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打响 | CCG国际智库热点参考

 

  美国贸易政策及中美贸易战  

背景:7月6日,美国宣布对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成为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此前中美已就贸易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判。除针对中国进口货物的关税外,美国也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并推迟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一系列举措对包括中国、加拿大、墨西哥、韩国、日本、欧盟等在内的众多国家都有重要影响。目前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已采取相应的贸易举措回应美国发起的贸易战。

美国卡托研究所

  美国政府目前采取的贸易政策是“美国优先”思维在贸易领域的体现。特朗普政府高估了处于贸易顺差的国家对贸易的依赖,并因此认为征收关税将成为削弱国家实力的有效方式。美国对于贸易的依赖虽然远低于其他国家(美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为27%,而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为53%),但这些贸易措施仍将为美国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对进口货物征税不亚于阻碍物品的流水线生产,生产成本也会因此增加。美国制造业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持反对意见,认为其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他国的贸易报复则会降低出口产品的利润,并因此削减制造业的获利。

  而在中国的问题上,特朗普政府的理解也存在误区。对于美国一个主要依靠服务行业而非货物的国家,美国真的需要中国从美国进口2000亿的货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吗?对于中美贸易,美国应当更多地关注贸易规则,从规则的角度调整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彼得森国际经济事务所

特朗普政府贸易举措的不当:首先,一个国家能够自主判断国家安全是否遭受威胁,这一点WTO也无法干涉。现在特朗普将此作为其贸易政策的理由,这使得其他国家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采取能够保护国家安全的政策。再者,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势必会引发韩国、欧盟、中国、墨西哥等一系列国家的报复。最后,这一贸易政策并不一定能为美国带来胜利。即便中国答应美国的要求从美国进口更多的货物而使美国的投资者和生产者受益,这一举措也未必能实现双方的贸易平衡,更不会提高美国民众的收入。

美国企业研究所

美国企业研究所分析了美国贸易专家提出的两种处理中美贸易的方式。部分人认为美国应在WTO的框架下解决贸易问题。但另一部分人士则认为在WTO涵盖的贸易范围内,美国应当遵循WTO的原则处理同中国的贸易问题。而在WTO没有涵盖的方面,美国应当根据1974年贸易法案中的301条款进行处理。调整中美贸易的核心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及科技保护,并要着重关注中国目前存在的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限制数据流通、强制科技转移等问题。施加关税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问题,也难以改变中国的做法。相反,中美需要一个包含协商、立法等在内的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投资审查 

背景:6月27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将改革投资审查委员会,进一步严格审查和控制非美国企业、个人、政府等在美国的投资、收购、并购等活动。与此同时,此次改革也将赋予美国总统直接终止或中止核心科技领域交易的权力。此番变化将直接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的投资。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过去中国的对外投资一向被美国及其盟友视为商业行为,并未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但随着对外来投资审查的严格化,这也反映出中国的行为在美国及其盟友眼里不再仅限于商业,并因此引发了他们对中国投资美国科技的担忧。

  但此番变动的结果相比预期看似更积极一些。尽管对投资的限制在加紧,但此次改革并未表现得过于强硬。因此,很多中国媒体也将其视作美国对华政策柔和化的表现。

  CSIS对美国此种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表示了忧虑:限制中国投资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消极影响不亚于施加关税。这一举措会破坏美国经济,使原本由市场自由控制的商业操作受政府控制,并且将削弱市场竞争,而这些竞争是公司进一步成长的关键。此外,美国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也会引发中国方面采取相似的举措。

  对于中国而言,尽管美国政府尚未采取最严厉的举措限制中国投资,中国方面也不应太过乐观。无论如何,中美两国间的投资将更为艰难。此外,欧盟、加拿大等国家也在采取不同的手段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从公众层面分析了美国与欧盟采取限制中国投资的做法的可行性。美国准备扩大投资审查委员会, 专门针对非美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并购和接管,并给予总统延缓或禁止交易进行的权力。而欧盟也推出了泛欧洲审查机制。这一机制要求欧洲各国共享投资交易信息,使来自欧洲外国家的国有企业的投资在透明的前提下进行。但这些做法也备受争议。作为中国投资的受益者,欧盟的这一举措遭到众多东欧和南欧国家的抵制。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两者都仍需要大量的外来投资。即便双方采取更严格的审查机制,中国仍将成为重要的投资和资金来源。

   中欧关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背景:由特朗普贸易政策引发的多边机制危机正使中国加强与欧盟的接触。7月16-17日,中国与欧盟即将举行2018年中欧峰会。而在7月5-7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举办的“16+1”索菲亚峰会刚落下帷幕。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

  中国在WTO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的合作与对话,将对即将到来的中欧峰会产生积极影响。但中国一方面希望和欧盟一道坚持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中国则想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而合作领域也覆盖了欧盟一向重点关注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等领域。

  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还存在诸多漏洞和困难。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实际投资还很有限,欧盟也推出大规模的项目加强对中东欧地区的支持。而中国公司在欧洲地区的收购、科技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仍旧引发了很多国家对中国可靠度的忧虑。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影响中国与欧盟在应对美国贸易政策方面的合作。无论是针对美国还是中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欧盟将始终遵循WTO的原则进行处理。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则对中国投资东欧国家基础设施的实际进展表示了担忧。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出的众多投资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尚未真正落实。且很多项目依靠中国政府的贷款在维持,并因此增加了投资建设的风险。中国视“16+1”为发展一带一路的重要机制,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16+1”合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众多投资项目尚未落到实处及潜在的风险使得“16+1”的合作基础并未同想象的一般牢固。