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增军:创新需要使命驱动,满足需求为导向
2018年10月10日
刚刚,由《财富》(中文版)(FORTUNE China)杂志主办的第七届“财富CEO峰会”在山西太原举行。该峰会特别为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领导人、在华跨国公司CEO、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及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代表举办的高端峰会。以其服务企业家的高规格和高品质,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家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届峰会有近300位知名企业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共同探讨引领企业未来科学发展与融合方向。
第一届财富峰会于2009年举办,从2009年到今天,中国经济经过了一个周期,到达一个新的起点。中国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获得高质量增长,很重要的一条来自于原创型技术和对核心产品的掌握这样一个战略发展思路,着重于科技、创新的主题思想的交流。因此本届峰会的主题是:科学引领,创新发展。
CST公司亚太区总裁兼中国公司总经理董增军先生应邀参加首日的关键议题 -『服务模式创新』研讨。参与讨论的嘉宾还有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石砚,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静,凯思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首席投资官郑方。几位嘉宾从各自所在的行业特点,集合企业的实践,给出真知灼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作为本场讨论的唯一一个来自生物医药行业的代表,主持人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对于如何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来使企业获得发展,董增军先生给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
董增军先生的发言:创新需要使命驱动,满足需求为导向:
『使命驱动』是董先生给出的第一条答案。身处高科技行业的他先介绍了CST公司的经营范围。CST是一家为世界科研工作者提供生命科学研究工具的公司,在细胞信号通路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他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何为“细胞信号”。不同于人类用语言作为沟通媒介,细胞也有其沟通方式,类似于红绿灯信号指示,细胞利用了内部蛋白的『活化』和『去活化』来达到交流的目的。由于人们无法直接观察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所以需要一些手段和方法使这些差异『可视化』,CST就是提供检测这些『细胞语言』的工具的公司。CST通过为科学家提供创新研究工具,帮助他们找到疾病发生的机制以及治疗方法,以期攻克癌症等疾病。比如,虽然免疫系统有能力清除外来病原或者肿瘤细胞,但肿瘤能成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并存活下来,所以,若能找到其中的机制来回答为什么肿瘤成功『逃跑』,找到发挥作用的靶点,就能为找到新的诊疗方法及药物指明方向。这样成功的例子今天已经成为现实。治愈疾病、健康人类,就是CST的使命,这也成为CST服务模式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图. 董增军先生与嘉宾热烈讨论中
此外,国美的叶石砚总经理从家电零售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见解。针对目前的消费升级,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是什么,从这些角度思考后,国美不满足于仅仅提供家电零售,而是思考消费者家庭生活中各个场景的需求,以出售高品质家电为起点,落地到高品质服务解决方案。远东智慧能源的陈静也结合了产业特点,分享了自身成功经验。作为一家B2B公司,通常不会直接涉及到To C,但公司发现了消费者的“痛点”:零散电缆较难得到,企业闲置电缆资源难以处理。这个客户的痛点背后蕴藏着潜在的机会,公司决定尝试涉及C端。因此,搭建了一个让供需方对接交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更多的需求被挖掘出来并满足,因此也为后续的业绩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凯思博投资的郑方总经理提出了消费者需求的四大特点:随时,随地,智能,成效。未来满足这些需求会有3大趋势:分布式计算,分布式生产,分布式消费。他认为未来只要抓住这些趋势和特点,就能找到投资标的。
不同企业在寻找增长点,亦或是思考服务模式创新时,从“使命”出发,一定是成功的关键。无论是找到疾病诊治的『靶点』,还是消费者的『痛点』,这些都是企业『使命』,以其驱动创新方向,必能收获成长。
在后续的如何利用科技发展来满足服务模式创新讨论中,董先生提到的另外一点就是:满足需求为导向。如何完成使命,需要考虑富有有效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服务模式。对CST而言,就是怎样帮助研究人员找到疾病的特征分子,解决患者面临的诊治『痛点』和渴望的需求。既然蛋白质是细胞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那么,就需要为科学家/研究机构提供检测蛋白质的工具,探查细胞沟通行为中的“异常”现象,为找到诊治靶标提供新的途径。针对这一目标,CST提供了蛋白组学服务,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高通量的分析,产生大量『沟通』数据。科学家可以从中找到正常和病变细胞间“不同”的分子,结合这些数据和发现,找到靶点,研发出诊断试剂盒或者治疗方案。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众多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然而,如何正确的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得出可靠的结论,是需要熟思审处的。一方面是数据的质量,另一方面是数据的代表性。前者取决于研究方法,后者与个体差异有关,正因为多样性的存在,为从数据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结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然,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质量和代表性不断提高,AI和人工经验的积累,若能满足这些,未来是十分值得期待的。在生物医药研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借助『大数据』相关分析技术、人工智能以及高端人工,能让科学家更高效地探寻疾病发生发展内在机理。把各个方面的研究中的线索点,接连成线、面后,科学家可以把这些宝贵的数据赋予有价值的理解,为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发现。
此外,远东智慧介绍了利用建立的交易平台,分析交易大数据,找到潜在的机会。如平台初期,吸引了一批对网购接受度较高的80/90后。随着时间发展,一些小的B端企业也加入进来,而这些企业中使用该交易平台的正是公司内的80/90后。针对他们的需求制定市场方案,随后的良性循环吸引了更多的企业使用交易平台。这也是创新服务典型例子。在投资领域,凯思博利用AI筛选投资对象,可以比市场更早(1-3个月)预判一个公司未来的盈利变化,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正因为利用这样的技术,在目前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也能得到稳定的回报。
(图片来自峰会视频截图)
(图片来自峰会视频截图)
经过热烈讨论,该议题圆满结束,与会嘉宾亲切合影。山西卫视主持人常江做了简短小结:各行各业从产品到服务,从科技赋能到互联网赋能,从To B 到To C,印证了一句中国的古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正如CST的董总提到的大家都有一个『使命』。铭记使命,找到客户的痛点,需求,『靶点』,同时思考如何借助新的科学技术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虽然讨论是服务模式的创新,但应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从这两个方面去努力,将更好的利于社会,服务人类。
峰会期间,与会嘉宾间进行了热切的交流。董增军先生与本届财富论坛终生成就奖获得者宋志平先生进行了热烈探讨。宋先生是世界财富500強之一,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国药集团前董事长。这位“双料董事长”,将这两家企业同时带入世界500强。他的商业成就曾被选为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
图. 宋志平先生(右)与董增军先生(左)合影留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如今当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后,如何再提高,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动能,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议题。中国企业亦是这样。正如本届峰会执行主席、泛太平洋集团董事长刘持金所言,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两个回归,即回归价值投资和价值管理,回归专业与专注的发展战略。当企业明确了使命感是不断驱动其发展的源动力,明确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力,使命感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道术合一,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才能更明朗。
『服务模式创新』研讨会全纪录:
文章选自谦君一献,2018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