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在2020服贸会上发布 《2020企业全球化报告——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机遇》
2020年9月9日
2020年9月8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商务局于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2020服贸会“服务业扩大开放暨企业全球化论坛”。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9月4日-9日在北京召开。2020服贸会“服务业扩大开放暨企业全球化论坛”是2020服贸会期间举办的重要论坛之一。CCG在该论坛上发布《2020企业全球化报告——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机遇》(以下简称“报告”)。
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遭受重创,世界经济整体陷入衰退。尽管外部环境受限,在中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完善营商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国地位。外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财税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告对后疫情时代企业全球化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外商在华投资的五大现状与特点:投资规模稳步提升,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国际直接投资(FDI)流入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七成,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外商投资区域分布有望更趋平衡;亚洲是投资主要来源地,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额增加;企业类型趋于多元,独资企业为主要投资方式。
报告还对外商企业在华投资的政策与市场机遇进行了剖析。在政策层面可以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正式实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提供制度保障;放宽行业市场准入,拓展外资在华发展空间;在自贸区、自贸港进行制度创新,营造有利投资环境;自贸协议谈判工作有序推进,“朋友圈”不断扩大。在市场层面,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前景良好,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陷入深度衰退之际,中国二季度GDP实现3.2%的正增长,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并且,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创造出“世界市场”,中国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及产业集群优势。
报告还对促进外商在华投资提出了,要落实《外商投资法》,完善外商在华投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投资信心,吸引高科技投资;大力推进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与探索,创造吸引外资的新高地;考虑加入CPTPP等高标准贸易协定,积极拓展多边合作;以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国际化、规范化的标准迎接外资;提升国际人才优势,通过人才吸引资本和技术;通过官方和民间等多种渠道做好宣传与沟通,提振外商来华投资信心等建议。
最后,报告对2020外商在华投资企业进行推荐。从2020年推介的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来看,汽车、能源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不断寻求高质量转型与产业链的完善,汽车类跨国公司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创新侧重点,能源化工类跨国公司注重清洁能源以及新型材料研发;金融类跨国公司受政策红利影响,加速入局中国保险、信贷、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生活消费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焕发活力,吸引消费类跨国公司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医疗制药类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潜力,纷纷在华投资打造生产基地及创新基地,为中国医疗数字化发展赋能。
CCG企业全球化研究课题组连续七年研究企业全球化发展情况,2020年,课题组通过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发放问卷调查、跟进电话访谈、定期组织专题论坛、研讨会、媒体新闻监测等方式,对2019至2020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等情况进行了收集与研究,以投资体量、影响力、发展潜力等为重点考察因素,通过专家评议,综合评选推介出“2020年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旨在对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进行评价,激励更多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
作为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CCG持续对企业全球化、“走出去”和“引进来” 展开双向研究,以当前国际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国际贸易、来华投资、对外投资、数字贸易为主题,进行分析、研究与解读。此外,CCG 课题组常年编写国内唯一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CCG还创办了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专注于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围绕国际贸易与投资相关国际议题设置多场分论坛。
以下为报告部分要点:
一、 后疫情时代企业全球化发展背景: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将重构;中美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治理秩序面临变革
1.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2. 全球供应链重构:韧性和避险将成为企业投资布局的新考量
二、 外商在华投资:外商投资呈现规模从小到大、行业领域从单一到多元、投资区域从沿海到内地的特点和趋势
1.外商在华投资规模稳步提升,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FDI流入国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各国引进外资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中国市场因其广阔性、稳定性和开放性,2017年至2019年,新增外商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FDI流入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
图7 2001-2019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2001年至2019年,年均新增外商投资企业为3.3万家。得益于中国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19年新增量达40888家(见图8)。截至2019年,中国累计设立外资企业突破100万家。
图8 2001-2019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情况
2.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七成,高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
201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2660亿元,增长25.6%,占比升至28.3%。同时,三大产业利用外资结构也出现了新变化。2011年,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首次超过制造业,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1月至10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3.5亿美元,同比增长9.7%,所占比重超过70%。
图9 2019年1-10月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分布情况
3.外商投资区域分布有望更趋平衡
2019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承接外资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在国家政策利好下,外商投资区域覆盖范围有望更趋平衡。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中部地区外资稳步增长,其中,江西、湖南分别增长了10.3%和43.8%。西部地区中,广西、云南、贵州、新疆、青海、甘肃等6个省份实现两位数及以上的增长。东北地区外资增长5.7%,其中吉林增长23.9%。同全国外资5.8%(按人民币计)的增长率相比,中西部数据亮眼。
图10 2018年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区域分布情况
4. 亚洲是投资主要来源地,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额增加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9年1月至10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总额105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5.5%,同比增长3.5%。香港作为中国外资第一大来源地,实际投资金额达797亿美元,占前十位总投资额的75.3%。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日本(见图11)。
图11 2019年1-10月中国外商投资来源地前十位
