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大会四】“一带一路”不是项目和计划,是愿景

2019年11月13日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论坛设置了包括香港问题、中美贸易摩擦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多个话题。

在全体大会四上,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执行副会长、CCG顾问李吉平,爱尔兰驻华大使李修文,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主席中国事务特使、东亚地区主任白良,华坚集团董事长、CCG副主席张华荣,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等多位嘉宾就“‘一带一路’上的热土商机”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会议由CCG主任王辉耀博士主持

 

 

与会嘉宾就如何加强与提升“一带一路”的发展,如何多层面的开展和实践“一带一路”,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陈健认为,“一带一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八个方面:

符合所有参与方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发展目标;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水平高;绿色环保;投融资结构合理;管理精细;利益格局合理;文化包容、融洽。这八方面应当逐步细化,通过变成一个可操作、可遵循的一种标准,来保证“一带一路”继续健康稳定发展。

他同时呼吁CCG重视,并继续深入研究,将高质量用便利化的办法促进发展,同时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支持陈部长的观点,并从欧盟角度提出了两个工作重点,可持续的连接,互联互通和到位的国际规范和标准。欧盟希望通过交流在发展政策方面建立更好的对话机制。他希望中国和欧盟之间开放和对话成为中欧合作的新的里程碑。

李吉平提出,“一带一路”以交通为纽带,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铁路、公路、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国家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 国家的基础设施,交通方面的直接投资做得比较多。

李修文认为,现在巨大挑战是怎么能够确保项目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怎么能够纳入全球框架,确保全球其它地方也有很好的发展。中欧的合作也要确保可持续性发展,避免像债务陷阱等问题,并弥补世界的分歧。

他认为,中欧合作是具有互补性的。而且利益也可以推动双边对多边交易环境支持。中欧之间的贸易额有60多亿,我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下去。

身为企业家的张华荣和乔健均认为“一带一路”对于企业是机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虽然它面临很多挑战,但未来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只要政治稳定、团结开放,就可以转变成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中最大的潜力。

乔健说,联想这些年的发展跟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息息相关的,受惠于改革开放的引进来,也受惠于走出去的政策。

“一带一路”把中国企业带出国门,也带来了责任。

白良认为,红十字会作为国际组织来讲,关注战争、贫困、饥饿等挑战。通过清楚地认识“一带一路”方面的战略,与中国企业合作,并且讨论人道主义方面的计划,进行新能源等行业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帮助有很多冲突的地带,缓解当地的暴力,实现更好的发展。

与会嘉宾还就“一带一路”的定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健指出,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项目或者计划,而是一个愿景,是一种合作理念、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治理体系有缺陷的时候提供的一个补充。“一带一路”核心是共商。“一带一路”是逐步完善的进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能不断看到问题,不断去修正,不断去完善,从而给世界经济秩序提供一个面的解决方案。

陈健同时称:“中国尊重二战以后形成的全部的国际秩序,这点是坚定不移的。”

李吉平表示,“一带一路”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要适合当地国情,二要发展中长期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和项目特点。

郁白对“一带一路”涉及的政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带一路”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这一点没有很清晰的界定出来。国际开发应该是全球的一个项目。“一带一路”需要在联合国或者国际开发银行的框架下,找到一个平衡。白良认为,从国际机构角度看全球项目,困难在于缺乏治理。

李修文提出,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改进一些国家的贫穷现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挑战。一定要建立在帮助项目所在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上推进项目。张华荣回应道,作为企业家,他期望有更多的合作。

 

全体大会一 |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取代

全体大会二 | 外商投资法简化了FDI流程,但还需落地磨合

全体大会三 |:中美两国不会“脱钩”

论坛一:各国合作才能推动WTO改革

论坛二 |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越来越积极

午餐会 |中国消费市场升级仍是趋势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