碳的影响,减排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个决策和选择。不仅在米其林,在各位公司我也听到,成为重要的指标。中国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经常提到政府的“双循环”目标、气候目标。不仅在中国,在法国、美国都朝着这样的方向进发。所以我们把这样一个排放现状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在国家层面都有政策在推动,生活在这些国家的人们,这些的政策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就我个人来说,我看到了很多不同层面。首先会影响到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甚至到产品的使用,以及生命周期之后的管理,所以对全流程都会产生影响,从制造、使用到回收,它会需要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机会。比如对创新的科技企业,不仅是数字技术,还有其他技术,我觉得会导致两个现象的产生,一是本地化策略。我说的不仅仅是制造,本地策略是什么呢?就是如何使用绿色能源,如何在当地生产,促使很多公司把研发中心放到更地区的地方去。与此同时,新的商业模式也会需要雇佣当地更多的人才,所以会有更多的交流,由于创新的发展,同样也会看到一些本地人才的崛起,也会看到更多当地设施,这就意味着很多公司会在当地生产,并且服务当地市场。米其林一直是这样,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中国生产,为中国生产,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二是关于供应链。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上的供应链,因为我们听到有很多税收,现在运输费用也非常高。比如说空运、海运费用都很高,它会影响到全球的供应链,促使公司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本地化,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因为这样一个本地化的供应链,需要更大程度的信任,所以数字化能够保证供应链的品质,能够确保交付,能够向客户作出保证,他们使用的标志是正确的产品,有正确标识,是一个绿色生产。这就是米其林在做的。比如我们在上海的工厂,我们使用了很多绿色能源。最近我们在沈阳工厂里使用了光伏、太阳能板,减少我们的能源使用,这就意味着更好的排放,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影响,对于全球贸易的体系。总的来说,我在其中看到了很多机会。

主持人:

非常感谢伟书杰先生。下面有请百事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集团事务官阿泽维多先生,他也是WTO前总干事,我们听听他在这个话题上有什么见解。

阿泽维多:

消费者正在要求我们在市场上继续优秀领先,我们必须致力于成为更好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最近进行了相当多的创新,对于百事来说是战略转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很多公司在做类似的事情,这是当然的,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做相似的事情,使当地的一些公司获益。他们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的净零排放项目,在郑州百事工厂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个工厂水的使用率减少了40%,每年节省120万吨水。

所以对于再生水使用量的提升,排放量也减少了,帮助我们减少了市政水污处理的压力。同时我们帮助当地政府,我们把废水用在市政当中的喷洒等,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贡献。百事同时建立起示范农场全球网络,在供应商当中能够进行测试,在当地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他们可以把知识带到农场上去,和其他同事进行分享。比如说提高土壤健康、减少排放。至2020年已经有超过350个农场,其中80%采用了再生耕种的办法。现在问题就在于我们这样所谓的政策措施,比如百事“Pep+”,怎么能在政策上跟上呢?比如说跟北京政府之间的合作,我们那时候就是把处理过的水补充周围湿地的水分。如果能够把这个做大做强,会给强化绿色贸易基础带来人人受益的结果。这个项目从5月份开始就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益处和改变。只有用这样一个方式,才能帮助我们强化绿色贸易的基础,确保人人受益。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扩张服务贸易,这样新的绿色发展方式会有利于全球贸易,对全球都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

他从“PEP+”角度提供了很多实践,减少碳排放提出了具体建议。

除了跨国企业全球布局的改变,贸易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也是双碳背景下非常重要的趋势。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国际绿色贸易发展前景如何?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对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有何促进作用?

伟书杰: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合作。刚才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十四五”规划中一大支柱就是创新,不管是米其林此时此刻正在做的还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希望能够把市场和机遇让人人享受,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国际企业都能享有共同机遇。中国政府希望中国的大型企业都能成为国际的大型企业。所以我们想中国、欧洲、美国三大经济中心更有意愿展开强有力的合作或者说强强合作。

