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中国智库观察:全球治理沟通平台急需“中国声音”

2019年2月26日


在全球安全问题热度提升、北约价值体系受挫,同时对中国崛起误解较多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智库走出去发声尤为重要。


苗绿,CCG副主任兼秘书长




2月15日至17日,包括全球近40位国家与政府首脑和近百位部长在内的多达500位嘉宾齐聚慕尼黑,共同讨论大国竞合、武器控制、防务政策合作等传统安全议题,以及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探求世界共同发展的共识与路径。笔者所在的全球化智库(CCG)受邀参与了此次大会所设置的多项议程。在全球领袖和精英的思想碰撞下,我深感全球安全问题热度提升、欧美分歧较明显,北约传统价值体系受挫,同时对中国崛起的误解较多,大国竞争焦虑显现,中国智库走出去发声尤为重要。




观察一:会议规格高,安全议题回到全球治理中心,受全球各方关注


慕尼黑安全会议是全球顶级的安全领域峰会,为期三天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历史悠今年已是第55届。今年的会议规格高,备受各方关注,吸引了近40位国家与政府首脑和近百位部长在内的多达500位嘉宾参加,与会政要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芬兰总统尼尼斯托、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埃及总统塞西、美国副总统彭斯、加拿大外长弗里兰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等,中方也派出高级别代表团,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洁篪在大会作了发言并接受了现场提问,其立场获得与会人士赞赏。美国代表团除了副总统彭斯、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等,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居然带了50多位国会议员组成的历史上最庞大代表团与会。中方由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以《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作发言并表示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近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风险逐渐上升,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之中美经贸摩擦、英国脱欧乱局、欧洲移民问题、美欧传统北约盟友关系紧张、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等使得安全议题变得尤为紧要,慕安会也借此局势备受各方关注。可见在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经历大幅震荡时期,人们首要关心安全超越其他议题。贸易话题备受关注,尤其中美经贸摩擦各方热议。人们尤其担心贸易紧张加剧会对全球安全带来重大挑战。


观察二:安全议题外延扩展,慕安会成为全球治理沟通的重要平台


慕安会关于安全的外延也与时俱进,远远超越传统理解的军事和地缘政治安全,成为全球秩序、全球治理和多变价值倡导的平台。如除主会场活动外还有近百场配合活动,议题囊括了能源、贸易、健康、网络、新兴技术、太空等各领域的治理问题,范围之广泛也出乎传统对跨境防务的理解。慕安会虽说是个非政府平台,却实际上解决了很多政府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历史上多次重要的双边协议与谈判都发生在慕安会的年会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慕安会邀请了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两国总统同台,在大会主席伊申格尔大使和欧盟谈判代表的见证下公开磋商边境问题。也邀请伊朗外长扎里夫等与西方各国决策者面对面。扎里夫毫不客气地驳斥美国副总统彭斯的讲话,抨击美国逼迫欧洲国家追随美国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做法,并对欧洲指责伊朗在叙利亚问题的做法表达强烈不满。伊朗外长的讲话非常出彩,获得现场不少人的认同,也显示出慕尼黑安全大会成为较为包容的各方沟通平台和机制。如同大会主席、德国前驻美国大使伊申格尔所说,我们期待大家在年会上互相沟通,面对对方说话,而不是说关于对方的话。


观察三:欧美分歧明显,北约传统价值体系受挫,亟待重塑共有价值


欧美间分歧较明显,欧洲面临“选边站”的考验,北约内部基础的价值体系受到威胁,欧美机构期待弥合跨大西洋分歧,重塑共有价值。北约不仅是军事联盟,也是政治联盟。近期,美欧矛盾公开化,给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带来威胁。过去一年欧盟可谓陷入“内外交困”。慕安会年度报告写道,在英国“脱欧”进入倒计时的大背景下,“法德轴心”引领欧洲发展议题的能力也在降低。从欧盟内部来看,默克尔已表态将逐步淡出政坛,法国总统马克龙遭遇“黄马甲”运动面临执政危机,这让法德两国重新凝聚欧盟的动力不足。同时,民粹主义在意大利等一些国家得势,使得欧盟离心力加剧。从欧盟外部来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加征关税,双方贸易关系紧张。本次活动明显感到欧洲与美国各方期望借慕安会平台弥合分歧,甚至重新强调原有的政治联盟以及原有共有价值准则。


