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理智应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

2018年7月19日

王辉耀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在日益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下,中美两国都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虽然贸易争端这次是美国发起,中国只是被动应对,但双方都应该做好应对关税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准备。同时,中美双方应该为当前的紧张局势尽快找到缓解之道,并防止进一步产生共同损失。这是对双方决策者智慧和能力的重大考验。最糟糕的情况是看到双方苦战到底,整个世界经济也被拖下水陷入发展的困境。


  尽管此前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威胁举动,但这些措施的后果与中美两国全面贸易战相比远不是一个量级。中美两国加起来共占全球经济的40%,2017年两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是超过一半。。可以想象,中美“贸易海啸”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何等规模的伤害。


  白宫秉持着的“美国第一”的准则,持续煽动对中国的敌对情绪,美方的自负与零和博弈的心态可见一斑。尽管在之前的谈判中,中国已经承诺增加对包括农业、能源和其他高质量产品及服务领域的商品采购,双方也达成了不再进行贸易对抗的承诺。但是现在,美国已经完全放弃5月份北京与华盛顿方面达成的共识,置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的利益置于不顾。


  虽然人们对久远过往的贸易战没有印象了,但我们要从当前正逐步展开的贸易对抗中及时吸取教训,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产生更大更多的损失。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祸兮福所倚“,只要美国愿意改变方向,回到合作轨道,一切就仍有回旋的余地。


  下面,我将概述四个中美充满前景的合作领域,这些领域的合作将有望部分解决美方关切的贸易平衡、工作岗位增加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通过这些领域的合作,即可以实现特朗普政府对选民的承诺,也可以让中国通过双边合作从中受益。


  第一个领域是服务业,其在平衡中美经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WTO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在服务业上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54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33倍。鉴于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收入和对优质服务的需求,中美服务贸易的增长空间巨大,尤其是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产品方面。


  举例说明,旅游业占到了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 CCG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旅客访美人数增长了15%,达到近300万,在美消费增长了9%,达到330亿美元。进一步深化双边服务贸易合作不仅有助于减少贸易逆差,也为双方增进交流和相互理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二,加强中美之间的互联网商业的合作。来自中国4亿多中产阶级的强大消费能力和不断发展的消费喜好为美国出口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其中,网上购物最为显著地反映了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


  在去年11月11日的网购热潮中,中国消费者1天内的支出就达405亿美元,通过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CBEC)的达成交易在过去三年中每年增长超过50%。


  通过设立一份允许协调贸易便利化措施等相关条例的双边CBEC协议,中美两方可以同时发挥CBEC的潜力,将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与美国的大小企业连接起来。此举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优质产品,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贸易逆差,为两国创造就业、创新和投资机会。


  第三,扩大中美能源贸易。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只是时间问题,而目前中国能源超过半数都依赖于进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提升,中国对外的能源需求会进一步加大。


  而在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之下,据估计到2022年,美国有望成为净能源出口国。这代表了全球能源领域的重大转变,而中国将成为吸收美国出口增长的理想市场。2017年,中国每天从美国进口22万桶原油,并且在未来几年,美国对中国的能源出口有望实现进一步的显著增长。中国资本还可以通过改善美国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目前限制能源出口增长的基本问题。


  第四,中美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有很多的合作机会。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承诺未来10年在交通网络、供水、通信和电网等基础建设方面将投入1.5万亿美元,而中国积累的资金和基建方面的建设经验可以实现与特朗普政府的基建计划的互补。充分利用中美在基建合作方面的协同作用,不仅能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出口,还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创造动力。


  我们希望美方决策者避免陷入固执情绪和零和思维,充分考虑到本国人民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福利,用开放态度对待建设性的建议。及时地从目前的关税争端中汲取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避免更为严重的损失。



本文翻译自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发表在国际在线ChinaPlus上的英文稿件Rational approach is key to resolving the current trade rift



Wang Huiyao: Rationality is key to resolving the trade rift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