比如我们聊到中国时,最近大家都有听说中国将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管是在欧洲,包括在美国,其实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共同话题。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合作正在展开,可以说各个大陆之间,尽管我们有各种差异和区别,尽管各个国家都有不同。但我想说,有一个大家共同的点就是我们必须要合作,必须要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对于公司来说就至关重要,因为所有企业都要更加创新,要改变商业模式,同时做一个很重要的整合,这个整合在整个价值链都要变得更加绿色,比如产品周期管理,从第一环到最后一环,每一环都要变得更加绿色。企业都会有不同的措施和方案,比如有些采取比较科学的方案,比如碳中和,不是说有一个行动计划就够了,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不只是一个目标,还有追踪它,如何看待创新和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强的意愿,就是使用更多的新技术,让所有企业、所有商业模式变得更加绿色。新的模式、新的发展一定会推动全球贸易进一步连接,政治上的意愿、政策上的意愿以及企业意愿等等,可能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但也有一个必要性在那儿,就是都希望变得更加绿色。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很多创新的东西,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消费者,他们在购买产品时变得更加敏感,也就是说这一个产品是不是符合中国的方向、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这一点非常敏感,比如这个企业是不是重视中国市场,是不是遵循着中国发展的原则或者策略,像绿色中国,这也是“十四五”规划当中的支柱。消费者去消费绿色产品已经成为新时尚,这绝对是一个潮流,大家都愿意甚至花更多的钱去购买那些带有绿色元素的产品,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企业针对这个趋势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同时让绿色产品大家都买得起,这离不开企业的工作,离不开企业的创新。这个全球趋势驱动着我们所有企业,不仅创新产品,还要照顾整个价值链,提供产品,同时还要提供服务。米其林在中国不仅是购买产品,我们在出售产品,也在出售服务。我不能肯定说给你一个产品,你买就行了,不是的,这背后一定要有服务。我们认为如果做不到真正的减碳减排,做不到绿色的话,做不到绿色关怀的话,你是没有办法做大做强的。

高乐:

首先祝贺本次论坛顺利召开,祝贺本次进博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顺利召开。非常荣幸今天在线上加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来到现场,但是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最新的连接世界的语言。绿色发展让世界都连接了起来,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市场,有各种各样的国家,包括欧盟,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绿色发展计划。像中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我们首先这些目标的时间不多了,但是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是我们自己设定的,有了这个目标为基础,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实现关于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

最近宝马提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战略,比如就是在2019年到2030年降低碳排放40%。最近我们有一个可持续发展报告,这对我们而言,不只是作为企业要盈利,要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还要做到环保。所以在进出口方面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真正地为低碳做贡献。

我和大家分享两个例子。比如在进口方面,比如像中欧班列这样的形式进行进口,这样的进口与“一带一路”以及我们公司的战略是高度一致的。第二,除了进口方面变得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之外。现在进行了很多本地生产,宝马销售到中国市场的车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制造、中国销售。我们就是在利用和合作伙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和宁德时代关系非常紧密,我们之间有非常多的生意上的往来,我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携手改变整个世界上的格局。归根结底,就是一起携手来拥抱绿色发展。

主持人:

宝马这个案例非常好,包括中欧班列,从德国进口宝马,比海上运输减少了碳排放,包括清洁绿色的运输方式,这都是很新的案例,包括中国车的出口。余院长是这方面非常有名的专家,从学者角度跟我们分享一下。

余淼杰:

我就简单讲讲我的想法。

我觉得绿色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能更多是从一个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现在“十四五”已经把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包括绿色、协调、共享、开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做,我们主要的目标也是要构建双循环为抓手的新发展格局,绿色发展怎么样子来推动双循环乃至影响到企业的国际经贸的布局呢?我觉得可以从外循环来理解,如果要做好外循环,我们从经贸的角度有四项工作值得注意:

第一,企业要做好出口目的国的多样化,不要把出口的目的地简单的瞄准欧美的市场,更多的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的市场。

第二,进口规模的多样化。比如说今天的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就是这个主题,不只是进口高规格、高质量的最终品,同时也要进口高质量的中间品,在进口产品的时候又包含绿色的内容,产品的角度是要绿色友好,对消费者要绿色友好,中间品就必须包括绿色环保这样的要求。

第三,从服务贸易的角度,我们服务贸易要继续的做到数字化和绿色化,服务贸易我们知道发展的方向可以用九个字概括,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服务贸易只有2000多亿,规模比较小,还有发展的空间,如果从旅游、运输、教育这些方面都可以考虑绿色的内容,绿色低保是发展的方向,也可以是特色,特色就是中印产业和其他方面的产业也是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

