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前总理在CCG就“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阿合作发表演讲

201996日,正值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召开之际,埃及前副总理、埃及金融监事局前主席、埃及投资总局前主席齐亚德·巴哈埃尔丁(Ziad Bahaa-Eldin)到访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为主题发表演讲,并与CCG智库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下的中阿合作、中阿投资前景、全球经贸发展形势及其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旨在为促进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德国驻华大使馆二秘Annegret Koenig (王安娜), 意大利Bonelli Erede律所合伙人、东南亚市场区域负责人、律所中国业务联席主席Stefano Micheli等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CCG副主任高志凯主持。

 

 

CCG副主任高志凯首先对齐亚德•巴哈埃尔丁博士的到来,以及到场的嘉宾和媒体表示欢迎。他指出,埃及是非洲和阿拉伯的重要国家,中国非常重视与埃及、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他表示,埃及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1956年中埃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在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

 

 

埃及前副总理齐亚德·巴哈埃尔丁博士首先感谢CCG组织了本次圆桌会议。他表示,本次是他第二次到访中国,相较于32年前首次访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是中国繁荣的经济发展,也包含了中国更大的对外合作的经济机遇。

 

演讲中,他对阿拉伯地区的人口、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做了深层次的分析。他指出,由于最近紧张的贸易关系、不稳定的物价、气候危机以及高额贷款等消极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很可能将不如预期。通过对实际收入的降低、移民倾向、安全威胁以及政治上的再结盟等全球地缘政治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出世界投资倾向消极。

 

随后,他介绍了阿拉伯地区的政治情况及变化。他描述了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苏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及埃及等国家在现代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经济表现。他指出,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及阿联酋因坐拥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有较为客观的经济增长,但中东地区的政治暴动与紧张的经济关系所带来的消极因素也同时给这两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阿尔及利亚作为阿拉伯地区新兴经济发展国家,渡过了较为成功及和平的政治力量转变,但军事武装力量的持续性介入及将要到来的总统大选也对阿尔及利亚的平稳发展添加了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利比亚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存。从2011年的革命到2014年的两个政府再到今年四月发生的首都争夺都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其经济稳定发展的可能性。最后,齐亚德•巴哈埃尔丁博士提及埃及的政治经济现状,并介绍了其为稳定且寻求更多对外合作的情况。

 

 

齐亚德•巴哈埃尔丁博士指出,对于阿拉伯地区的投资前景,当前阿拉伯地区有7个具有发展潜能的经济区域,4个寻求且适合外来投资的国家以及4个寻求投资且有未来发展潜能的国家。7个可能发展的区域分别为国家建设,公共设施,交通,健康及教育,汽车生产以及汽车零件加工,机械构造和新能源发展。其中,齐亚德•巴哈埃尔丁博士强调,中国新能源发展表现出了良好的竞争力且已取得巨大成果,他期待中国能在该领域与阿拉伯地区有更多的合作。埃及、伊拉克、摩洛哥以及约旦作为4个寻求且适合外来投资的国家和苏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以及叙利亚作为4个寻求投资且有未来潜能的国家共同享有丰富资源等优势,但与此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或许会影响外来投资长远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齐亚德•巴哈埃尔丁博士表示,为了减缓以及解决不稳定现状及其他对外来投资产生影响的可能因素,中东北非地区应积极完善对外投资友好的法律及其制度框架。在介绍了埃及与阿拉伯地区法律的历史发展及不同法律系统的区别之后,他指出,投资法案应确保与普通法不同,具体包括外来投资商、本地投资商及本地企业的合法利益。他强调通过反对国有化、扣押、没收,认可国际仲裁,防止强制性定价,加强本地投资商的公平竞争以及资本和利润返回的权利,阿拉伯地区可以建设更好的投资法案。他指出,本国税务、海关税收、注册与登记费用、便宜的土地、实惠的水电及公共设施、出口信用值以及鼓励雇佣可以作为投资法案的激励条款。对于投资法案的协助设施,他认为一站式购物、精简官僚体制以及特设经贸区可以更好地发展投资。

 

在演讲的最后,齐亚德•巴哈埃尔丁博士展示了五个对促进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投资进展的重要因素五个因素包括宏观经济背景、法律背景、投资领域选择、社会政治环境、可能性倡议,其在分析以及改进中国对阿拉伯地区投资的过程中缺一不可。此外,齐亚德·巴哈埃尔丁博士表示,交换教育资源与教育对象对阿拉伯地区吸引外来投资有着无法避免且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阿拉伯地区的发展今后要更重视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而不仅仅是贸易交换的物资。

 

在之后的问答环节,巴哈埃尔丁博士与CCG智库专家学者及媒体就中埃双边关系、中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中阿人文交流、双边投资等话题展开讨论。他回应说,近年来中埃人文交流不断扩大,未来应持续深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共赢共同发展,同时埃及也会向中国等国家借鉴学习经验。他表示,除了政府间的对话,中埃还应多开展非官方的对话,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对“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等的理解。此外,他提到,当前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等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展开了投资与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他期待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投资方面能发挥更大作用。

 

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投资和商业合作等方面也因此受到影响。他认为科技、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领域是未来重要的合作方向,中埃应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对于投资,他指出,“可预测性”和“透明度”是衡量建立良好投资环境的两个重要指标。对于中国即将于202011日生效实施的外商投资法,巴哈埃尔丁博士认为该法是一项大陆法系(civil law)的提案,该法的实施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针对中欧双向投资与双边合作前景,意大利Bonelli Erede律所合伙人、东南亚市场区域负责人、律所中国业务联席主席Stefano Micheli从法制和政治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首先,从法制角度来看,他表示相关投资法律的明确性非常重要,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需要将投资者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他们的期待加入考量。从政治角度来看,他认为中欧都应坚持自由贸易,开放市场,从而共同推动中欧贸易投资发展。

 

CCG副主任高志凯通过引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表达了中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良好前景的自信。他表示,在过去的六年里,“一带一路”从提出到取得重大进展,一直都遵循着踏实进取、稳重前行的基调在推动全球化贸易发展。

 

中阿关系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中阿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中也取得了长足的经济进步和发展,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十分重视与中东北非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多边经济全球化,提升区域自由贸易发展的新机遇。早在2017年,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的贸易额就达到了192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阿成为了重要经济战略合作伙伴的同时,也在努力积极地构建良好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如今,随着世界两大经济体经贸摩擦不断升级,中美贸易战不仅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阿经贸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巴哈埃尔丁博士到访CCG,为中美经贸关系紧张局势下如何发展中阿关系,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如何促进中东北非地区经贸合作和双向投资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作为中国唯一跻身世界百强的国际化社会智库,CCG持续致力于全球化、国际关系、“一带一路”下的多边合作和全球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为加强国际合作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在中美关系及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发展的关键节点,CCG举办的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阿合作前景的圆桌研讨会,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以及中东北非地区的未来发展提和合作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背景下,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以及中东北非地区双向投资发展与自由贸易建设贡献中国智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