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后中美贸易磋商前景如何?CCG发布报告分析和建言

[报告全文]

G20大阪峰会召开在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美元首会晤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引领作用,遏制中美关系下滑势头,推动中美经贸谈判峰回路转。6月18日,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双方将在G20大阪峰会期间举行会晤,而当前备受关注的中美经贸摩擦无疑成为两国元首会晤的重要议题。作为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而且攸关全球市场。


在此背景下,全球化智库(CCG)于2019年6月26日发布CCG“中美关系”系列报告《中美贸易磋商前景:回归理性,重返阿根廷共识》。本报告聚焦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目前中美双方存在的贸易误解、负面影响、反战呼声以及中方努力四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双方应把握大阪峰会的良机重返阿根廷共识,回到理性谈判轨道,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中美贸易磋商的十条切实建议。


报告基于CCG长期对中美关系的研究,结合了CCG2018年9月在美发布的《中美贸易关系和挑战:过去、现在、将来与政策选项》以及CCG今年5月两度访美“二轨外交”中与美国华府知名智库、商务部、商会等各界精英人士访谈调研,并征集了相关专家意见,旨在理性看待中美贸易之争,通过数据和分析研判形势、提出建言,为增加中美双方的沟通和互信,建立中美化解贸易战的共识。


CCG报告首先回顾了中美经贸摩擦的时间线,指出本次中美贸易摩擦具有爆发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自去年3月中美贸易争端正式开始以来几经波折,屡次升级。在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举行的G20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达成了不再加征新关税的共识。然而,在第十轮中美贸易谈判后,中美贸易争端解决进程再现波折。自2019年5月10日美国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后,特朗普政府又准备对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紧接着的第十一轮中美经贸磋商无功而返,太平洋两岸各界弥漫悲观情绪。


报告指出,中方期望取消加征关税、取消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并在谈判文本上做到双语平衡,而美方在谈判中体现出两点焦虑:对中国高科技领域尤其是5G技术快速发展的担忧以及对中国的协议执行能力的怀疑。随后,特朗普政府发布华为禁令。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中方在明确立场的同时采取了反制措施作为回应。2019年6月18日,在中美贸易磋商再次陷入僵局之际,中美两国元首通过电话交谈表明将在峰会期间进行会晤并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交换意见。


CCG报告认为,此次大阪G20峰会的首脑外交为中美亟待解决的贸易问题打开窗口。一方面,特朗普总统宣布参选下届美国总统选举为中美达成新贸易协定提供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习近平主席对朝鲜的国事访问为中国在谈判中增加筹码。峰会召开之际,CCG根据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追踪调研认为,此次中美首脑外交极大可能促成短期双边贸易协定,该协定也会成为特朗普连任竞选的重要成绩单,但中方同时需要做好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持续的长期战略准备。


报告指出,美对华贸易逆差数据统计分歧,阿根廷共识降低美对华贸易赤字为合理路径。中美双方算法的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对于转口贸易、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算法存在不同计算方式,双边贸易顺差在中国,但利益是两国共享的。事实表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长期以来被高估,陈旧的贸易理念和统计方式已不能真实反映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利益,两国对于贸易赤字和利益计算的缺乏共识也成为美中双边贸易最大的误区。如果双方能够在弥合统计方式的分歧上作出姿态,阿根廷共识所强调的扩大采购将是降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数字的有效解决方式,符合特朗普总统的执政理念,更可避免关税升级伤害双方经济利益。


CCG在报告中进一步分析了中美“脱钩”的代价巨大、反对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报告指出,一,贸易战伤害美国经济利益和人民福祉;二,美国国内呼吁停战的声音不容忽视;三,贸易战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率, 放缓经济结构平衡进程;四,贸易战损害全球经济利益。


本报告还强调了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以来,中方为化解中美贸易摩擦所作出的持续努力应受关注。报告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开放进程持续加速,负面清单的“减法”力度一直在加大,不断放宽市场准入。G20领导人峰会临近之际,中国政府将发布新修订的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此外,中国外商投资领域新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通过以保障外资在华利益,成为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降低关税、扩大进口等一系列降关税举措释放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号。


鉴于CCG多年来多次赴美的考察以及长期对中美关系的智库研究,本报告提出了改善中美经贸磋商紧张关系、寻求互利共赢协议的十条建设性的切实建议。


(一)在G20中美两国首脑会面之际,加强双边贸易谈判的沟通,使中美回到“阿根廷首脑共识”。

(二)改善中美贸易统计方法,公平公正显示两国所获价值,包括服务贸易、旅游、留学。

(三)中国可加大对美的贸易采购量,美国应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并解除对华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从而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法》实施细则,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并以此回应美国对中国法律问题的担忧。

(五)继续维护多边贸易机制,以多边合作推动WTO改革,建议中国加入CPTPP。

(六)深入研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以高层次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七)进一步加强中美商界合作,使双方无法“脱钩”。

(八)中国加强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加大打击侵权力度。

(九)大力开展“州级外交”主动加强与美国州级和市级政府的合作。

(十)加强中美两国人文往来渠道通畅,促进民间外交。


CCG在报告中总结到,中国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后七十多年所建立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正在重新洗牌。当前经济全球化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在贸易领域,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不断攀升,中美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在减弱,竞争性在加强,不断发酵的中美贸易摩擦只是表象,其背后呈现出自21世纪初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的“战略机遇期”正在消失,而新的发展红利尚未完全显现的现实困境,也反映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及其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美国及其所代表的美式民主价值观的“战略竞争对手”的既成事实。在中美新冷战的阴霾之下,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最大化减少中美间的贸易摩擦,避免冲突升级给两国人民及世界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成为两国领导人必须选择的“帕累托解”。


本报告是CCG中美关系系列报告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国内领先的关注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社会智库,CCG长期关注中美关系发展,自美国大选启动以来,举办了以中美关系和全球治理为专题的数十场系列圆桌研讨会,在跟踪调研与展开“二轨外交”基础上,CCG在中美关系发展的诸多关键时点发布了系列研究报告,主要包括《特朗普时代:挑战、机遇与中国应对》《中美基础设施领域前景广阔,为中美关系提供新机遇》《CCG赴美调研报告:寻求稳定、均衡和共赢的中美关系》《10条建议应对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维护双边稳定大局》和《理解与破局: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度分析和智库建议》《中美贸易关系和挑战:过去、现在、将来与政策选项》等,旨在持续研究中美经贸现状、问题、原因及影响,为中美经贸及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及时、前瞻性地提出智库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