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集团中国区总裁詹宏钰:经济双循环是全球化进程中的自我重组和发展
2020年11月12日2020年11月11-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塔塔集团中国区总裁詹宏钰在商会/CEO圆桌上发表以下观点:
非常荣幸参加CCG的论坛。我要简单讲一下我们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和双循环的想法。
第一,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到中国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利用中国市场的优势;设备、技术水平的利用。其次,如果想要在中国市场深入发展,你会考虑到资金、人才等等因素。对于塔塔集团这样一个公司,我们在中国已经有将近30年历史了,规模从点滴逐渐积累到如今所示的状态。集团全球的销售每年大概是1000亿美元,虽然是一个印度公司,但是它2/3业务是在印度以外,主要在欧洲,第一大市场主要是英国,然后是美国,然后是中国。在中国我们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了,最大的一个分支就是捷豹路虎,这是一个英国公司,也是英国商会的成员。中国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在印度,可能多在欧洲、美国所需要的汽车零部件、发电设备、通讯设备、材料以及钢厂维修的零配件,并有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困境,但是我们在中国的采购额每年都在持续增加,我们也非常关注中国的新兴科技企业,很多技术在我们看来能够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第二,我们的“双循环”。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英明的决定,我认为这是相对于已有的全球化和进出口份额增加现状而提出的发展动向。相对而言,我觉得全球化这个说法可能在国际社会上不容易引起共识。因为在每家公司都想要开放海外市场的情况下会引发不少的误解。在生产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我们要那么多的材料向外出口,必然会造成“反倾销”“价格战”,任何有政治上的风吹草动,对我们的企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中央从战略上,把企业的关注点提到国内市场,一方面我们可以避免这种国外的消耗,另外还可以搞活国内的市场,我觉得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有一点,搞“双循环”一定不能离开国外市场,一定不能跟国外脱钩,一旦脱钩我们就不能随时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产业发展的方向,等等,这样的话很可能我们会走弯路,会造成很多失误。比如说我们看到国外跟我们相关的行业,它的资本利用率我觉得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比如光伏发电,自提倡光伏发电以来,许多优秀的企业在过去十年间因受到冲击而倒闭。然后就是锂电池,很多跟我们有联系的、世界排名靠前的企业都已经做不下去了,而且新能源汽车也是,也是投了巨大资本的汽车项目也都处于停产。我们一定要充分跟国际接轨,判断好产业的发展方向,避免过去的失误。我认为下一个发展契机是半导体,如果大家一哄而上的话可能又会造成很多企业负债承担不下去,最后不得不走向破产、重组的边缘。
(本文根据塔塔集团中国区总裁詹宏钰在全球化智库(CCG)2020年11月12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