第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只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要对不同的目的国进行不同的考虑。从出口、进口、服务贸易再到投资,再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到刚才所讲的区域经贸的合作,把绿色的理念都包含进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绿色发展伴随中国企业国际化向国际规则、国际市场进军的一个应有的内涵和内容。

我就分享这么多。

李平:

谢谢主持人。讲个数据,刚才绿色贸易的前景有多大,现在有一个基本数据,到碳中和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全球碳排放是现在的20%,也就是说80%必须重构,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环境,这会倒逼很多企业的成长发展,也会倒逼很多企业走向衰落。对宁德时代来说,能够在这个赛道上面,因为有这么大的市场环境,宁德时代会全力以赴应对这个挑战。这个挑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促进。这种倒逼会让宁德时代更快达到碳达峰碳中和,更快实现低碳生产到零碳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这样一个国际循环带来的要求,我们在国内循环中,在国内交付的产品中也会更快走向低碳,最后到零碳生产。这样宁德时代也会为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做更大的贡献,也就是说我们比别的企业更快达到这个时间表,这样使我们成为世界级的能够在全球交付、全球生产、全球服务的企业。谢谢。

主持人:

你们和所有世界大的顶级汽车制造商都有合作,就像您所说的,遇到一个大的发展时代。

下面再到下面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是绿色发展议题与WTO或者区域协定规则应当如何相互协调?比如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在酝酿“碳关税”等类似措施,这些措施能否有效降低全球碳排放,对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带来哪些挑战?应如何应对?

余淼杰:

对这个话题我的想法是,其实现在可以看到,不管是在WTO还是在地区贸易协议中,关于绿色、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多,比如说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贸易协议,这里面是作为最高标准的国际经贸当中,不仅有对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有具体内容,对绿色贸易也有非常标准的具体规定。比如不允许非法的捕捞,碳关税、碳排放等方面也有一些规定。同时要求不同的国家在这方面达到一致化的要求,所以可以看到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贸易协议于明年要执行的RCEP要求还是不一样的,这个CPTPP更加强调13个成员国一致化的要求,在RCEP强调灵活性和一致性相协调的不同情况。所以作为最高标准的地区经贸协议,可以看到CPTPP把环境内容包含在里面。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绿色低碳或者说碳中和碳达峰理念对全球产业链也深刻布局。从产业链角度来说,跟我们经贸密切相关,刚才说到的三个经贸圈所代表的三个产业链,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产业链,以德国为中心的欧盟产业链,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产业链。简单来讲,绿色保护、绿色发展已经成为WTO也好,地区经贸协议,比如CPTPP里面必要的内容,也是这个协议能不能够成功签署的重要内容。

主持人:

我觉得现在进入一个时代,比如加入WTO之前我们是随大流,是更多参与,我们今天加入WTO20年,我们现在积极提出来要加入CPTPP,全球化智库这些年也在一直参与,推动中国加入CPTPP,CPTPP里面有很多关于环境、绿色的标准,我们朝着高标准迈进。包括RCEP也要马上生效,最新消息是通过签约国家的审批。刚才谈到碳关税、碳排放的问题,现在还不是说就能形成国际规则,比如碳关税,跟WTO、CPTPP还没有相衔接,欧盟国家已经在研讨和论证,所以我们也要有所应对和准备。

国内的碳交易市场,我们也要探索这方面的机制,就是我们要提出我们的国际游戏规则来,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是怎么应对国际挑战。所以今天这个讨论非常好,能够思考这个话题,能够研讨这个话题,官产学都来研讨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国际规则不仅是在碳排放、碳交易方面,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经济绿色增长创造了有利机遇。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低碳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伟书杰:

这个话题我们非常感兴趣,如果20年前我们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轮胎可以和司机对话的话,他们会做什么呢?米其林就是希望致力于打造会说话的轮胎。如果轮胎会说话比如会说温度太高了或者没气了。假如轮胎真的会说话,有这样一个数字数码的能力让它们说出话,表达它们的诉求,这就是米其林致力于打造的未来。

