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从浦东开发,看什么是新文明城市的灵魂

2019年11月15日

文章选自陆家嘴金融网,2019年11月9日

赵启正,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


◆ 11月2日至3日,2019年新文明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潘基文世界公民中心和韩国智库——与时斋共同主办。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韩国前国会议员、与时斋院长李光宰等参加论坛,以下是赵启正主任在本次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新文明城市的灵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

尊敬的潘基文先生、李光宰先生:
我很高兴受到邀请参加新文明城市论坛。
建设“新文明城市”是世界、是亚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虽然人们对 “新文明城市”的理解可能不完全一致,但这不仅不会妨碍我们的讨论,反而会使讨论更为深入,从而形成我们的共识。
今天,我想由我熟悉的浦东开发说说我对新文明城市的认识。因为历史上我们没有能力修建跨越黄浦江的桥梁和隧道,致使位于上海黄浦江东岸的浦东地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1990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开发浦东,1993年1月成立浦东新区,回顾浦东开发初期的城镇化过程还是很有意义的。原来的浦东多是农田或水塘,而居民区则很简陋,也拥挤不堪,民间流传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浦东新区原住农民有50多万,用不到20年的时间,那里的农民80%以上变成了城市人。这样高速度的城镇化过程是没有先例的,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谨慎地安置离开土地的农民,给他们足够的赔偿;给他们新职业的培训并安排就业;对于暂时没有工作和高龄的人,给与长期的生活补贴,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给予及时良好的受教育机会。
开发浦东的目的并不是只建设城市的形态——摩天大楼、住宅、公路、机场和现代工厂,也不是只建设金融和商业区、高科技园区和自由贸易区,而是要建设一个大都市的文明市区。我们提醒自己,务必牢记城市的新文明必须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提升。
新文明城市的灵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城市的物质文明在不停地进步,精神文明也不会停步。浦东开发初期我们就明确提出“浦东开发不只是项目开发,而是社会开发,即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进步。新区官员在和联合国经济开发署(UNDP)官员交流时,这个理念得到了对方的充分肯定,改变了他们原来仅从经济意义上对中国开发区的理解。开发的最初几年,新区的财政收入很少,但是我们也尽可能地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使原来在农村的孩子,从小就有机会接受最良好的教育。以后随着浦东财政收入的增加,我们开办了大学、优质的医院和图书馆。
图书馆表现了典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浦东新区的新图书馆有6万多平方米,藏书390万册,是全中国同级地区最好的图书馆,每天到图书馆读书的读者有1万多人。2010年它荣获国际图联“最佳实践奖”。
城市的卫生和整洁是城市文明的表象。我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垃圾处理是落后的。现在上海在急速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希望能够成为全国城市垃圾分类的领先者。上海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5000吨。通过电视,通过广告,通过宣传小册子,进行垃圾分类普及教育,推动了市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我们还改造了2万多个垃圾收集点,配置了4200多辆新垃圾车辆,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中国的城镇化率在改革开放40年间得到了快速提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至59.6%。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35年城镇化水平将提升至75%。今年就有1亿人会由农村进入城市。
从2005年开始,中国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活动,这其中提出了多种环境建设,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推进文明生活的社会环境。
中国城市文明建设将伴随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继续发展,在这当中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尤其要加强和传统文明相近的亚洲国家合作,和韩国的合作我们尤其抱有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