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什么是全球治理?各国真的能同舟共济?
2018年11月30日
摘 要
如同G7(不要忘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其他G7成员不欢而散),在狂风暴雨的大海(全球化的世界),G20“同舟”号向何处去?今后的“同舟”号上,是否“共济”?
庞中英,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
两年前的2016年9月4日-5日,中国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会后发表的G20《联合公报》(joint communiqué or joint statement)的最后一句宣布:“2018,我们阿根廷见!”G20的惯例是本年度宣布后年的主席国。2014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宣布了2015年土耳其和2016年中国为G20主席国。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不仅宣布2019年的主办国(日本),而且宣布2020的主办国(沙特)。
对很多G20成员来说,至少从宣布为主席国开始,实际上就进入其G20的国际领导日程了。
理论上,阿根廷是从2017年12月1日正式担任G20主席国。但实际上,阿根廷从2017年德国汉堡峰会后就接手G20。
G20将在2018年11月30日到12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领导人会议(峰会),然后,阿根廷就如释重负,完成了其为期一年的主席国。
这是本文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在峰会前,轮值主席国已经办了一年的各种重要会议,特别是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一般地,G20会议在50场左右,甚至更多。领导人会议是高峰会议,也是全年会议的终结。
本文还想说一点是:G20参加的国家不仅是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盟,而且包括那些不是G20正式成员却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性的国家和国际组织。2018年,阿根廷邀请了荷兰、智利和西班牙3个国家参加G20。当然还邀请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经合组织、金融稳定论坛、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东盟(新加坡代表)、加勒比共同体(牙买加代表)、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由塞内加尔代表)、美洲开发银行、拉美开发银行等地区组织。
G20不仅不能排除非国家行为体(尤其是其中的公民组织),而且在与这些“接触集团”(engagement groups)的联系中,不同的主席国,花样不一样;但总之,每年都要开B20(工商)、L20(劳工)、 T20(智库)、W20(妇女)和Y20(青年)等。
目前,在中国,“全球治理热”;但是,到底什么是全球治理?似乎不同的人谈论的全球治理并不相同。其实,G20本身是最好的案例,可以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当代的全球治理。G20让全球治理看得见摸得着:作为全球的会议体系的G20就是当代全球治理的一个典型例子。
G20会议,每年都有一个主题。2018年阿根廷会议的主题是“构建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识”(BUILDING CONSENSUS FOR FAI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一主题主要讨论就业、基础设施发展、食品问题和反腐败等。
另外,广泛被认为是巴西“特朗普”的新当选总统雅伊尔·博尔索纳罗(Jair Messias Bolsonaro—— 将列席G20峰会。博尔索纳罗在2019年1月1日才能成为巴西总统。这一点也许很重要,G20这个国际体系的结构在变化。
进一步地,我才转到本文的中心观点:
到2019年,G20成立正好是20周年。1999年,G7的财金(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会议为了更具全球的“包容性”而建议成立更大的财金部长会议,即G20。没有想到,到2008年时,这一部长级会议居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解决方案——G20峰会。今年是第一个南美国家主办G20,也是G20峰会十周年,不过却是其第13届。
G20极具象征意义、价值,其兴衰也代表了全球治理的兴衰。
请让我用中国的术语(成语)解释这一观点。
首先,G20说明,原来主导世界经济的G7及其成员国(G7由法国发起,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加上日本,是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与“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同舟”(是新的全球经济秩序)。
“同舟”就是治理“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公共平台。
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了在汉堡举行的G20,也将参加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G20。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成员要退出G20。世界最大的前20位最大经济体仍然“同舟”。
但是,“同舟”是否“共济”?这可不一定。
在G20,最早直接使用“同舟共济”的是美国。美国两届行政当局(小布什和奥巴马)都高呼“同舟共济”。对付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小布什总统没有想出其他办法,但却采纳了举行G20峰会的主意。第一届G20峰会是在他下台之前夕、奥巴马已经当选的2008年11月14日-15日举行。由此可见当时情势之严峻,也可见小布什总统还是高度负责的,抓住了历史的机会,再造了历史。我们不要忘记了奥巴马在2009年的就职演说,以及他在伦敦G20和匹兹堡G20上的讲话,以及同时他的更加能言善辩的国务卿克林顿的讲话。奥巴马和希拉里的关键词之一是“同舟共济”。希拉里在美国亚洲协会的演讲甚至不惜直接使用中文的“同舟共济”。
当时,在美国智库界,包括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先生,不仅希望G20“同舟共济”,而且希望美国与中国“同舟共济”,组建中美“两国集团”(G2)。
事实是,从2008年到2010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两年,G20确实“同舟共济”了。
从2011起,金融危机似乎过去。在话语与行动上,G20逐渐淡化“同舟共济”。
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Brexit)。2018年11月25日,欧盟(EU)27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的特别峰会上,一致通过历史性的英国脱欧协议。英国决定弃欧盟之大舟而独自远航。这两年多,不少英国要人认为,脱欧就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我们知道,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更是在与现存的全球治理分道扬镳。2018年11月,特朗普政府治下完成了“中期选举”。“中期选举”后, 在“同舟”上“学习”了两年的特朗普政府是变本加厉,走自己的路,与全球经济“脱钩”,与其他国家的“航向”背道而驰,或者“平行”,还是“冲撞”,或者“重建”与世界的关系(就如改原来的北美自贸协定为三国协定一样)?特朗普总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上的一举一动将告诉世界美国的方向。
自2008年到2018年,10年G20进程,中国领导人一直在讲“同舟共济”的原则或者精神,也大力推动G20成为“共济”全球治理“同舟”。
结论:在“亚洲金融危机”两年后的1999成立了G20。1999年,在西雅图举行的WTO部长会议上,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示威,“全球化的黑暗面”进一步暴露。G20在2008-2010年期间,“力挽狂澜”,遏止“全球金融危机”,几乎居功至伟。
2011年后,各个G20成员,如2018年的阿根廷,在轮值的一年期,都是尽心竭力驾驶“同舟”号。G20是新的全球经济治理。
但是,如同G7(不要忘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其他G7成员不欢而散),在狂风暴雨的大海(全球化的世界),G20“同舟”号向何处去?今后的“同舟”号上,是否“共济”?
文章选自华夏时报网,2018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