之前我有提到,我们设计产品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要降低轮胎的轮阻,因为轮阻越低,意味着碳排放量会降低。可能10年之前我们设计轮胎的时候需要做很多测试,一定要在路面上做测试,可是现在有了技术手段以后,我们可以用3D模型完成这些测试,而且用非常科学的方式做到,我们不需要做100个路面测试,也不需要在路上真的去跑,比如说可以做1万个重复的仿真3D测试,在制造业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应用。比如米其林不是在中国设计为中国服务,而是在中国设计为全球服务,也就是在中国设计出来的东西可以让全球消费者享受到。这个过程中就是用数字数码的方式设计产品,让它变得更加绿色。这是第一点。

第二,让它变得更加智能,就是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比如使用高自动化的机械时,就是在推动整个功能的自动化。在消费方面,尤其是工厂耗能方面,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采用更加智能的方式,变得更加绿色、更加低排放和低耗能,每个环节都是可以变得更加绿色的,甚至现在米其林很多原材料都是以废变宝的,利用废物变成原材料。

我们在为消费者服务时就是为他们打造这样的解决方案,比如在矿业,矿产方面具有专门的卡车轮胎,跟其他轮胎在性能方面都是不相同的。我们这样一些专属的矿场卡车轮胎,把高效、低碳的考虑都放到设计当中,帮助消费者变得更加绿色,让我们的客户,比如终端的矿场也能降低能耗、降低排放,变得更加绿色。轮胎里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现在有很多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能够让我们充分的利用产品,把它的性能发挥到极限,我们一直在强调绿色理念,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比如产品的终期寿命、数字解决方案,方方面面都是往绿色方面考虑。同时我们还会考虑它的终端用户是谁?会把影响到他们的因素都考量在内。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有了数字能力之后,助力了米其林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在数字平台方面是领先全球的,由于最新的新规颁布,加强了对数据的保护,就是数字法的最新要求,保护了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在数字技术方面,它成为一切的核心,如果你做一个绿色企业,你要减排降碳,数字技术手段就是核心。比如上海开放了碳交易市场,这是上海政府作出的一大重要举措,包括其中利用AI能力,有一些智能模型进行预测,比如人类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生产、消费、消耗能源等等,从整个生态聊到最初能耗,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用技术手段进行预测和推断。谢谢。

主持人:

数字经济影响了制造业的方方面面,您刚才提到了在中国制造为世界服务或者让世界共享这样一个理念,值得很多人去了解和学习的。

高乐:

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唯一要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就是技术手段。有时候大家都会觉得经济发展就要牺牲环保、牺牲环境,其实不是这样的。如今我们已经能够找到平衡的方案了,就是既发展经济,也不需要牺牲我们的环境效益,也不需要说造成更多的污染。所有的消费者,刚才有讲者提到,甚至他们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去购买这些绿色的、可环保的产品,我们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更多的绿色发展。比如区块链技术,能够强化我们对各个模块的追踪和溯源,有了这样很清晰的概念之后,就会知道哪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实现真正的降碳减排,因为每个环节都是可追踪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针对中国来讲,比如说从电动汽车到其他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智能的,我们就能对所有产品进行控制管理和监管,比如生产汽车时就可以监控电池情况,比如电池组以及里面各种各样模件的情况,比如可能会排出的废弃物等,都可以进行监控和实时的信息反馈。

现在在欧洲,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也不一样,有时插电式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用提高续航里程的方式,从开始的50公里到100公里。归根结底,通过这些技术创新手段来实现我们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

主持人:

现在国内外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因为有碳达峰碳中和的倒计时。在场企业都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这次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企业。所以请企业分享一下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生产经营方面有何好经验好做法,面临什么挑战和困难,有何应对建议?首先请罗曼先生。

罗曼:

3M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是长期以来的领军企业,3M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实施了著名的”污染防治项目”。项目对3M员工以及包括客户和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企业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包括能耗、碳排放等。随着水和其他资源紧缺的加剧,环境和资源法规必将更加严格。3M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探索已有数十年。这需要持续的创新、创造力以及对于社会效益的坚定承诺。应对环境挑战需要更多的合作和协同作战,不是单一国家或企业可以独自做到的。世界上不同政府对能源转型的应对能力不同。在绿色基础设施资源充足的地方,相对容易实现承诺;而在石化能源依存度较高的地方,这个转型就困难得多。我们希望进一步借助政策利好,通过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像进博会这么好的市场拓展平台,不断挖掘在中国的绿色发展商机。中国是3M至关重要的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并将不断努力,借助我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球优势,为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主持人:

谢谢罗曼。3M在中国要发展绿色经济采取了很多很好的做法。从国内企业来看,这方面做的比较前沿的就是宁德时代。从宁德时代角度,清洁能源的龙头企业,绿色发展绿色转型有什么好的经验?

