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欧版“一带一路”应与中国对接

2018年11月5日

专家简介

王义桅,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处在一个相互学习、相互调适的世界。过去,中国从欧洲学习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欧亚自由贸易区设想,“一带一路”的“五通”也学习借鉴了欧洲一体化的(人员、货品、劳务、资金)四大流通自由,甚至“丝绸之路”的概念也是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的概念;如今,欧盟委员会也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激励,日前公布关于在亚欧建设基础设施,加强两者互联互通的《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政策文件。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将之称作欧版“一带一路”。

当然,双方都不情愿把自己的计划当作对别人的回应,但事实是,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16+1”)的确是刺激欧盟出台欧亚互联互通计划的重要动因。欧盟一直批评“16+1”合作在分裂欧洲;尤其是德国,甚至担心中国“渗透”巴尔干。

欧盟这份互联互通战略文件旨在通过有形和无形网络,更好连接欧洲和亚洲,加强社会和区域弹性,促进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创造更可持续的低碳未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表示,希望欧亚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网络,加强伙伴关系并推广可持续投资,把欧盟内部可持续的、基于规则的互联互通经验推广到亚洲。欧盟国家外长预计将在10月15日通过这份政策文件。在此三天之后,亚欧会议将在布鲁塞尔举行,将对此予以讨论。

欧版“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可持续、全面和基于规则的互联互通,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比有鲜明的三个特点:

一是规则上强调欧盟的高标准。欧盟一直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国也如此。但是欧盟的“规则”更体现“欧标”,此文件强调的可持续基础设施概念,就是典型例子。

二是内容上着眼于新领域。文件提出三方面行动:建立交通网络、能源与数字网络和人文联系,为亚洲国家和组织提供联通伙伴关系,通过利用不同金融工具促进可持续金融。当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强调天上、地上、海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两者并未本质区别,但欧版更体现欧洲的比较竞争优势。

三是方式上提倡私人资本参与。欧盟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批评是搞基建,中国国有企业比重过大,而国有企业拿政府补贴,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尽管“一带一路”也提倡公私合资(PPP)模式,但是中国的私企也担心参与不畅。欧盟文件强调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促进可持续金融发展。“可持续金融”是继“可持续基础设施”之后又一欧洲特色的概念。欧委会未明确该计划预算,但表示将创立600亿欧元保险基金,用于赔付失败项目。欧盟将从2021年后的共同预算中拨出资金,并吸引成员国公共和私人金融机构参与,争取在2021-2027年间为互联互通项目筹集超过3千亿欧元资金。

为何要加强欧亚之间的互联互通?欧盟驻华代表团网站以一系列数据阐述说,两个大洲的GDP占全球GDP60%以上,年贸易额达1.5万亿欧元,自2015年起超过1.8万名学生和学者往来于两地区之间。与此同时,欧亚在保护环境上有共同的责任。跨境法律法规也意味着能给商业提供公平的竞争。此外,财政与金融的稳定需要长期规划。基于上述理由,欧亚之间需要更佳的互联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文件在加强双边关系以促进欧亚互联互通的部分,第一个提到的国家是中国。文件将中国列为首要双边合作对象,并强调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合作、欧盟与亚投行的合作。

今年7月的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提到,双方将改善亚欧互联互通在经济、社会、财政、金融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欧盟官方对亚欧加强互联互通的态度是开放与积极的。欧盟委员会在其备忘录文件中表示,尽管在方法和实施方面存在差异,但欧盟和中国 都知道确保各自的倡议实现良性协同工作对彼此都有利。“欧盟将继续与中国合作——在我们的双边互联互通平台,在更广泛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场合中——创造对接并找到共同点。”欧盟委员会这样说。

 

文章选自王义桅,201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