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重视东盟的作用 重构中国的区域战略
2019年8月12日
文章选自华夏时报网,2019年8月10日
庞中英: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
2019年8月2日至3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部长级会议在京举行。这是首次在华举办的RCEP部长级会议。东盟全部组成的10国,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6个东盟的“对话伙伴国”的贸易(商务)部长和东盟秘书长共同出席会议。
根据中国政府官网,这次RCEP部长会议推动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在市场准入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已经结束,剩余谈判内容也在积极推进。在规则谈判方面,新完成金融服务、电信服务、专业服务3项内容,各方已就80%以上的协定文本达成一致,余下规则谈判也接近尾声。与会各国部长表示,RCEP对于促进亚太地区贸易发展,维护开放、包容和基于规则的贸易体制,创造有利于贸易投资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至关重要,各方要保持积极谈判势头,务实缩小和解决剩余分歧,实现去年RCEP领导人会议确定的2019年年内结束谈判的目标。”
在WTO代表的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陷入困境、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和日韩贸易冲突尚未有解的当前,RCEP却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和表达这样的集体意志,真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不过,根据各种报道,这次RCEP部长会议的16国部长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立场差异,尚未达成一致的余下三分之一,正是最难的部分。尤其是,人们注意到在农产品等市场准入问题上,印度等谈判方与其他方面之间的立场不尽一致。
这里必须提到东盟的作用这一议题。这个作用指的是在东南亚和世界上著名的“东盟的中心性”(ASEAN’s centrality)这一原则。RCEP是东盟发起的,东盟是RCEP的领导。发起RCEP就是东盟实践其“中心性”的重要一例。东盟的“中心性”受到了包括中国、美国、印度、欧盟等的承认和支持。奥巴马政府在2011-2015年推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pivot to Asia)战略,特别看重“东盟的中心性”。今天,正在推进“印太”战略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也表达了对“东盟的中心性”的支持。
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印太”。地理上,东盟本来处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中心位置上。经过两年的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关注和讨论,东盟在泰国轮值主席期间,于2019年6月在曼谷举行的第34届东盟峰会通过《东盟印太展望》,首次自主定义东盟自己的“印太”。这是东盟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被认为是东盟版本的“印太”战略。2019年8月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曼谷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ARF)和湄公河下游倡议部长级会议(Lower Mekong Initiative Ministerial)等“次地区”合作,推动东盟与美国的关系。
一些新加坡学者认为,东盟的“印太”概念与美国的“印太”概念是有明显差异的。东盟的“印太”首先是东盟中心性框架下的“印太”。美国的“印太”目前只是战略性概念,尚未成为自由贸易区,也不大可能成为自贸区。特朗普政府尚未要在“印太”地区形成类似RCEP那样的自贸区。特朗普政府让美国退出了没有中国参加的TPP,更不可能参加中国在其中的RCEP。
就在RCEP贸易部长会议期间,有一则消息十分重要:美国政府在8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贸易逆差小幅缩小,进出口双双下滑。中国不再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改变。看来,贸易战已致中美关系在贸易领域事实上有所“脱钩”(decoupling)。与此同时,由于在中美贸易冲突下的“贸易转移”,东盟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性上升。美国和东盟,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一下一上,颇令人玩味。这种局面是否将是中长期趋势?
WTO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目前正处在危机中,变革几乎是WTO存在的唯一途径,但是,WTO改革并非易事。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甚至日韩之间的贸易冲突,本来都可以通过WTO在WTO解决,但美国显然不愿意把美国与世界(尤其是与中国)的贸易问题诉诸于WTO。从这一点看,WTO已经在当前的贸易争端中被边缘化了。如同中美,日韩各自都把问题诉诸到了WTO,但是,WTO即使能解决日韩冲突,也不会马上有结果。日本“断供”韩国企业,需要日韩在外交上相互妥协,甚至指望美国对日韩冲突的某种调解,而不是WTO。
根据上述这些发展,我在本文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是否正在变得更加重要?“区域”如何能够成为解决双边问题的多边方式的一部分?
到底什么是“区域”?这里不是教科书上说的传统的地理“地区”,如亚洲、非洲、欧洲、太平洋等等,而是“建构”出来的地区。上述“跨太平洋伙伴”(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或者“RCEP”都是这样的“区域”。
1945年联合国诞生以来,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每每遇到重大挑战,在全球的多边体制解决不了问题,“区域合作”或者区域主义(地区主义)往往成为一种替代和解决方案。
根据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官网,8月2日,在北京参加RCEP部长会议访华的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蒙•伯明翰参议员在北京著名民间智库中国与全球化(CCG )发表了演讲:“RCEP不仅对中国、澳大利亚以及本地区十分重要,并且它具有重大全球意义,不仅因为其经济上的利好,还因为其象征意义。签订RCEP协定将证明,所有这些国家——以其蓬勃的经济活力和巨大的未来增长潜力——都将致力于进一步开放并抵挡住保护主义的诱惑。RCEP将发出强有力的声明,即我们地区正走向一个开放贸易的未来。”
与日本一样,澳大利亚也是CPTPP的成员,横跨几个相互重叠的“区域”,游刃有余。这位部长说,澳大利亚希望RCEP也有CPTPP那样的“高质量”的区域合作。不过,RCEP谈判中,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拥抱“高质量”这个标准,有的国家干脆没有提“高质量”这个标准。这是RCEP内部谈判中的价值或者观念分歧之一。
寻求“区域”解决方法根本上不仅是为了区域的经济伙伴关系,而且是为了推动全球的贸易安排,不仅克服当前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紧张,而且为全球贸易治理提供一个长治久安的安排。
RCEP一旦达成,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年来,在中国的话语和研究中,“区域”和地区主义的重要性也是有所下降。这种局面现在应该有所改变。不过,目前有人已经主张,中国应该早日申请加入CPTPP。这是一个积极的重大建议。我认为,中国不仅要继续支持东盟早日结束RCEP,而且要与CPTPP各方联系表达中国加入之的意图和具体考虑。如同东盟,中国也应该早日推出自己的“印太”概念和“印太战略”。对“印太”的解释和定义也是中国的国际权利。中国本身是重要的“印太”国家。
文章选自华夏时报网,2019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