李平:

谢谢主持人。首先要回应刚才伟书杰的话,我们的电池如果客户需要已经可以进行对话了,用很多数据进行对话。这么多年来,宁德时代用双碳的理念已经整合到我们的计划中,已经有很多突破。比如在座各位的手机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特别是手机电池已经进行很多年了,我们对立面金属当量的回收做到99.6%,个别做到90%的回收,这些金属回收后已经用于新的手机,新的苹果手机是用我们回收的金属当量。在回收过程中,将会大规模降低生产电池所用原料的碳足迹。

宁德时代在很多年前参与全球的电池标准制定,我们成立了庞大的团队,这个庞大团队现在正在加强碳排放碳标准的研究。

我们在商业模式上也在寻求创新,比如参与电池银行,从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这个管理上就可以实现很多低碳排放。这一点我们在全球是比较领先的。

现在碰到的挑战是什么呢?我们的挑战就是我们形成了很多技术突破,也形成了很多经验,我们现在的挑战就是怎么在新的全球化下,怎么把这些东西在中国产生的经验、在中国产生的技术成果复制到全球,比如美国市场,能够为全球的新能源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现在也有一些方案,比如和巴斯夫形成一个战略合作,我们将在欧洲迅速建立基于欧洲的电池回收体系,把这些技术应用进去,在欧洲交付中尽快实现所有金属当量的重复使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

您的建议非常好,中国企业创造了很多新的能源,包括节约、原材料回收、低碳技术等,怎么推向国际,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发现福建的企业,比如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我相信宁德时代也会走向世界,这些技术不仅造福中国,也需要造福人类、造福全球。所以我对宁德时代未来的发展非常看好。

高乐:

我们的愿景非常清晰,在这方面有很多KPI,宁德时代的同事和我们一起合作,监测我们的碳足迹,我们在所有供应链上碳排放减少20%,让我们的供应商使用可再生能源。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与宁德时代已经达成了这样的目标。另外,在产品方面,我们想要减少产品的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减少80%的碳排放,我们将最终实现碳中和。我们的目标是增强普通产品的回收比例,达到50%或者是使用更多的循环回收材料。有些类别的产品会完全用到这些回收技术,促进整个行业向回收材料进行更多的使用和转型。

主持人:

我觉得宝马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案例,就是如何使用绿色低碳技术,不仅在中国利用,同时在德国也大量的使用绿色低碳技术,达成了很多活动,在中国实现了绿色增长。请问伟书杰先生,您的建议是什么呢?

伟书杰:

我总是很全面的去看待一个问题,在我们公司中,首先在生产方面,从去年开始米其林有了一个GV,在法国进行氢电池,希望大家有机会看到这样一个技术,它是用由氢构成的燃料电池。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提供绿色能源,使用绿色氢能。与此同时,在中国建立子公司的时候,我们也会把这样一个技术带到中国。在产品设计方面,我们专注两方面,一是设计,二是产品使用,还有就是可持续性、回收。与此同时,在整个产品方面我们有更少的路阻,这样会减少很多排放,所以要使用很多循环材料等等。在产品最后回收时也会比现在更加容易。还有就是生产,在工厂生产中用非常科学的方式,比如用非常新的流程和技术,以及碳的捕获,防止它们散到大气当中去,包括在中国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在中国的工厂碳捕获和碳排放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比如一些化学用品,很多化学品不用了。在使用方面,不仅提供更加绿色的产品,而且是更加科技、更加联通的产品,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安全性,对消费者来说也更加绿色。其实很多北京公交车都使用米其林的轮胎,我们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告诉他们我们能够保证最先进的产品,同时也能进行回收,因为它是用废物制造的。

如果考虑到回收问题,在一个项目的最开始就应该考虑,随后就可以进行更容易的管理。大家都听到在这方面米其林的指导方针。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个新的标志叫做绿色能源之星,在北京也有使用,因为想要提升厨师的绿色性,确保他们使用一些绿色食材,用更好的能源做饭,他们知道如何循环利用一些材料,比如空调使用等方面,都是关系到绿色的。所以我们公司整体都是融入了绿色概念,一直在推动绿色进程。所以能够影响我们的客户、供应商,让各方都采取绿色方式。

