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芳:习近平访问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2018年8月6日文章选自中国日报网,2018年7月22日
文 | 田慧芳,CCG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室副主任
2018年金砖峰会即将在南非召开,习近平在峰会前夕开启了中东非洲之行,这是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也是习近平五年来第四次访问非洲,旨在通过高层引领促进中非关系发展,助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非已经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习近平在首次非洲出访中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概念,为中非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0年至今,中国和非洲的合作逐步进入全面深化阶段,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以及多项多边和双边的合作文件的签署将中非合作从项目式的行动逐渐发展成为规范的制度化和可持续的中非合作发展战略。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07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与非洲的贸易额。近年来,中非贸易保持了每年30%的高速增长,中国对非投资则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对非各类投资存量目前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2016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次将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问题提升至全球治理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了携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了与非洲国家合作的深度与高度,其宗旨就是通过中国发展助力非洲建设,造福中非人民,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
中非合作开创了南南合作的典范。当前金砖国家合作正以一种创新型的方式实现南南合作的新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逻辑是“发展合作”。金砖国家以自身发展经验为基础,通过互利共赢、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与非洲,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2010年至2012年,中国通过援建成套项目、提供一般物资、开展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对外援助方式援建的156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中有51.8%集中在非洲。中国赴非企业的90%是业务多元化的私营企业,给非洲大陆带去了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的管理思想和非洲国家急需的资本,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维护了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减少了难民和移民的出现及其无序流动,极大推动了非洲市场的现代化进程,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样本,注入了信心。
非洲和中国将在新的世界秩序下共享未来。2015年12月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承诺提供600亿美元,支持中非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金融、绿色发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减贫惠民、公共卫生、人文、和平和安全等领域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全面务实推进、共享发展、共享繁荣的新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非国家还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了一致立场,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重要的转型过渡期。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非洲,非洲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中国和非洲国家在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复兴和环境保护等共同目标方面已经建立了牢固的关系,必将在南南合作的新背景下开启中非合作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