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研究 | 澳大利亚:青睐职业人才
《人才战争 2.0》 | 王辉耀、苗绿 著
跟矿业的繁荣不同,创新思维的繁荣(ideaboom)是可永续发展的,唯一的束缚就是我们的想象力。
——澳大利亚现任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
(Malcolm Turnbull)
2016年4月,逯高清出任英国萨里大学第五任校长,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留学生中首位出任英国排名前十大学校长的人。此前,他在澳大利亚求学、工作了28年,从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到成为全球备受尊重的学术带头人,从39岁成为澳大利亚工程院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到2014年升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史上第一位华人副校长,他为澳大利亚的纳米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他被澳大利亚吸引的华人精英有:杨小凯,澳籍杰出华人经济学家,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黄英贤,现任澳大利亚吉拉德政府金融部长,也是首位亚裔部长和华裔部长;苏震西,祖籍中国广东顺德,17岁和家人从香港移民至澳大利亚,后来成为墨尔本第一位直选市长,也是该市首位华裔市长,并荣获“世界最佳市长”荣誉……他们有的从事学术研究,有的从政,均为澳大利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一直以来,澳大利亚是人才战争的大赢家。在这个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度里,2015年接受的移民存量为676.4万,占本国人口的28.2%,比加拿大高出6个百分点。其中英国人最多,约129万人;新西兰人居次,约64万人;中国人居第三,约45万人,相当于每吸收15个移民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 2015年9月走马上任的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的儿媳妇也是华人,他还曾到中国开设了第一家中西合作的矿山企业河北华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从5万多年前第一批移民通过马来群岛和新几内亚抵达澳大利亚,到成为英国流放犯人的落脚地,到1788年对外开放移民,直到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始终有着“人口少得可怜”的烦恼。从1907年起,澳大利亚开始大规模接受移民,但限制有色人种,奉行“白澳政策” ;二战后,大力吸引欧洲人移民——“只要你是欧洲人血统,身体健康,没有犯罪记录,就能够成为澳大利亚的移民”;1950年,允许亚洲学生赴澳留学;1957年,非白人移民在澳洲居住15年后可以成为公民;1965年,“非歧视性”技术移民计划开始实行,任何种族的人只有达到职业技术要求,都可以申请移民;1966年,部分非欧洲移民在居留5年后可获得永久居留权和成为公民。
1973年是澳大利亚从“人口争夺”过渡到“人才争夺”的转折点。得益于工党政府的努力,“白澳政策”被正式取消,自愿移民数量超出国家所需数量,澳大利亚再也不需要发放津贴来吸引外来移民了!到了80年代,鼓励“多元文化”和“多种族和谐”被正式确立为国策。
澳大利亚的两个主要政党,工党和自由党,竞选时势均力敌,各不相让,但在移民政策上惊人得一致:均支持高数量!2015~2016年度,澳大利亚吸引了近19万名移民,其中近13万名通过“技术渠道” ,近6万名是家庭团聚类,308人获得特别资格类别永居签证。 其中技术类、投资类、雇主担保类人才占获永久拘留资格总人数的68%,这一比例多年来保持稳定,相当于10个人中有7个是职业型人才。
怎么争夺海外的职业型人才?澳大利亚采取的办法如下。
20世纪90年代开始施行以需求为导向的移民政策,确立职业型移民制度,采用职业移民清单方式,并借鉴加拿大的积分评估制度,结合起来瞄准海外的技术人才和商业人才。1999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使用“紧缺职业列表”(Migration Occupations in Demand List),符合表单上的职业才能申请移民。2011年,又引入“技术选择”(Select Skill)移民模式,海外申请人需向移民部递交申请书,政府选择匹配合格后向人才发出邀请,这就相当于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全球人才储备库”,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地调取人才。
为了吸引投资者,2012年澳大利亚政府在商业创新与投资项目中新增“重要投资者签证”,2015年7月1日又实施“高端投资者签证”,要求申请者投资超过1500万澳元,投资满一年即可申请永居权。
为了吸引留学生,澳大利亚自2007年9月1日起给予18个月毕业后的临时签证,还对境外著名大学(亚洲18所,中国占12所 )毕业、符合澳大利亚紧缺技术需求的学生给予18个月的临时签证,不受限制在澳境内工作、学习或者旅游。双管齐下,既使澳大利亚的国际留学生比例远超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值,还从中国等国家“掐尖”,把国外顶级大学培养出的人才招揽走。
为了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2009年澳大利亚发布了《驱动创意:21世纪的创新议程》,缔造科研环境基础;2010年降低了赴澳读研究类硕士、博士的门槛; 2016年11月生效“创业者签证(Entrepreneur Visa)”,吸引有创新及高增长潜力想法的创业者留澳,并协助在澳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级人才、博士或研究类硕士留学生,尤其是STEM 和IT领域毕业生留下促进国家改革创新。
为了促进偏远地区的发展,澳大利亚设立了偏远地区雇主提名计划(RSM),雇主可以提名来自海外的员工或者境内临时居住者来填补全职的、永久的空缺职位。
澳大利亚瞄准的是全球的职业人才,2009年移民局在曼谷、北京、洛杉矶和马尼拉4个城市举办技术移民招募会。
尽管使劲浑身解数,澳大利亚研究部门还是认为政府引进人才的力度还不够,要更加重视人才战争,要从全球人才市场吸收到足够的稀缺资源——世界顶尖人才。早在10年前,澳大利亚便认识到“即使在过去10年内澳大利亚的技术和工程人才队伍有所增长,但世界级人才仍短缺”。因此,澳大利亚善用中介机构与猎头,把政府公务员、大学校长、高级精英人才等的聘请委托给专业猎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公开竞聘。
事实上,国际移民组织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吸引到的移民质量还是很高的,移民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更高达46.4%,远高于美国的27.3%和加拿大的33.2%,有效补充了本国所需的稀缺人才。
2015年澳大利亚人口增速为1.4%,为10年来的最低值,工作年龄人口近年增长也很缓慢,老龄化问题严重。特恩布尔曾表示将扩大政府的技术移民计划,以吸引并接纳海外优秀人才。还有研究认为,澳政府可能会大力推进商业类移民政策,以吸引更多海外投资。2016年初,澳大利亚产业组织(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向澳政府提议将每年引进的海外移民数提高15%,从19万人增加到22万人,以助推本国经济发展。
正如前移民部长克里?伊文斯(Chris Evans)所说,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全世界通过移民政策吸引人才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没有任何理由不继续坚持。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人才战争 2.0》, 王辉耀、苗绿著,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