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红霞:全球化是一个进程,而不是一个结局

2021年4月13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被称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让全世界措手不及。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持续蔓延,部分国际舆论开始将其归咎于“全球化”。在走过几个世纪的光辉岁月后,全球化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全球化会因此而终结吗?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的个人专著《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聚焦于百年大变局下,全球化正在发生的新变,从经贸、人才、企业、外交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4月13日,CCG在线发布《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何奎,CCG主任王辉耀,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研究员寿慧生,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红霞参与线上研讨,一同分析新冠疫情给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带来的挑战、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中国的角色,展望全球化的下一程。

 

 

以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红霞发言全文:

祝贺全球化智库多年来取得的骄人成就,祝贺王辉耀主任新作出版。王辉耀主任的这部新作涵盖了当今全球化进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从最新的新冠疫情到全球治理,从国际秩序的变动到大国外交的影响和努力,从人才的流动和管理,到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从全球多边合作机制的治理和改革到中国的战略和贡献。王辉耀主任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多层次多节点的网络状画面,并提出和回答了一些深刻并深远的问题。

我想就几个方面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引发的思考。首先,全球化到底是什么?自从上个世纪这个概念一出来,就伴随着很多争议。从理论上讲,全球化指的是资本、人员、技术、贸易在全球的自由流动,但是不同的国家出于对利益诉求的不同,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从美国这个霸权国家来看,其实他们占据了全球化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文化。而中国所认知的全球化一般是指经济贸易的全球化,现在开始涉及一些为全球的繁荣和稳定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和治理问题。所以,从这点上看,美国目前日益炒作中国对美国形成全球性的挑战,甚至威胁,是站不住脚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15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之后,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历史成为世界史”。自此世界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我们这个星球经历了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贸易日益扩大的繁荣,人口规模的消减和增长,同时也历经了战争和自然灾难的蹂躏。战争也不再是古代历史上的局部战争。世界大战发生了两次,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卷了进来。冷战更是将大多数国家卷了进来。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纳入一个命运共同体。所以,人类经历的这个历程表明,全球化是一个进程,而不是一个结局。

从上个世纪全球化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之后,美国在全球热衷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同时,也不时地发出反全球化的声音。一种声音来自美国国内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体,比如有些农业利益集团。有很多次,在美国领导人参加或者举办峰会的时候,或者讨论全球性问题,比如WTO谈判和区域贸易合作的时候,这些人打出进行游行抗议。另一种声音来自美国国内的政治集团,特朗普政府就是如此。“America First”作为特朗普执政的口号,被看作是美国要退出全球化的根据。事实上,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美国从一个不毛之地成为今天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它才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甚至是全球化进程中世界体系的控制者。那么为什么美国突然掀起反全球化的潮流?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美国的政治利益团体为了选票和争夺权力而迎合其国内在全球化进程中受害的群体;一个是美国看到新兴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崛起,对自己霸权地位产生了危机感,认为自己在当前全球化体系发展中吃了亏,于是试图以各种方式改变迹有的全球化秩序,重新规制全球化秩序,而根本不是固步自封退出全球化。所以,拜登上台后,目前作了一些调整。一是联合盟国和伙伴国在技术领域重新制定规则,二是重新回归被特朗普摈弃的多边合作机制。

从中国的角度,王辉耀主任在书中讲得非常好,中国支持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并积极提供中国方案,所以无论是从中国的积极推动,还是美国的全球利益诉求,以及其他国家的各种因素来看,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新冠疫情的出现貌似加剧了特朗普掀起的反全球化潮流,但是历史证明,大流行疾病是暂时的,不是永久性的。而且当前的大流行疾病需要全球性合作。所以全球化还会继续前行,不会后退。它是一个进程,而不是结局。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红霞在全球化智库(CCG)2021年4月13日举办的《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线上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