主持人:

非常感谢米其林自身循环经济经验的介绍。你刚才提到米其林餐厅,树立起非常高的标准。在这个问题结束之前,我们也想听一下LVMH集团的观点是怎样的。

阿尔诺:

为了减少产品碳排放、改善碳足迹,创新至关重要。以产品包装为例:产品包装的碳足迹远没有达到碳中和,我们采用了颠覆性的做法:包装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来源的原生塑料,系统地开发了一套补充包装体系,特别是我们的化妆品包装,比如,我们在丝芙兰组织香水瓶和护肤品包装的收集,通过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比如,我们的一个香槟酒厂放弃了香槟酒瓶的传统包装,发明了第二层包装皮包裹酒瓶,此举减少了60%的碳足迹。为了实现深度转型,我们必须开始质疑养成的习惯,而我们的人类本能会倾向于重复习惯。

在LVMH,我们启动了一项重要的内部沟通行动,鼓励每个人质疑自己的习惯,实践一种影响力文化。收效很好!特别是在产品运输方面。我们在门店管理方面还面临一个挑战:要非常精确地测量商场门店的能源消耗,并选择低碳解决方案。在中国,商场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问题一样,在商场和门店方面的合作对于加快绿色发展很有价值。女士们,先生们,我真诚感谢你们的邀请。我祝愿大家在会议尾声能够收获满满,也祝愿大家旅途愉快。

主持人:

我们刚才从绿色发展趋势、低碳技术发展和企业经验分享方面多维度探讨了气变背景下面对的挑战。展望未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应该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哈里斯: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已为我们提供了打造可持续、公平化的未来的共同指南。不幸的是,我们离理应完成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气候危机确实已经到来,但全球变暖仍未得到遏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变暖正朝着比工业化平均水平高出2.7摄氏度的方向发展,这将对我们的气候造成不可逆转的变化,并危及人类的生存。

与此同时,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我们也无法在2030年实现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使得当前的糟糕状况进一步恶化。不过,世界各国已愈发团结,全球领导力也有所增加,各国仍可以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中的气候目标。

对此,我认为各国应在以下领取采取行动:第一,我们必须共同提高雄心,并加快行动。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商界和公民社会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必须齐心协力,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采取行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的进程。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将展现出我们的共同承诺,消除对变革阻力的错误恐惧,正是这种恐惧往往会阻碍政策制定者采取必要行动。

第二,我们应将可持续发展议程置于转型变革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的经济进行根本转变。各国具体情况虽有不同,但在所有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应成为经济转型的指导框架。政策、监管框架,以及政府预算必须同可持续发展议程保持一致。各国不应出台鼓励不可持续活动的政策。有时,我们似乎很难做出这样的决定。明确鼓励将国家政策同可持续发展目标接轨的国际公约可以鼓励犹豫不决的国家出台雄心勃勃的政策改变。可持续性议题也必须指导我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绿色替代品可以使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更可持续,但并非所有地区都负担得起或能够用上这些替代品。国际社会能够而且必须加强协调,向所有人提供一些绿色替代方案。我们不应让竞争力或成本回收问题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毕竟,此类替代品的潜在市场相当巨大。

第三,我们必须更仔细地衡量我们的进展。全球社会应齐心协力制定标准并商定适当的指标,以衡量和报告各级和所有部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改善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成果进展。这将有助于提高人们我们目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的认识,并就更可持续的替代方案做出决定。在通往净零排放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不能让任何人掉队。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转型必须公正、包容和公平。为确保不让任何人,尤其是妇女、儿童、青年、原住民和流离失所者掉队,我们必须进行投资,为受影响的劳动者进行技能再培训,促进社区的经济多样化,以确保实现公正的经济转型。

第四,发达国家必须兑现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筹集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的承诺,并提供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其绿色发展道路。技术转移对这项工作至关重要。

主持人:

刚才哈里斯讲了很多,核心一条就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非常重要,这里包括绿色、减贫等各个方面。他提出的都是从联合国角度,在治理规则方面包括气变方面有非常重大的贡献。

余淼杰:

