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群:美国在亚太部署中导威胁谁?

2019年8月14日

 

专家简介

滕建群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8月3日,美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第二天,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声称,他支持尽快在亚洲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美国倾向在几个月内完成部署”。至于亚太什么地区部署,埃斯珀并没明确告诉大家,但人们普遍认为,在亚太地区,美国的选择有二:一是自己的土地,阿拉斯加、夏威夷、关岛均可部署中程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二是美国自己的盟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会成为其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的选择地。
 
自今年2月初特朗普宣布将退出《中导条约》后,美军一直在做恢复陆基中短程导弹部署的试验,美军早已急不可耐,只等特朗普政府一声令下,便会马上进行该型导弹部署,并加入到美国亚太地区的战备值班。美国想首先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至少有以下原因:
 
第一是亚太地区仍存在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的空间,而欧洲则难有国家主动接收。《中导条约》之所以能达成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国家主张军控与裁军有很大关系。当时,西德总理科尔等一批政府官员意识到悬在自己头上的中短程导弹威胁,竭力主张美国和苏联撤出已部署中短程导弹,包括美国的潘兴1A、潘兴1B、潘兴2弹道导弹,苏联的SS-4,SS-5,SS-12和SS-20等。当时,欧洲的百姓也掀起大范围示威游行,要求美国和苏联撤出部署在欧洲的导弹。尽管在北约内部,特别是新入盟成员国,如波兰、罗马尼亚等主张部署中短程导弹,但大部分国家还是不愿意把上述导弹再部署到自己的土地上。
第二是加紧对中俄“战略竞争者”的围堵。特朗普总统上台后调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未来美国将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所以,美国不得不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调兵遣将。美国认为,把陆基中短程导弹部署在中国当面,既增加对华威慑能力,也增加逼中国政府来与美国和俄罗斯谈判新中导条约的可能,因为当时美国和苏联《中导条约》谈判时,美国还加快在欧洲部署中短程导弹的步伐,逼苏联做出妥协。美国急于废《中导条约》并提出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短程导弹,与其国家安全战略相匹配。
第三是对在亚太地区的导弹部署进行调整。多年来,美国一直在此打造阿拉斯加—韩国—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一线的导弹防御体系,目前已建成陆基导弹防御、“爱国者”导弹防御体系、“萨德”导弹防御体系和海基或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体系。美国不满足于仅防御态势的导弹部署,未来一旦在亚太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美国就拥有对亚欧大陆攻防兼备的导弹体系。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国现行导弹防御体系在新武器系统面前显然已不合时宜,如高速音速武器的服役完全打破美国经营多年的导弹防御体系,即使再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美国建立的攻防兼备的亚太导弹体系也会落伍。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为保持大国的战略稳定和地区和平,必然也会采取反制措施,打破美国建立攻防兼备导弹体系的企图。
第四是迫使美国的亚太盟国选边站队。一定程度上,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短程导弹军事意义远不及外交和政治含义。当年,美国和苏联共销毁2692枚中短程导弹,占两国导弹数量不到4%,美国只销毁800多枚中短程导弹。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均可能成为美导弹部署地,但部署导弹不只是个军事问题,也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将分化地区的国家间关系。最新例证则是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引发中韩关系紧张。同时,美国还可借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之机向盟国推销其导弹系统。早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前,日本已同意购买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MK-41垂直发射系统稍加改进即可以发射陆基“战斧”巡航导弹。
 
对一个维系大国战略稳定的国际条约,美国说废就废了。美国为此找出了多条理由,把“锅”甩给俄罗斯和中国,但这只能是寻借口。根本理由是因为条约已束缚美国在亚太地区夺取绝对优势的手脚,所以要扔掉它。正像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5日所言,俄不会坐视不管美国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只要美国敢部署上述导弹,俄罗斯也将做出部署。
 
 
总之,核大国已拉开军备竞赛的大幕,各国似乎忘记冷战期间军备竞赛劳民伤财的教训,这种竞争也许正向我们走来。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但或许会带来绝对的不安全。
 
 

文章选自今日头条  20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