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崑:“一带一路”引领陆海联动、东西互济

2018年8月13日

专家简介

翟崑,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当前,中央、部委、地方三层面积极筹划、统一协调、推行举措,在“一带一路”政策体系基本成型之时,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向东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大环境的深刻变化,开放西部成为改革开放中的又一个国家战略。在此情况下,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就成为了向西开放的战略依托点。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带一路”建设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更好协调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作用突显。我国对外开放开始形成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推进的局面。

  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3月全国两会,陆海东西重新洗牌,中央进行宏观设计,部委出台专项政策,地方制订详细规划,搭起了一个陆海东西融合发展的新台子。从2018年全国两会至今,中央完善顶层设计,部委强化体系建设,地方实施具体措施,初步形成了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战略层面,陆海东西布局统筹对外开放一盘棋。我国之所以提出陆海东西,是因为我国地理格局是一种棋盘型格局,在这个不规范的棋盘上,由陆海两大部分和东西两个地理单元组成。一直以来,这两组模块间的各组成要素发展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从性质上看,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亲陆地而远海洋的思想延续了几千年,血与泪的经验教训至今警示后人,重视陆地发展而忽视海洋建设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短板。当今世界,各国只有在相互联通的时代中才能发展自己。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量,陆海内外联动发展弥补了陆权国家海洋方面的短板,既是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更是打造多元渠道助力经济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从地缘政治角度观察,东西之向一般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由于西方地势高,交通不便,无法形成有效的贸易往来。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省区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西部地区,为平衡东西经济发展,国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鼓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辅助西部经济发展现代化。目前,西部地区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向东部省区看齐。以西部陕西、四川、重庆三省区为例,作为西部开发战略重镇,又是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省区,自十九大后,陕西在如何更好落实中央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并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做文章;四川在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并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上下功夫;重庆提出发挥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开放力度,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陆海东西一盘棋发展的思想既是时代的需要,更符合当下的中国国情。

  政策层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中央地方主动对接陆海东西新格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主持召开2018年上半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发展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协同联动发展。作为陆海东西的重要节点省区,出台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联的工作计划,以“一带一路”串联“五通”,形成内外联动、四通八达的新局面,更加高效地推动陆海东西大发展。地方重要节点省区,在中央政策指引下积极完善顶层设计,相继出台行动指南,以“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互为纲目,促进陆海东西互联互通。十九大前夕,新疆出台了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意见,提出14项重点任务,特别提及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公路和铁路为主的大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通信枢纽和信息中心,并推进能源通道建设。2018年5月,沿边靠海的广西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工作要点》,要求突出“一带一路”在开放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按照“五通”“五路”要求加快“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建设,创新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召开了对外开放大会,强调将“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项目层面,中央地方齐发力,推动成果务实落地。中央层面,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先后建立了三批自贸区,共11个,形成了1+3+7的试点格局。从布局上看,自贸区既有东北,又有中部、沿海和西部相关省区,初步形成了先行先试的区域发展局面。这样的自贸区格局,既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也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相一致。比如,河南自贸区着力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服务于“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体系。辽宁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地方层面,推行中欧班列成为推动成果落地的新亮点。自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开行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全年共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截至2017年底,中欧班列国内开行城市达38个;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较2016年新增5个国家23个城市;铺画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61条;中欧班列全程运行时间从开行初期的20天以上逐步缩短到12至14天;整体运输费用较开行初期下降约40%;货源品类不断丰富,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衣服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品类,涵盖沿线人民生产生活多个方面。2018年两会后,中欧班列迅速发展壮大,在大通道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对外成为新时代联通亚欧大陆的实体纽带,对内则带动了我国内陆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完善了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有效串联了东西两大板块并拉动中部地区货运物流建设。

  民生层面,“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多元化举措惠及民众。民众获益是国家战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标。以宁夏为例,作为陆上丝绸重要节点省区,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通过开通直航航班和专列、举办旅游推介会等方式,推动与东南亚国家旅游合作展示宁夏旅游资源。今年1-5月,东南亚赴宁夏游客数量增幅为67.8%。在良好态势的带动下,6月3日至12日,宁夏组织有关部门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了深度精准宣传推广。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和中央确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贸交流合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2017年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14.5%;实际吸收“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达36.3亿元,同比增长1.7倍;经备案(核准)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30个,对外投资额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7%。民营中小企业力量亦不容小觑。在进出口领域,中小型企业在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占比最大,2017年为6199.8亿美元,占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43.0%。将清单成果落实到位,惠及民生,不仅是东西经济差距缩小的重要标志,更是检验“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唯一标准。

  软件层面,客观的舆论环境、专业的支撑以及可持续的第三方评估为东西互济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陆海东西的战略塑造、健康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软环境的支撑,这包括舆论环境、专业支撑和第三方评估等。从十九大至今,一是对“一带一路”起引领作用的国家舆论环境并不稳定。虽正向宣介的能力和实力明显上升,但外界的负面反馈也如影随形。二是“一带一路”引领的国家规划专业支撑稳步推进,但仍不能满足巨大的刚性需求。各种类型的科研机构和智库组织需向更加专业化、整合化、可操作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发挥优势,打造“一带一路”智业联盟。三是从国内舆论、媒体等第三方评估看,陆海东西的定位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相辅相成,评价积极客观,促进了下一阶段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

  可以认为,陆海统筹、东西互济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对外开放、相互补充的两大战略,以“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为引领,海陆通道多维支撑,东中西均衡发展,有利于各区域资源、经济等要素共享互补,取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形成优势布局,更好地与丝路沿线国家对接,将经贸互联分享各国人民。因此,中央部委地方三层面从战略、政策、项目、民生、舆论等领域谋规划、定政策、推举措,充分证明了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文章选自澎湃新闻,2018年8月6日

关键词 专家观点 翟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