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穗生:特朗普面临选举,重压之下何去何从

2019年6月11日


赵穗生,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克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




赵穗生认为,特朗普在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时,同时却在扩大与其他国家的逆差


近日,中国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中国赴美留学生警惕学业受到影响,前段时间美国政府更是取消了许多中国学者的十年美国签证。由此窥见,中美之间的博弈与猜忌渐渐扩大,由于近期以来第十一轮经贸谈判受挫,外界对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走向都相对悲观。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穗生近期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中美之间都承担不小压力,很多驻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局势未明之前已经纷纷采取行动,特朗普面临的最大压力则是选举,他在重压之下让步的可能相对较大,但取决于中方提供什么样的台阶。如果中美贸易战开启持久战模式,中国的体制更有优势。


外媒:特朗普的不确定性是中美谈判之间的最大变数,这一点是各界的共识,但同时是不是可以说,特朗普的唯一确定性因素是他会坚持不让步?


赵穗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需要给选民一个交代。按特朗普的说法就是,美国需要做出短期牺牲,换来长期的好结果。这一点我个人认为,还是为美国大多数群众所接受的。


很多人也认为,特朗普对中国提的一些要求有道理,比如知识产权问题,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的时候也会担心技术随时被中国拿走,所以他们也相信长期是一件好事情。但问题在于这个“长期”要等多久,因为25%的关税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要撑过一年都很难。


外媒:这可以理解为特朗普版的“共克时艰”,但关键在于美国民众能够承受多长的期限。


赵穗生:以我所在的州举例,负责出口猪肉、牛肉的企业虽然在贸易战中损失很大,但这些企业仍然支持特朗普,如果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达成协议,他们做出牺牲还是可以的。


其实这部分出口虽然数量不小,但是占美国整个的出口市场比例不大,并且企业还可以开辟其他国家的市场。中国在整个基础产业链上有劳动力优势,但是美国现在正在慢慢掐断整个产业链,并且可能性非常大。刚才提到的滑雪手套制造厂,负责人曾告诉我,他们已经做好了中美贸易冲突加剧的打算,所以他们之前就在越南开了一家工厂,在欧洲也开了一家,逐渐把生产往越南转移。


实际上,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特朗普在减少与中国的贸易赤字时,同时却在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赤字,总体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对中国的打击就大了。这些工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不过,即使没有贸易战,这些企业也会慢慢转移出中国,因为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已经逐渐接近企业难以承受的地步,但是越南、墨西哥、南美和非洲和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要低得多。


外媒:产业链转移并不是某个国单方面可以操纵的,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各方利益深度交叉,另外中国的硬件基础设施以及人工的教育水平都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被代替。但美国决策圈中鼓动中美脱钩的势力越来越大,美国真的能完全做到与中国脱钩吗?



赵穗生:不可能完全脱钩,但美国可以渐渐展开行动。刚提到的越南这些国家,也在想办法吸引产业的转移,抓住这一波发展机遇,所以他们也在逐渐打造相关基础设施,中国当年也是从这个阶段慢慢过来,不能说中国人能做到,其他国家做不到。中国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体系,生产也达到了一定规模,其他地区和国家也可以做到,但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几个月就能完成。


最近,上海美国商会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特朗普的关税压力下,前几个月还有很多人认为可以企业可以撑一段时间,而自从5月份特朗普决定将关税上调至25%之后,70%的产业都预计要从上海转移到越南这些国家去。美国商会的人认为,在中国本来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25%的关税,已经难以为继。但是又不能立马就把产业转移出去,所以就出现了慢慢转移出去的倾向。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自己慢慢建立一条产业链。


外媒:如果特朗普的决心不能维持超过几个月的话,这些企业是不是就不用面对这样的选择?