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额增加,欧盟对华投资额有所下降。2019年1-10月,东盟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734家,同比增长25.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9%。欧盟28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310家,同比增长18.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1亿美元,同比下降2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4474家,同比增长27.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
4. 企业类型趋于多元,独资企业为主要投资方式
2019年1月-11月,新设立外资独资企业数占新设立企业总数75.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总金额的68.6%,中外合资企业的企业数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第二(见图12)。2020年,随着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的全面取消,《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外商投资选择将更多样,投资方式将更多元。
图12 2019年1月-11月外商直接投资分方式统计
三、 外商在华发展新机遇:政策层面将有更高水平的开放;市场层面将有经济韧性、消费潜力与产业链优势
1. 政策层面:更高水平的开放
(1)正式实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2)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提供制度保障
(3)放宽行业市场准入,拓展外资在华发展空间
(4)在自贸区、自贸港进行制度创新,营造有利投资环境
(5)自贸协议谈判工作有序推进,“朋友圈”不断扩大
2. 市场层面:经济韧性、消费潜力与产业链优势
(1)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前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一度被迫暂停。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6.8%,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不少企业遭受重创。二季度,随着防疫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在全球陷入深度衰退之际,中国二季度GDP实现3.2%的正增长,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各大国际机构也纷纷对中国经济的前景看好,比如世界银行202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5.2%,发达国家萎缩7%,但中国将逆势增长1%,成为唯一正增长的经济大国。
(2)巨大的消费需求创造出“世界市场”
从未来发展看,中国消费前景广阔,将为企业创造出一个“世界市场”。中国有近14亿人口,有4亿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巨大。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在逐步增长。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收入的增长意味着居民消费能力在增强。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消费已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伴随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消费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未来将更加凸显。可以说,我国庞大的市场和需求空间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3)完备的产业链及产业集群优势
作为全球重要的“世界工厂”,中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约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形成了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条,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煤炭、物流、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条比较健全。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全球产业链发展报告》,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位置上,已经取代了日本成为亚太区域的核心。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等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产业链不断跃迁。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发展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在拉动投资的同时,更将有助于产业链价值攀升。中国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优势是吸引外资企业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四、 促进外商在华投资的建议
(1) 《外商投资法》需落实到位,完善外商在华投资法制环境
(2) 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投资信心,吸引高科技投资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更为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建议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更加公平、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约束,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严格规范证据标准,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共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知识产权法院;健全涉外沟通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健全与国内外权利人沟通渠道,加强海外维权援助服务,塑造知识产权同保护优越环境。
(4) 大力推进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与探索,创造吸引外资的新高地
(5) 考虑加入CPTPP等高标准贸易协定,积极拓展多边合作
(6) 以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国际化、规范化的标准迎接外资
(7) 提升国际人才优势,通过人才吸引资本和技术
外商在华投资离不开国际人才的助力。人才的成本和素质等因素对外商在华投资会产生重要影响,是吸引外资的关键筹码。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人才集聚地,但仍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情况下,吸引外资更需要我们提升人才优势,通过人才吸引资本和技术,加强中外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建议为国际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提供更多便利,实现人才在海外与国内的无缝连接,吸引更多包括外籍人才、华人华侨、留学生等在内的国际人才来华长期工作生活。
(8) 通过官方和民间等多种渠道做好宣传与沟通,提振外商来华投资信心
五、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推荐
目 录
一、外商在华发展新机遇
(一)后疫情时代企业全球化发展背景
1.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2.全球供应链重构:韧性和避险将成为企业投资布局的新考量
3.全球疫情危机下中美竞争加剧
4. 经济全球化治理秩序面临变革
(二)外商在华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1.外商在华投资规模稳步提升,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FDI流入国
2.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七成,高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
3.外商投资区域分布有望更趋平衡
4.亚洲是投资主要来源地,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增加
5.企业类型趋于多元,独资企业为主要投资方式
(三)外商在华发展新机遇
1.政策层面:更高水平的开放
2.市场层面:经济韧性、消费潜力与产业链优势
(四)促进外商在华投资的建议
1.《外商投资法》需落实到位,完善外商在华投资法制环境
2.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投资信心,吸引高科技投资
4.大力推进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与探索,创造吸引外资的新高地
5.考虑加入CPTPP等高标准贸易协定,积极拓展多边合作
6.以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国际化、规范化的标准迎接外资
7.提升国际人才优势,通过人才吸引资本和技术
8.通过官方和民间等多种渠道做好宣传与沟通,提振外商来华投资信心
二、2020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推荐
安盛集团(AXA Group)
百事公司(PepsiCo Inc.)
宝马集团(BMW AG)
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
达能集团(Danone SA)
大众汽车(Volkswagen)
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
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Plc)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 Plc)
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
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mpany)
明治控股株式会社(Meiji Co., Ltd.)
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 & Co.)
默克集团 (Merck KGaA)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星巴克(Starbucks Corporation)
英力士集团(INEOS Group Holdings)
论坛官网:http://www.chinaoutboundforu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