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宾大发布2020年全球智库排行榜 八所中国智库跻身百强
2021年2月1日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连续两年位居全球智库综合排名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上榜全球百强的中国智库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化智库(CCG)、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等
2021年1月30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研究编写的《2020年度全球智库报告》(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Report)在纽约、华盛顿特区及全球100多个城市发布。
2021年1月30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研究编写的《2020年度全球智库报告》(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Report)在纽约、华盛顿特区及全球100多个城市发布。其中,在根据全球智库综合实力的排名中,跻身前十位的包括5所美国智库、3所欧洲智库、1所巴西智库和1所日本智库;中国则共有8家智库再次进入全球顶级智库的百强榜单。
自2006年起,由詹姆斯·麦甘(James McGann)博士领衔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每年都会发布《全球智库报告》(下称《报告》),对全球各地的智库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TTCSP创立的智库排名体系也因其相对严谨、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被认为是当今国际社会上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排名体系之一。
这份颇具国际权威性的《报告》,不仅包括备受关注的全球顶级智库综合排名;出于对各地区情况、智库职能等方面差异的考量,《报告》也推出了更为细化的排名榜单。其中包括10项针对不同地区的排名,分别涵盖了:撒哈拉及南非地区,加拿大及墨西哥,中南美洲,美国,中亚地区,中国、印度、日本及韩国,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中欧及东欧,西欧,以及中东及北非地区。另有15项针对职能领域的排名,覆盖了国防及安全事务、国内经济、教育、环境保护、外交及国际事务等。
在2020年度的《报告》中,全球共有174所智库入围顶级智库综合实力榜单,较上一年减少了2所。
该榜单中,有5所美国智库、3所欧洲智库、1所巴西智库和1所日本智库位列全球前十,从第一名到第十名分别为: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巴西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兰德公司,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以及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其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及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已是连续两年位居该综合排名榜单的第一位和第二位。2019年排名第12位和第13位的美国兰德公司和日本国际关系研究所,则在2020年跻身前十;2019年位列第7位和第8位的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国传统基金会,2020年则分别位列第12名和第13名。
同时,按照名次从高到低排序,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8所中国智库,已是连续三年入选全球智库综合排行榜的百强名单。
其中,有三所中国智库的排名在2020年发生了变化——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排名上升了8位,从2019年的第58名升至第50名;CCG的排名上升了12位,从2019年的第76名升至第64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排名则有所下降,从2019年的第50名降至第58名;其余智库排名则与去年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规定,任何连续三年被评为某一类别第一名的智库都将被视为“卓越智库(Center of Excellence)”,并在未来三年内不会被列入该类别的排名。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由于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顶级智库综合榜单首位,在2020年被评为了“卓越智库”,因此未在全球顶级智库综合榜单中上榜。
据布鲁金斯学会官网介绍,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的10位专家已被任命为美国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部门的重要高级官员,其中包括:获美国国会确认出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的海恩斯(Avril Haines),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以及美国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朴正铉(Jung Pak)。
布鲁金斯学会表示,出身该学会的外交政策学者“有幸在自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的每一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或国防部中均有任职”。
从地区排名来看,在“中国、印度、日本及韩国”这一地区类别的榜单中,共有3所中国智库跻身十强,分别为:位列第4名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位列第8名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位列第10名的CCG。此外,还有3所日本智库、3所印度智库和1所韩国智库位居前十。
在以职能分类的排名方面,中国智库共在4项榜单上跻身前十名:在全球顶级能源和资源政策智库榜单中,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排名第十位;在全球顶级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智库榜单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排名第三位;在全球公共健康政策智库榜单中,中国健康政策和管理中心排名第九位;在全球顶级饮水安全智库榜单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排名第三位。
而在包括国防及安全、国内经济政策、教育政策、环境政策、国际发展、政府透明度及治理等10项职能分类榜单上,中国智库均未挤进前十。
从智库数量上看,《报告》显示,全球各地区的智库数量总体上呈稳步上升趋势。在2020年参与全球智库排名的共11175所智库当中,亚洲的智库数量较上一年大幅增加,从2019年的1829所跃升至2020年的3389所,增幅为85.3%;亚洲地区的智库数量也已赶超欧洲,居全球之首。
此外,欧洲和北美的智库数量较上一年也有所增加,目前分别拥有2932所和2397所,增幅分别为32.1%和16.5%。中南美洲、撒哈拉及南非、中东及北非地区的智库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目前分别拥有1179所(15.2%)、679所(10.9%)和599所(18.1%)。
从国别来看,在2020年,美国仍以拥有2203所智库的数量稳居全球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智库数量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增速迅猛,已从2019年的507所增至2020年的1413所,增幅达到引人注目的178.7%。中国的智库数量也因此超过印度,目前位居全球第二。印度、英国、韩国紧随其后,分别以612所、515所和412所智库的数量排名第三、第四、第五位。日本则以137所智库的数量排在第13位。
《报告》还观察到,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及中东地区,智库仍主要依赖政府资金维持运作,大学或政府附属或资助的智库仍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近年在这些地区,独立智库、政党及政府附属智库,以及私营企业扶持的智库都以更高的频率创立和扩张,因此当地智库在数量及职能分布上的多样性也随之拓宽。
为确保排名的公正及专业度,《报告》指出,TTCSP邀请了全球超过4.4万名来自不同地区和职能领域的新闻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公共及私人捐助者及职能和区域专家,参与智库的提名和排名过程,其中有超过3900名受邀者部分或全部完成了关于提名和排名的调查。
此外,《报告》还公布了从提名到排名的共三轮流程:首先,由智库、记者、公共和私人捐助者及决策者提名,得到超过10人提名的智库进入第二轮筛选;接下来,由业内人士对入选智库再进行电子投票,确定进入“决赛圈”的候选者;最后,由专家组(Expert Panel)完成对智库的年度排名。
《报告》也详细列举了提名及排名的各项评价标准,主要评价标准包括:领导层和员工的素质及声誉;研究成果的质量及数量;研究成果及项目对政策制定者、政策参与者,以及公民社会的影响力;独立研究和分析能力(包括披露财务、机构或个人的利益冲突,承诺在研究中做到无党派倾向,背靠专业标准);与政府及其他研究机构、政策参与者的关系;是否能灵活运用电子、印刷和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与公众进行交流;在媒体中的声望及存在感;募集资金的数额、集资来源的多元化及文稳定度;产出创新型政策及政策替代意见的能力;弥合公众、学届及政界在政策制定上分歧的能力等等。
除排名外,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的创始人、领导智库排名工作的詹姆斯·麦甘也在《报告》中提出了当今社会中,智库所面临的种种与科技、政治、大流行病相关的挑战,并勾勒出全球智库未来发展的蓝图。
麦甘表示,在过去十年内,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了五个主要趋势——日益加速的技术变革;社交媒体、社交网络、智能与大数据带来的颠覆性力量;信息和政策流通速度的提升;全球信息的井喷;以及信息的相互依存与信息战的爆发。他认为,这些信息与新技术的崛起将会扰乱商业、政治和公共领域,令传统的智库产品、理念和架构在激烈的政策和公共事务领域的市场竞争中,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麦甘还指出,在过去四年中,政府对专家、智库的诋毁,以及新冠病毒的流行,加速和强化了智库、政策建议和公共政策领域的“变革之风”。他在《报告》中写道,“我认为,必须发起一项重大的国家和全球倡议,来探索美国及世界各地智库的未来。智库必须变得更好、更快、更灵活、更具创新精神和技术方面的悟性,如此才能在这个充斥着各种想法和政策建议的全球市场中生存下去。”
文章选自财新网,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