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凡:GDP总量超澳大利亚,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哪些底气?
2019年2月25日
文章选自新京报网,2019年2月21日
开放和包容是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准备好了吗?
文 | 徐立凡,CCG特邀研究员
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最近正式出台了。
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站到了新的发展平台上。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起到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内部”功能,也有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的野心。
这一点,从《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中,都可以看得出来–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等,无不昭示着它的雄心。
那粤港澳大湾区该怎样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一、“硬件”可与世界三大湾区棋逢敌手
一说对标国际,人们自然会想到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三大湾区代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城市群,集聚、创新和引领效应极其显著。
像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纽约湾区有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等机构,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东京湾区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集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于一身。
虽然三大湾区声名赫赫,但从硬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可与三大湾区相媲美。
人口基数上,粤港澳是旧金山湾区的9倍,纽约湾区的3倍,东京湾区的1倍半;
面积几乎与三大湾区的总和相当,平均年龄最轻;
GDP总量与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相差不多,在全球国家中可以排到第十三位,超过澳大利亚,接近于韩国和俄罗斯;
粤港澳中的港澳广深四城,按照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衡量,都已进入了高水平阶段;
粤港澳国际机场总数有5个,三大湾区分别只有两到三个;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目前集装箱吞吐量已列世界第一,数字通信创新集群排名仅次于东京湾区,资本市场总市值规模居全球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为世界各大湾区最快。
从粤港澳的互联互通情况看,与三大湾区相比也不落后。广深之间、港深之间、深圳与东莞之间,都已形成了交通的潮汐结构,A地工作B地生活是粤港澳许多上班族的常态。
最重要的,粤港澳大湾区背后是全球持续发展最快的腹地和最大的潜在市场。
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世界又一个大湾区的基础条件。
二、“软件”:提速升级大有可为
即使从全球视野看,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最繁荣、最有前途的区域之一。虽然如此,也应该看到,在一些相对隐性的方面,粤港澳的九市二区还存在差距。
从产业结构看,粤港澳第三产业的占比是65.6%,三大湾区则都在80%以上。
这说明,粤港澳还有一些传统产业需要升级转化;
大学呢?纽约湾区有多达59所大学,其中不乏名校;旧金山湾区有斯坦福大学,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从世界500强企业看,粤港澳有20家,数量只达到了纽约湾区的三分之一左右;
资本市场总市值,虽然深交所和港交所的上市公司总市值有6.22万亿美元,但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总市值高达37.68万亿美元,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和直接融资能力要强得多;
全球前沿科技的领导力上,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在通信等局部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还不能与旧金山湾区相比,产学研转化的速度也不够快。
不同的地方还有,粤港澳大湾区有不同的制度模型和区域治理模式,在人员和资本交流、法律仲裁、经济管理等方面,存在内部差异。大湾区深度融合并形成更大协同效应,还有待在区域合作治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此外,全世界的湾区发展中,都出现过内部城市之间总会存在战略规划定位近似,导致城市间相互竞争、要素资源分配不够合理的情况。怎么在相互竞争与合作发展间取得平衡,也是重要一环。
三、“金线”:开放、包容是必由之路
当然应该承认,因为发展时间不同、机遇不同、战略定位和使命不同,粤港澳大湾区不可能完全照搬三大湾区的经验。但是,微观层次有不少治理经验还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中,有一条广东2017年规划部署的长约180公里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目的是由广州、深圳和中间的东莞共同打造“中国硅谷”,对标的是旧金山湾区的硅谷。
硅谷有高度集中的智力优势,光诺贝尔奖得主、数学菲尔兹奖得主就超过100位。
斯坦福系下,涌现出了谷歌、雅虎、耐克、罗技电子、特斯拉、Firefox、思科、硅谷图形、惠普等一大群全球声名显赫的企业巨头。
这是因为除了智力优势,硅谷还有高效率的融资体系、无缝对接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企业设有“学徒计划”,学生可以去斯坦福系企业打工实践,企业员工也可以到学校旁听课程。
粤港澳制造业更发达,企业众多,院校科研实力也在逐步提高,产业升级的需求也很急迫,可以借鉴硅谷厂校合一的经验。
硅谷发展科技产业的专注度也很高。没有高科技基因的产业再能挣钱也可能被排斥。这保证了硅谷的特性。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对标硅谷,解决智力分散、低价值产业绑架高新产业等一系列问题,也已是箭在弦上。
一句话总结陈词:开放和包容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金线”。
这其中不仅包括服务和贸易的开放包容,也包括对治理经验的开放借鉴。“软硬兼施”,粤港澳大湾区自会创造自己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