首先,这次佩洛西在内的五十几位史上最庞大议员团出席活动,意在重新强调和巩固北约为基础的欧美盟友关系。彭斯在讲话中反复强调所谓西方自由世界价值观受到挑战,美国希望继续引领该价值观。他无数次提及特朗普,但在场的欧洲人并不太买账,彭斯讲完掌声从美国议员团稀疏发出,我周边的欧洲人都显得无动于衷。我旁边一个欧洲议会的议员不满地说,彭斯作为民主国家的副总统为什么言必称总统,特朗普的言行在破坏跨大西洋合作关系。当然,美国人内部矛盾也明显,前副总统拜登随后在大会的发言显然与彭斯大相径庭,他批评了特朗普政府的对欧政策并对欧洲盟友喊话表示美国会继续回来,近期传闻拜登要竞选2020年总统,这也成为慕黑会的谈资之一。


彭斯讲话后的现场反应较冷与默克尔讲完话全场长久的掌声和欢呼声形成鲜明对比。默克尔本次的讲话备受欧洲内部赞赏,以至于碰到好几位资深欧盟外交官说起现场聆听后的感受,认为默克尔的讲话可以载入历史,在关键时刻担当起了欧洲的责任。默克尔讲话中可见美欧的分歧还是比较明显的,她对当前全球的单边主义倾向发出警告,呼吁国际合作应对各种挑战,并指责美国的贸易和安全等政策。她说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进行改革,但绝不应该打碎这个秩序。


本届慕安会提出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全球拼图”,而只有全球合作才能将这个拼图拼上。默克尔甚至提及德国应该向中国学习在非洲的发展援助的相关经验方法。默克尔呼吁西方加大对非发展援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非洲年轻人看到希望,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全球移民难民问题。关于伊朗核协议,她赞成继续维持,她也质疑美军撤出叙利亚的决定。默克尔专门用很大篇幅讲了俄德“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她不认可美国指责该项目增加欧洲对俄能源的依赖。当默克尔指责美国将德国对美汽车出口看成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时,现场欧洲人尤其德国人还是很激动的,认为美国人无理攻击很不合适。最后她数次强调多边合作的重要意义,显然也在暗示对美国单边主义的不满。


但传统欧美智库还是期待极力挽救和重塑跨大西洋基础价值观。华盛顿智库大西洋委员会和加拿大智库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在会上发布了关于《自由、繁荣、民主的原则》的倡议,重新阐释7条基本价值体系包括:所谓自由公正、民主、安全、自由市场平等竞争、人权等。倡议还做了一个正式的发布研讨,并召集各方参会者签名支持。在我看来,这七条准则其实非常基本,是二战后西方价值观最基础的原则,但就是这种对基本原则郑重其事高调强调足以说明,欧美对原有价值观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挑战不自信和紧张。


观察四:中国崛起误解较多,大国竞争焦虑显现,中国智库走出去发声尤为重要


慕安会开幕前发布了年度安全报告《全球拼图:谁来拼起碎片?》,提及全球秩序在历经重新洗牌,将陷入大国间竞争多于合作的局面。中国崛起与全球新秩序的重组成为重要话题,与会主要以北约相关的国家以及欧美传统发达国家盟友为主,所谓“中国挑战和应对”非常热点,杨洁篪主任的讲话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杨洁篪强调了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通过多边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现有安全挑战。


