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徐秀军: 改革开放红利的持续释放是中国在WTO受益的根本原因

2021年5月14日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5月14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总部报告厅举办了以“世贸组织的改革前景与中国角色”为主题的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回顾了中国入世的20年,探讨了WTO改革的发展及中国在其中发挥的角色,并探索了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以期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徐秀军在研讨会上发言,他认为,中国不可否认地从“入世”当中受益,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红利的持续释放才是中国“入世”后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应当在WTO未来的发展与改革中扮演好建设者和维护者角色。

 

以下为发言全文整理:

 

我主要围绕中国和WTO的关系讲三点。

第一,加入WTO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要通过比较的视角来看。比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和其他的成员比较,WTO有160多个成员,为什么中国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这说明不可忽视中国的内因,也即是中国自身的努力。二是要和加入WTO之前的贸易增长状况比较。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货物贸易增幅大概是8倍多,但是入世前的2000年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的货物贸易增长了20多倍,和1981年相比增长10倍多。如果用人民币计价,加入WTO之前的20年,中国的货物贸易的增长是100多倍。由此可见,中国在入世之前已经处于贸易处在更高的增长速度进程当中。

第二,加入WTO的收益和中国改革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从中得利了,实际上中国加入WTO的收益应该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红利和中国入世之后的规则收益叠加导致的,并且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红利的持续释放。这个才是根本原因。加入WTO之前,中国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速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国入世的受益主要来自于内因,外因起到的作用是给发挥了中国在规则对接过程中的一种倒逼效应。在加入WTO之后,中国所进行的规则对接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方向,也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和WTO的规则对接是中国发展阶段的适当超前。这是中国入世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中国推动新一轮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启示。

第三,下一阶段中国在WTO改革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中国在WTO的改革过程当中发挥的角色就是两个:一个是维护者,一个是建设者,但在当前背景下维护者的角色更重要。因为WTO的规则有很多是比较公正合理的多边规则,比如发展中国家待遇,需要中国等广大发展国家共同维护。作为建设者,中国要推动WTO的规则改革更加公平合理,更符合新形势新议题新领域的要求。同时,中国要加大制度性开放,尽可能在WTO规则下推动更高层次的中国与世界的国际经贸贸易规则的对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要在WTO平台上发挥更高层次的规则对接,效应相对以前有所下降。因为WTO是全球多边机构,不能因为中国的发展阶段提升了,就把WTO所有的规则标准都相应提高,这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不相匹配。因此,除了WTO,中国还要重视高标准的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的作用,并将其作为中国参与全球多边合作的有益补充。这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推进制度性开放会很有作用。


(本文根据徐秀军在全球化智库举办的中国入世20周年研讨会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徐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