我跟大家分享三点。第一,绿色发展、低碳环保应该全球各个国家共同一起合作,共同合作的原则是两个关键词:共同承担、差别对待。为什么这么讲?我们知道,人类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积累的过程。2008年我国就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人均可积累排放二氧化碳的标准,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人均,看每个人多少。第二是积累的过程、累积的过程,从什么时候算起。如果从人类工业革命算起,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或者说富国占了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排放了四分之三的二氧化碳,所以分担的标准就是全球各个国家共同来分担,但是富国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应该多承担,因为富国发展水平比较高,过去排放量也比较多,基于这样的原则。

怎么落实落地呢?从京都协议到现在的巴黎协定,里面讲到一点就是能源发展基金,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必须每年落实落地一千亿美元的基金,这个应该进一步推进和落实。

第二,合作不只是全球各国的合作,也要强调区域之间的合作。刚才讲到碳关税的概念,有的国家看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到了这个国家有没有超过碳排放的标准,如果超过碳排放的标准,就会征收一个关税。我觉得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在落实落地中,可能碳关税就会变成一种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这样一个可能的情况,这样可能产生的后果就是A国对B国在这方面征收高的碳关税,B国对A国在另外一方面征收高的碳关税,会引发以邻为壑的贸易战,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情况,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如果全球贸易格局分为三大圈,从绿色保护发展来讲,也有三个不同的方案。一是欧盟的方案,这个方案基本上是基于京都协定书,就是碳排放碳关税,以很高的标准。还有就是美国指导的方案,主要是巴黎协定,强调各国制定不同的政策。当然还有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多个深层次的含义,但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绿色发展。我觉得各国应该在三个不同的理念中寻找一个最大的公约数,寻找一个和解来推进地区的碳排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

第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方面走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作出了显著成绩。我讲几个数据,刚才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已经提到,中国是在1995年就是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从1995年我们积极加入京都议定书。在2008年提出人均可累积的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各国共同分担的一个标准。最近“十四五”期间,绿色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理念之一,已经深入贯彻到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比如说2030年的碳达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时间,但是发达国家最少是50年,通常是70年,所以我们要在30年时间完成人家70年的任务,在全球经济相对来讲增速比较慢的大背景下,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真正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2030年,我们的要求相比200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要降低65%,这是第一个指标。第二个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以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这是另外一个指标。更为难得的是,我们提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要达到25%以上,在2030年的时候。在2015年提出到2025年达到15%,现在2021年我们就达到15%,15%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目标是在十年之内达到25%。非化石能源包括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所以我们任重道远。可以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保护绿色、绿色发展的理念。当然,我们也希望和各国一起合作,百花齐放春满园,以达到这个美好的愿景。

主持人:

今天这场论坛是非常高水平的,我们请到了几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包括国际贸易中心的代表、国际法律组织代表、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从国际角度讲到了新的气变应对和怎么样从规则上,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角度,从法律方面,特别是贸易对未来气变应变带来的新挑战。今天这个论坛非常有特色的就是我们请到了众多企业界代表,这些企业真正要动起来,未来气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企业真正动起来是最关键的,今天有各行各业的企业,有中国的企业,有国际的企业,他们在这些方面怎么应对,怎么是最佳的实践,怎么有最佳的成果,怎么产出最好的效益,他们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示范。包括来自中国的龙头企业,也是市值最高的制造业宁德时代,都有具体的分享。所以这场研讨有非常高的水平,从官产学研各个角度探讨。

虹桥论坛举办这么一次反映现实和国际大背景的分论坛是非常有远见和高端性的,格拉斯哥第26次气变大会正在全球讨论这个问题,12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中国企业在虹桥论坛上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研讨这个话题,中国面临巨大的转型,有数万亿产业转型的机会,包括我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是全社会的转变,是新的观念的转变,也是新的规则和框架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习近平主席已经说了,我们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这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那我们分论坛做了非常深入的研讨,对学术界、企业界,包括我们全球化智库,我们也是世界百强智库,这个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今天在座这么多专家,包括企业界、媒体界的代表在这里,本次论坛还有新华网图文直播,对我们国家在全球气变大会上这个阶段,在全球热议气变的当口,这个分论坛非常及时。

感谢主办方,同时感谢现场和线上的各位朋友,感谢在座所有参会代表。本场论坛到此结束。

文章选自新华网,2021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