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修业: 深化中美地方的交流

2020年11月12日

 

2020年11月11-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美国州立法领袖亚洲事务总监赵修业在NGO圆桌上发表以下观点:

美国州立法领袖基金会成立于1972年,是一个代表全美50个州的州议会领导层的非党派,非政府性的独立的基金会。经费全部来自于企业的捐赠,设有一个由70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顾问团为我们提供资金。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为美国50个州的州议会的领袖提供公共政策和领导力方面的培训以及国际交流的机会。迄今为止,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交流是我们所有对外交流机制里面,机制化程度最高,时间最长的一个,我们非常重视和中国地方上的交流。

2015年9月,我们基金会正式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了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这个论坛被纳入了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美国事访问成果。2016年以来到现在,一共召开了4届论坛,第一届是在夏威夷,后来在武汉,拉斯维加斯和石家庄,并且在这期间多次推动了中美双方的省一级政府和州一级政府互访。经过4年努力,同时得益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论坛已经在中美省州,不光是省州立法机关,而是省州的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平台。

美国有一句话,叫all policies are global,中国有一句话,叫做“郡县治则天下安”。中美两国从政治文化和体系上来说都非常重视地方治理,双方也有非常多的可以交流的地方。

我们在面临大环境下有哪些挑战?全球化未来的趋势问题,在全球化面临的逆流比较大的情况下,有哪些挑战?我想从中美地方交流的层面来谈一下。

中美国家层面关系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地方外交来说,是危险,也是机会。NGO有比政府部门更加灵活的特点,所以在中美大方向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发挥更加灵活的作用,更加接地气推动中美关系,帮助中美双方的人民意识到中美关系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对地方政府而言意味着什么,而不仅仅是来自北京,或者华盛顿的外交政策,我们可以把它具像化。

在疫情期间,中美双方省州的合作没有完全停止。比如说,我亲自参与过江西省和肯塔基州的一次网络经贸的对接会,现在双方正在研究怎么把肯塔基州密西西比河里面的鱼出口到江苏。未来我们还会开展更多经贸合作,并且在疫情期间我们也会争取让这种经贸合作和对话不要间断。

还有一点是全球化的影响,之前一直讲globalization,我更喜欢glocalization(全球化+本地化)。经过过去快速全球化以后,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出现了社会经济不平等快速加剧的情况,世界范围内全球化的退潮,可能也是地方层面问题积累导致的。未来要解决全球化现在面临的问题以更好地推进全球化,可能需要我们把视野再移回地方,思考到底出了哪些问题,思考能够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保证local更好地受益。

我们未来在中美进行地方交流,首先是前景广阔。第二,我认为很有希望。举两个例子,之前带美国议员访华的时候,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有一位经济官员跟在座的美国议员说,不能小看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即使是三四线城市也有五六百万的人口,而美国超过600万人口的州只有19个,因此中国的市场非常广阔,所以一定要好好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这样经贸合作的前景也将非常广阔。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也是中国企业能够成功在美国立足的基础,这方面以后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

结束之前,我想引用一段之前有一位参加过我们活动的议员,在离开中国之前,给我发的一段话。他是第一次来中国,他走之前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段话,中心思想是“交流是偏见与狭隘的天敌”。类似的故事,在我们做地方外交当中,不止发生过一次,每当这个时刻,我们都对中美关系的未来特别有信心,也更有动力做好地方的合作,所以未来我们希望继续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合作,来深化中美地方的交流,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本文根据美国州立法领袖亚洲事务总监赵修业在全球化智库(CCG)2020年11月12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赵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