其实,会议官方边会中至少有七、八场直接关于中国的话题,涉及南海争端、中国崛起与跨大西洋联盟的应对、中国软实力全球影响力、中国网络技术安全带来的威胁、中国区域倡议与全球多变秩序重塑、“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以及北约防务等。


令人惊讶的是,除了CCG举办的一场关于“一带一路”的活动是中国人主办;南海问题一场有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姚云竹将军和南海研究院的吴士存院长两位中国专家,进行了很好的针对性发言和对话。其他各场官方边会有关中国主题的研讨会竟然没有一个正式中国研讨嘉宾。走访了其它各个分会场,即使非中国为主题的边会,很多时候也必提中国,普遍对中国误解和成见非常深,彷佛每个议题都带有批评中国的成分,但都极少能举出具体有说服力的案例和数据支撑。因为没有中国人在现场,这种负面情绪更容易扩散和加深,并形成氛围,这种缺失也让中方没有做反驳或解释的机会,对中国崛起的国际理解很不利。


此次全球化智库(CCG)受大会邀请举办的“一带一路:中国、欧盟及‘16+1合作’”研讨会,聚焦了CCG在“一带一路”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对“一带一路”可以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各国智库专家、国际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提供了交流观点、对一带一路提出不少建议,也通过沟通力图消除误解。这也是中国智库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年会首次举办官方边会,CCG作为中国社会智库在大会的亮相受到各方关注,广受好评。


此外,参会者普遍尊重和赞赏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显著成就,但在一带一路债务陷阱、透明操作问题、结构性改革、政府补贴、中国技术竞争等多个问题上纠缠不休。CCG主任王辉耀是大会邀请的少数几位中方大会发言嘉宾,受邀参加了两场重要的主要活动并发言,现场各种硬问题抛向王辉耀,从所谓“一带一路”、到中国与现有国际秩序、技术竞争、中美经贸等等。其中王辉耀在以“从对抗到合作,令竞争者重回贸易”为主题的议题中作为嘉宾与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世界银行代理行长克里斯塔琳娜·乔治亚(Kristalina Georgieva)、德国财政部长奥拉夫·舒尔茨(Olaf Scholz)和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罗恩·约翰逊(Ron Johnson)、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里安(Mohamed El-Erian)同台。


现场嘉宾纷纷肯定中国发展成绩和国际贸易成绩斐然,并都对中国崛起和对外合作中的问题表示关注,总体上对中国的言论稍显克制。该场主持人是达沃斯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Borge Brende),他明确说要把时间留给G2。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罗恩·约翰逊(Ron Johnson)毫不客气地提问,声称中国正在偷窃技术,指责中国存在不平等的贸易等。此刻来自中国的声音尤其民间声音应对国际误解尤为重要,王辉耀主任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应。罗恩·约翰逊最后说:“我还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我们要多沟通”。台下来自蒙古和中东国家的代表也在问答环节对中国表示支持。


因为慕黑会的会场只设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庄园酒店,以致空间并不大的酒店十分拥挤。三天大会每天各国首脑,防长、外长、大学者随时在早餐和电梯里碰到,这也使得与会者沟通相对充分。共同讨论大国竞合、武器控制、防务政策合作等传统安全议题,以及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比如,我数次与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女士碰见,她邀请我们参加最后一天早上的一个报告发布会。很多政要和智库人也把会议作为双边会见交流的好机会,比如我们参会前就收到新当选的德国基民盟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的邀请,会议期间专门约见了我们。她是默克尔的“继承人”,是联邦第一大党的党魁。卡伦鲍尔亲切优雅,我们给她介绍了中国与德国合作的前景,中国人对自由贸易开放的心态,作为智库人所认识的中德经济的展望,以及CCG正在研究的话题。从交谈中可见她支持自由贸易,期待与中国合作。关键时刻,德国未来政要的态度很重要,我们期待努力发挥民间智库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文章选自FT中文网,2019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