赵穗生:现在很难预测,如果特朗普能够让中国做出让步,在未来几个月内达成协议的话,是双赢,对企业有利、对中国有利、对特朗普本人也有利。但是谁也不敢做这样的预测,尤其是特朗普突然变卦之后,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更大了。不管怎么说,中国会受到损失,但是这个损失不会是致命的,中国曾经承受过更大的损失,都挺过来了。


所以,我觉得中国这次也可以挺过来,而且中国所遭受的损失不会让外界了解清楚,美国人不会清楚,中国的老百姓也不会清楚。所以中国最后也可以宣布打赢了贸易战,特朗普也可以宣布他赢了,其实特朗普是因为撑不下去才说打赢了,而中国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然后说自己赢了。


外媒:有一种分析认为,为了使得中美协议更好地服务于特朗普赢得大选的目标,对特朗普来说,晚一点达成协议可能时机更好一些。


赵穗生:我觉得特朗普现在就很需要协议,等不了那么久。虽然特朗普一直在吹嘘自己的政绩,但其实已经乏善可陈,没有实际的成绩拿出来。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进程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在伊朗问题上,美国也没有取得实际进展;委内瑞拉局势上,美国本来可以轻而易举拿下,但现在看起来也遥遥无期。


所以,特朗普拿不出像样的成绩,他急需在中国方面有所突破,这对他很重要。但目前看来,双方都拿出了打持久战的架势,不会轻易做出妥协。至于特朗普一直引以为傲的美国经济,在我看来底气并不足。


因为到今年为止,美国已经经历了经济增长的最长周期,11年了,历史上没有过,这意味着,即使没有贸易战,美国也已经要步入下一个周期了。我预计这个周期已经开始,但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但下个季度的GDP增长预期已经被调低了,如果下季度从2%的预期降到1%,再下一步就有可能衰退,也就是负增长,这一点完全有可能。


现在的通货膨胀还没有达到2%,美联储定的标准,但贸易战肯定影响了通货膨胀,产生了财政赤字。加关税的正面效应完全被财政赤字的负面效应抵消。特朗普宣称加税是由中国买单,但其实是美国消费者买单,尤其是中低层的消费者,加税带来的好处其实是被本身收入就高的公司老总获得了。


民众为贸易战下的消费品买单,价格调高同时对通货膨胀施加压力。如果危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现,产生滞胀(stagnation)就更可怕了,也就是经济增长减慢,但通货膨胀没有变化。现在通货膨胀还在可控范围内,但是我对未来的变化并不乐观,很多美国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历史上连续十一年的经济增长,本身就不可持续,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根据各种数据以及美国的前后政策,我直观觉得美国经济会出问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并不仅仅是因为贸易战对美国造成的伤害有多大,而是美国经济本身的问题,再加上体制因素以及政客的选举压力,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客观来讲,贸易战对美国的压力确实比中国大。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中国的体制优势在就体现出来了,中国有能力和美国打持久战,但美国不行,美国总统要面临选举压力,最长在任时间也就两届,中国则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特朗普现在就要担心,如何度过今年年底,要看今年下半年,民主党初选选出谁,如果拜登(Joseph Biden)获胜,与特朗普也是旗鼓相当,现在特朗普的民调就低于他,就连桑德斯(Bernard  Sanders)都超过他了,所以特朗普很悬。我并不看好特朗普,从一开始就不看好他。


特朗普现在承担的压力,中国政府都没有,所以即使中国遭受的损失大于美国,中国老百姓不会知道,或者说知道得很少,中国国内对媒体的管制也是空前严格。有些中国媒体甚至黑白颠倒,说是美国人把150页的协议改成了105页,可见中国民众接触的信息太少,舆论完全可以被控制住,中国还可以动员爱国情绪,用“不接受不平等条约”稳住民众。


而美国媒体对特朗普并不友好,此外,他还面临很多问题,几近于四面楚歌。家族税务问题被调查,步步被紧逼。他现在唯一能拿出来的一件事就是对美国经济复苏有很大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以此为赌注,与民主党博弈。


早些时候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到白宫和特朗普谈,一分钟不到双方就炸了,特朗普真的是四面楚歌,他现在正拿所有东西作为赌注,拿美国的国运做赌注,我感觉他正把美国推向悬崖。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打得过中国?中国肯定挺得住,尽管中国损失比美国大很多,但大部分中国民众未必会有切身的感知。

文章选自国际关系通讯,2019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