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流动

文 | 全球化智库(CCG)国际教育课题组

学生流动性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传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学生流动主要形式为学生从自己的国家远赴他国学习,全球整体趋势则表现为学生从东半球向西半球、从南半球向北半球流动。[1] 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则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足不出国门便能接受跨国教育。尤其是全球新冠疫情的暴发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向虚拟国际化的转型,学生物理层面的跨界流动也随之转向了虚拟流动,越多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虚拟留学、虚拟实习等跨国学习与交流活动中。
关于虚拟国际化的具体内涵,德国国际合作协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Internationale Zusammenarbeit)的政策顾问伊丽莎·布鲁恩(Elisa Bruhn)将其界定为“借助信息通信技术使高等教育的教学、目的或功能体现国际性、跨文化性或全球性特点的过程”[3]。而虚拟学生流动性也是这一概念催生的重要内容,虚拟国际化把国际化进程与高等教育机构的数字发展结合起来,为全球学习者提供跨国学习机会。[2] 这一趋势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得高等教育面临着重重挑战。
 

虚拟国际化下学生流动的机遇

 
首先,虚拟国际化保障了疫情下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全球疫情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应用,[2] 目前国际上许多高等院校出于对师生安全的考虑已经采用了网络教学的模式,并将学习材料转化为电子形式传送。这样一来,学习者的规模与学习场所几乎不受到限制,这为许多无法到留学目的国参加面对面学习的国际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有助于高等院校通过开展线上教学的模式持续创收,从这一角度讲,虚拟国际化在某种程度上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第二,虚拟国际化开辟了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新途径学生的跨国流动受到其经济条件、地理环境、身体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来自经济落后、位置偏远地区的人士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很少有机会参与跨国流动。但教育的虚拟国际化为其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也降低了学习的经济成本,使学生更有可能参与到跨国教育活动中,与其他同学一样享受网络学习的便利。[2]
第三,虚拟国际化创造了新的跨国合作学习与研究机会。[2] 尽管由于疫情原因, 线下开展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活动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但是线上举办的学术活动却正逐渐发展壮大。许多大学都举办了免注册费用的网络研讨会,邀请全世界对会议主题感兴趣的学者与学生参与交流。因此,虚拟国际化也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
第四,虚拟国际化也推动了全球远程实习的发展。全球远程实习是一种基于工作的体验式学习,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帮助跨越传统的地理边界和时区,实现与雇主之间的密切互动。远程办公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广的实习选择范围,甚至可以获得跨国工作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其专业技能与数字应用技能,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跨文化交流的宝贵经验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使其成为更好的全球公民。[5]
 

虚拟国际化下学生流动的挑战

 
高等教育的虚拟国际化犹如一把双刃剑,为学生流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教授亚萨尔·孔达奇(Yasar Kondakci)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球生存和工作能力,因而为其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格外重要。如果各个大学只招收了国际学生却不为其提供充分的跨文化学习的环境,这并没有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真正的意义。[2] 所以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真正挑战不仅仅在于为世界各地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更在于为其全方位的跨文化互动创造更多条件。
其次,数字鸿沟可能加剧教育不公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存在很大差异,即便在美国这样整体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内部也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许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国际学生在参与远程学习时中会遇到缺少互联网访问途径、网络速度慢、设备不稳定、移动数据开销过大、学生本身数字素养较差等诸多问题,从而落后于其他同学。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0年底启动了一个 “虚拟学生流动性”(Virtual Student Mobility,简称VSM)的项目,其中就包含一项针对面对面学术活动转换为线模式的“紧急VSM”计划,为那些返回祖国上课的国际学生以及仍在国外上课的学生提供支持。目前该计划仍在发展阶段,有望在将来为促进学生流动、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 

最后,虚拟国际化也使得非正规线上课程泛滥,增加了各国政府的监管难度。近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醒出国留学生,部分海外高校和中介结构以疫情为借口,不断推出各种在线课程,通过降低录取条件、毕业要求或缩短学习时长等方式吸引学生就读。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留学人员利益,保证留学教育质量,留学服务中心表示坚决反对这些以营利为目的、假借疫情突击增开大量在线课程的行为,并将拒绝认证此类文凭。[6]
 

友情提示:引用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 UNESCO. Global flow of tertiary level students [EB/OL]. [2021-05-21]. http://uis.unesco.org/en/uis-student-flow.

[2] 亚萨尔·孔达奇,伊莱夫·埃尔伯克,肖俊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转型:从教室到虚拟环境[J].中国远程教育,2021(05):51-61+77.

[3] BRUHEN E.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Virtual Internationaliz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arning & Distance Education, 2017, 32(1): 2.

[4] University World News.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divide on student mobility [EB/OL].(2020-05-08)[2021-05-21].https://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post.php?story=20210504145617353.

[5] MASON.L, MAETEL M. The Rise of Remote Global Internships: Promising Practic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areer Readiness [R]. (2021-03-25)[2021-05-17]. https://www.iie.org/Research-and-Insights/Publications/The-Rise-of-Remote-Global-Internships.

[6]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 工作的补充说明[EB/OL].(2020-03-19)[2021-05-21].http://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xlxwrz32/tzgg61/485700/index.html.

全球化智库(CCG)·国际教育
智库观察·国际教育系列【智库观察】 疫情新形势下国外高校复学情况概览

提升国际学生吸引力,美英中蓄势待发

变局中开新局:中外合作办学的机遇与挑战

后疫情时代国际人才流动格局有望重构

 

相关阅读:

王辉耀: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全球化时代共生之人

CCG发布《新时代·再出发:国际理解教育行动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20》由CCG发布:建言国家人才规划顶层设计

2020新浪教育盛典访谈:全球化智库CCG苗绿

多位知名国际学校校长谈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国际教育将向何处去?

《高校校友观察: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0》 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中国国际学校与全球发展

后疫情时代,如何让中国的国际教育“走出去”?

疫情如何影响全球人才流动?一场来自智库、高校、国际组织、人才部门和企业界的多维度探讨

【视频回放】数位知名大学校长学者深度对话 疫情下的国际教育未来走向

CCG秘书长苗绿:应在政府、学校、民间机构推广国际理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